论“强起来”论断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与时代价值

2020-02-22 20:22肖仵秦
宜宾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特色理论时代

肖仵秦

(西华师范大学党政办公室,四川南充637009)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1],这也正式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强起来”的新时代是党强、国强、军强的时代。然而,由于“强起来”既是一个描述性概念,又是一个状态性表述,还是一个目标性指向。它既指基于“站起来”“富起来”之后,有能力、有实力“强起来”,又指我们要有“强起来”的信心、决心和行动,即我们要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搞清楚、弄明白这个“强起来”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和时代价值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当前,理论界也已经有一些关于“强起来”的理论研究成果,但大多集中在“强起来”与“站起来”“富起来”之间的逻辑关系,或是如何“强起来”,如何实现“强国”目标,以及如何构建“强起来”的理论、“强起来”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等方面,对“强起来”本身的科学内涵、生成逻辑与时代价值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

一、关于“强起来”论断的科学内涵

“强起来”是全方位、全领域、深层次的,是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准确全面理解“强起来”,关键是要深刻把握和认识:谁来领导实现“强起来”,即“强起来”的领导力量是谁;靠谁实现“强起来”,即“强起来”的依靠力量是谁;怎么才能“强起来”,即“强起来”的动力源泉和支撑是什么;怎么才算是“强起来”,即“强起来”的衡量标准和目标是什么。

(一)“强起来”的领导和依靠力量

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觉的过程而不是自发的过程,是由无数个体的意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任何一次社会革命或者说一项社会改革能否成功,首要就是必须有一个先进阶级的政党的坚强有力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正如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所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近代以来,中国的革命建设实践的客观事实和历史经验,不仅充分证明了革命政党的组织领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进一步证明了中国的革命或者说社会改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一无产阶级先进政党的领导。而“强起来”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作为贯穿整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主题、主线,必须也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一方面,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所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的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2]69-70。既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那么蕴含着“强起来”深刻内涵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就是应有之义。另一方面,是由“强起来”自身的定义和定位所决定的。“强起来”不仅是一段历史的崭新起点,即“富起来”到了一定程度,自然需要追求“强起来”;而且“强起来”还是一段历史的渐进过程,即“强起来”本身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必定艰辛备尝、艰难困苦;同时,“强起来”还是一段历史的盛世阶段,即“强起来”最终必定是全面“强起来”,既包括强党、强国、强军,也包括经济、政治、外交、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和卫生等各项事业都要“强起来”。而要实现这样全方位的“强起来”,历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证明,也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

领导力量和被领导力量是相伴而生的,而被领导力量中依靠力量是支持领导力量实现领导目标的关键。就中国而言,缺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强起来”的目标显然会是“空中楼阁”。例如,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帝制,但革命的果实最终却被袁世凯窃取,后来袁世凯复辟称帝,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究其原因,除去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的软弱性、妥协性,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以及其提出的革命主张、革命道路并不适合中国当时的国情、民情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大地上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就在于党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力量,认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3]136。“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4]581,包括后来的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并注重发挥人民群众对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作用,高度重视最广泛地动员和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现在中国已经进入“强起来”的时代,更应该坚持依靠人民群众。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1]。因此,中国的“强起来”必然也必须要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广大人民群众始终是中国“强起来”的依靠力量。

(二)“强起来”的动力源泉和支撑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强起来”作为一种对社会发展状态的概念性描述,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情况,即如果社会发展是“强起来”的,那么这个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必然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生产关系一定能够较好地适合、满足生产力发展要求,而生产力反过来也能促进生产关系的有序变革和发展,两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反之,如果社会发展不是“强起来”的,那么这个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必然是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生产关系不能很好适合、满足生产力发展要求,而生产力则处于落后状态,对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有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而此前,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关系的变化则充分表明,我国社会生产关系是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善,已经能够较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生活需要的理解和需求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物质文化需要,而是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1]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改变原来只注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相关领域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而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1],进一步全方位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全面提高。

从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来看,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尤其是社会生产力的全面提高,首要的就是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事业。因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5]21,一个国家只有科学技术占据了世界科技创新前沿,实现了科技的不断“强起来”,社会生产力才能全面“强起来”,进而整个国家才能实现全面“强起来”,成为真正的强国。而科技和教育又是一对“孪生兄弟”,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会促进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科技要发展必须也只有依靠教育的发展。要实现科学技术的“强起来”,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教育的“强起来”,要有高质量的教育发展做支撑。因此,“强起来”的动力源泉是科学技术,支撑是高质量的教育。

(三)“强起来”的衡量标准和目标

毋庸讳言,“强起来的社会首先应该有物质支持,经济发展是其必备条件”[6],即衡量“强起来”的标准一定有经济发展的“强起来”,但经济发展“强起来”了,无法代表国家或人民就“强起来”了。“大国成为强国即实现强起来,具有诸多标志。一般来讲,人们较注重从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来谈论这些标志。其实,实现强起来,也包括理论、思想的强起来。如果一个国家在物质上强起来了,而在理论、思想上还没有强起来,那不是真正的强起来。”[7]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世界是由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两个部分构成的,只有物质世界“强起来”了,精神世界没有“强起来”,显然不算真正的“强起来”。同样,精神世界“强起来”了,而物质世界没有“强起来”,这样的“强起来”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强起来”。因此,我们所期待的或者说确立的“强起来”应该是首先既要能产出、输出各种好的产品,又要能产出、输出各种好的思想、理论。既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物质生活的需要,又要回应人民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既要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国防、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和卫生以及党的自身建设“强起来”,又能为世界“强起来”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做出中国贡献。总之,“这个强起来,是全方位强起来,这就要求发展要平衡;实现强起来,要求发展要充分,要有原创技术、原创科技、原创能力。”[8]还要有原创思想、原创理论。所以,“强起来”的衡量标准和目标应当是要在各领域、各方面具备引领世界的能力和水平。

二、关于“强起来”论断的生成逻辑

任何一种理论的形成都有其必然和必须的逻辑,这个逻辑是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是“强起来”论断生成的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和真理。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始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学说最鲜明的品格。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200周年诞辰大会上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即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其中,“强起来”是在“站起来”“富起来”的基础上的“强起来”,不是从天而降、与生俱来的。尽管“强起来”这一论断在理论上独具风格、自成体系,但它仍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成就是“强起来”论断生成的实践逻辑

“强起来”这一论断作为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绝不是以这个或哪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9]41-42它是在认真、系统、全面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状况、发展形态的基础上得出来的科学理论,具有丰富的实践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得到这个成果极不容易。”[2]69-70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更是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产生了历史性影响而得出的科学结论。同时,需要明确的是这“三个历史性”中,判断是否进入了“强起来”时代的关键应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这是因为,这些历史性成就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全部实践及其结果。

(三)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强起来”论断生成的价值逻辑

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会决定其奋斗目标,一个政党的价值追求则往往会决定这个政党的政治理想。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立之初,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与最终目标。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最大的利益始终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这种初心与价值目标,使其能够始终心系人民幸福、心系民族复兴、心系国家强盛的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始终坚定不移地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让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实现民族独立、自由与解放,让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能够有条件、有基础、有实力去追求实现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标志和主要内容的“强起来”。由此可以看出,“强起来”虽然有“强党”的内在要求,但绝不是为了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利益,而是强党之后能够更好地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高度一致的。

三、关于“强起来”论断的时代价值

“强起来”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认识层面、理论层面、实践层面和世界层面来看,这一论断有着极为丰富的时代价值,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以及人民的生产生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认识层面:激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牢固树立“强起来”的坚定自信、时刻自醒和行动自觉

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和方位的正确判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而言:一方面,有利于更加坚定“强起来”一定能实现的自信,让“中国崩溃论”不攻自破。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长达40余年的高速增长,这期间,各种危机和灾害(如汶川地震、全球金融危机),都没能阻挡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近年来,面对逆全球化的巨大冲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影响,中国经济依然总体上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今年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即实现止跌企稳目标,“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稳定恢复,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9%”[1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中国经济将增长1.9%,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今年唯一正增长的经济体”[11]。而且,还预计中国“2021年将实现8.2%的经济增长”[12]。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国际地位、综合实力以及国际形象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0]35-36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作出进入“强起来”时代的重大论断,并确定了实现“强起来”目标的具体战略安排和总体部署,势必会让中国人民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势必会极大增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继续朝着既定强国目标破浪前行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有利于时刻保持“强起来”永远在路上的自醒,进而确立“强起来”须得实干的行动自觉。“强起来”是新时代的新长征,不是一个“完成时”概念,而是一个“进行时”状态,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将来我们也还要继续进行。而随着我们对“强起来”的内涵认识不断深化,我们的“强起来”实践很大程度上还将长期进行。这是因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强起来”道路仍然充满着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外部环境状况和内部改革发展都要求全党上下、全国人民一定要时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不能在“强起来”的历史征程上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也不能有取得一点成绩之后就沾沾自喜、重温“天朝上国”美梦的想法,更不能主观脱离实际,自大自满、急于求成,重犯历史上的“急躁病”,要牢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1],在态度上更加务实、在行动上更加求实,坚信世界上不会有“等出来、靠出来”的“强起来”,只有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埋头苦干,踏踏实实干出来的“强起来”。

(二)理论层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和“强国建设”最新理论成果的产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围绕“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明确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发展思想以及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以及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目标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旗帜鲜明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同时,习近平同志还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以“十四条”坚持为主要内容的基本方略,系统地回答了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时代背景下应当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1],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1]而随着“强起来”这一论断的不断实践,在推动实现国家和人民“强起来”的过程中已经并也必然还会产生更多新的理论成果。例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夺取了抗疫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民族精神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伟大抗疫精神。

(三)实践层面:开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和新征程

虽然,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建设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已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和国家以及人民、军队、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特别是“三步走”战略目标中的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生活总体达到小康目标已经提前实现。但是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国家仍然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人民除传统的物质文化需要外,追求更好的精神文化需要,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促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任务依然艰巨。面对新的党情、世情、国情、民情,习近平同志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强起来”的新时代,整个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提出了到建党一百年和建国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开启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并科学谋划了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同时,还细化了2020年到21世纪中叶的发展战略安排,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了很多具有制度性、前瞻性、开创性、预见性和极强操作性的顶层设计。这些都意味着我们已经开启了全面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和新征程,中国的“强起来”在实践上和时间上变得越来越可期。

(四)世界层面:提供可资借鉴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长期以来,世界强国的发展模式主要是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特别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强起来”在世界范围内一度只有资本主义强国可以代言,政党治理、国家治理、全球治理的标杆也一度被资本主义国家所垄断。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不断“强起来”,资本主义的强国发展模式不断呈现力不从心状态,这一现象得到了极大扭转。就像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一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强起来”的新征程,也打破了资本主义的强国发展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不仅“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更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纪元。其“强起来”的制度、目标、战略、措施等安排与设计也必将成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可资借鉴的新经验、新方案、新智慧。正如联合国贸发会议经济事务高级官员梁国勇指出的,“中国的发展经验具有世界意义,是中国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结语

“中国共产党的任何重大理论,从来都不是蛰伏于书斋中的逻辑演绎,而是在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之中,对时代问题进行的系统回答”[14],“强起来”这一论断的提出也不例外,是在全面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论断。它既客观指出了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状态,又明示了今后的奋斗目标、道路选择以及应当秉持的基本原则,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智慧,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性光辉,具有很强的政治号召力和凝聚力,对于激发全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推动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起来”的新局面,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猜你喜欢
特色理论时代
坚持理论创新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完美的特色党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