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从《望海潮》看柳永词的大格局

2020-02-22 06:32:37
语文天地 2020年34期
关键词:桂子霜雪海潮

沈 磊

最早给柳永和苏轼贴标签的应属宋人一句话:“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需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从此在很多人心中,这两位词坛大家便被放在了天平的两端,似乎东坡词有多么豪放豁达,柳永词就该有多么缠绵多情。甚至还有许多不屑于善感柔媚一派的人们,热衷于诟病柳词为“俗曲”,戏称耆卿为“腻柳”。

其实,如果能不被这些固化的“标签”所牵制,凭自己的眼光和判断,去读一读柳永,往往不难发现藏在他温婉背后的豪情。比如:柳永怀古,开口便是“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斜阳暮草茫茫,尽成千古遗愁”(《双声子》);柳永怀人,也不尽是“执手相看泪眼”的柔媚,也有“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八声甘州》)的大气磅礴。所以,叶嘉莹在评价柳永时也不禁感慨后人所称的“腻柳”,其实他的“词境拓东坡”。而高一必读诗词《望海潮》更是让我们见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柳永。今天,让我们以这首词为例,来进一步了解柳永的格局和他作品的万千气象。

一、视野广阔,气象万千

《望海潮》是柳永20岁时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词作,此时的柳永还未洞察人生无奈与苦痛,初离家乡,外出闯荡,还没有经历多少人世沧桑,所以,这首词的每一个角落,都满溢着青年柳永的情怀与初心。

初到杭州的柳永,与千百年来众多的文人墨客一样,被杭州的美景深深震撼。描写杭州的佳篇名句不胜枚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人们或细描“莲叶荷花”,或惊叹“水光山色”,也有人无法忘怀“西湖歌舞”,却很少有人能有柳永一样的开阔视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从杭州优越的地理位置落笔,写到钱塘悠久的文化历史,再写此地的繁华富庶。浓墨重彩的铺垫和渲染之后,再将杭州的美景、杭州的民风一一呈现。一千多年前真实的杭州在柳永的笔下,就这样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而如此大开大合、层层铺叙的笔法,我们称之为“以赋笔入词”,这是柳永的大胆创新,也是他对慢词发展的巨大贡献。在他后来创作的许多作品中,特别是表现当时都市生活的词作里,描写扬州、苏州、开封、成都都以如此广阔的视野和浓墨重彩的笔法,为我们见证并摄录了一个时代的繁华,被称为词中的“清明上河图”。

二、审美高雅,格调不俗

在《望海潮》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作者对景物的选择、意境的创设,“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玉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每处细节都体现着柳永高雅不俗的审美与品味。

首先,树、桥、帘幕、堤沙、霜雪、桂子、荷花,选择的景物细致又具有代表性,烟树翠幕、桂子荷花,确是杭州该有的样子。他写树,不绘颜色与姿态,只说“如烟似云”,想象在细雨或微风里,树枝如云烟般轻盈飘荡,淡雅无比,而“画桥翠幕”又渲染其雕梁画栋、艳丽色彩,使画面浓淡相济,美不胜收。除此之外,“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描绘树木成行,浪花翻滚的场景,不仅让静止的画面动了起来,还使整个画面变得更加开阔而有气势。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更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乍看上去,语言朴素,轻描淡写,其实最见功力。三秋,能看出花期长,十里,写的是种植广。选择的两种花,盛开于不同的季节,确实也最能代表杭州。形式上对仗工整,内容上高度凝练。看似简单的几句写景,看出作者高超技巧的同时,更能感受到这位词坛大家的不俗格调。

比较“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李清照)的含蓄婉转、绮丽柔媚,柳永的《望海潮》简直可以被称为豪放词了。

“重湖叠巘清嘉”,在作者眼里,杭州的山川湖泊都是如此美好可爱,连苦累的劳作都是那般轻松愉悦,连高高在上的达官贵人都是那样豪迈风流……万物都在他面前展现出最美好的样子。这一点,哪怕在柳永人生陷入窘境时都没有改变,依然保持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无论是“想佳人,妆楼颙望”的怅惘,还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不舍,都是在同样不俗的审美基础上表达出来的。

三、乐观自信,昂扬不屈

《望海潮》是一首干谒投赠之作,这从词作的最后两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中可以看出来。据记载,20岁的柳永前往开封应试,路过钱塘,听闻自己当年好友孙何正好在此处任职,想要拜访旧友,却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下这首《望海潮》作为一块特别的敲门砖。所以,这首词的创作,是有功利性的。我们也经常看到其他人用来投赠的作品。比如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为了一展抱负,如此直接又迫切地表达着自己渴望被引荐的内心。另一首著名的投赠词当属朱庆馀的《闺意》了,“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尽管运用了贴切的比喻,看上去委婉多了,但明眼人一看,便能洞察他临考前忐忑的心情和对功名的渴求……

对比之下,柳永的投赠词则显得无比从容。在整首作品里,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他陶醉于钱塘风光的愉悦心情,看到的是他专注于写景状物的气定神闲,看到的是他对杭州风土的由衷赞美,却看不到他强烈的用世之心,和急功近利的自我证明。他可能觉得自己的才华,无须言语的自我吹捧,懂我的人自然会懂,这是对自己能力的无比自信。果然,一词既出,孙何很快便主动登门造访了……

当然,也正是这样的自信,让他比别人更要面子,更加反叛。所以,直到屡试不第,他依然高昂着不肯屈服的头颅。“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遭遇再多的人生逆境,他都没有对自己的能力和才华有过丝毫的怀疑。许多年过去,那个流连于坊曲之间、花柳丛中“奉旨填词”的柳三变,内心住着的依然是20岁时在钱塘江边高唱着“怒涛卷霜雪”的那个热血少年。

当仕途坎坷的柳永被遗弃于市井,普通百姓的生活便成为了他文学创作的主要题材。贴近大众不仅没有让他的作品流于庸俗,反而让他比那些高居庙堂的文人有了更开阔的视野和格局。虽然有时他以低沉的语调哀叹人生的悲伤苦痛,有时他以昂扬的热情歌唱时代的承平气象,但是不变的基调,是他对生命的热爱,正是这样的热爱,成就了他作品的万千气象。

《望海潮》记录的不只是柳永的初心,还有柳永藏在所有雅俗共赏的柳永词背后的大格局。所以,柳郎中的词,有时也是需要手持铜琵琶铁绰板的关西大汉来高唱的。

猜你喜欢
桂子霜雪海潮
理发店
雨露风(2023年3期)2023-05-30 22:48:19
柳永·望海潮
雾露霜雪中探物态变化
霜雪千年北固山
桂花
望海潮·八里湖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50
望海潮·枫林谷
新农业(2016年23期)2016-08-16 03:38:17
望海潮·庆嫦三落月
太空探索(2014年2期)2014-07-12 09:52:15
狼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