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春县实验幼儿园 李婉芳
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意愿,借助模仿和想象,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创造性地反映其生活见闻、生活体验和生活感受的游戏。中班幼儿愿意和同伴一起玩角色游戏,他们能自主地进行简单的角色分配,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开展游戏。然而,由于中班幼儿活泼好动,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等特点,角色意识较模糊,对角色职责认识不足,扮演角色时仍停留在关注“物”的阶段(如对红绿灯感兴趣便想扮演交警),所以教师需要运用适宜的策略来提高他们的角色游戏水平。
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在户外设置了“农家小院”。笔者利用“农家小院”的环境,尝试把角色游戏搬到户外进行。为了使户外角色游戏活动丰富多彩,笔者与幼儿一起交流,规划游戏时间、地点、材料、内容等。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笔者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给予适宜的引导,帮助幼儿逐渐提高角色游戏水平。
三年的幼儿园学习中,中班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中班幼儿心理发展处于较为明显的不平衡和冲突时期,一方面仍未摆脱小班时的小心翼翼;另一方面基于对外在世界的好奇和生理的发展,变得更加活泼好动,自主性逐渐增强。他们在玩角色游戏的过程中,通过模仿外在世界的人和事,体验各种生活角色,容易生成自己喜欢的游戏。教师应支持幼儿的新创意,鼓励幼儿自主地游戏。例如在扮演“农家乐”的“一家人”时,幼儿在游戏的推进过程中,自主生成了“乡村医生”“理发师”“交通警察”等内容。
[案例一]一次户外自主游戏中,正当“农家乐”的“一家人”热闹地吃着“饭”,扮演爸爸的坤坤说:“源源,你怎么不吃饭啦?是不是生病了?”源源回答:“我今天不舒服。”坤坤着急地说:“我带你去看看医生吧!”“妈妈”问:“到哪里看医生呢?我们这里有没有医生?”坤坤想了想,说:“楚楚妈妈是医生,楚楚以前说她跟妈妈学过看病,我们就请楚楚来家里看病吧!”于是,坤坤就去和楚楚商量。楚楚很快就答应了,但提出了问题:“妈妈给病人看病要有听诊器,穿上白大褂才是医生。”随后,楚楚灵机一动,想到了大班哥哥姐姐玩的户外救援器材,于是就跑去玩具屋寻找,找来了医生服装和玩具药箱,用传声筒替代听诊器。她穿上“白大褂”、背着“药箱”来到了“农家乐”,为源源看“病”、治“病”。之后,楚楚还和莹莹商量一起扮演乡村医生,共同给病人看病。就这样,“乡村医生”游戏产生了。
以前幼儿玩角色游戏时,教师经常是手把手地教幼儿怎么玩,比如教师预设了一个“医院”的游戏主题,先问幼儿医生给病人看病会怎么做,然后教师示范一遍如何做医生,再让幼儿模仿教师的语言和动作去游戏。“乡村医生”游戏是幼儿自己在游戏中生成的。教师发现幼儿不仅会玩游戏,而且还会自己寻找游戏道具,如适合医生角色的服装和辅助材料。教师没有干预幼儿的游戏,而是通过丰富幼儿经验、提供适宜的材料等支持幼儿,让幼儿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
教师在幼儿玩“乡村医生”游戏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教师通过观察和询问,获知幼儿对就医过程不了解、不熟悉。为了帮助幼儿丰富相关的经验,教师特别邀请了楚楚妈妈到幼儿园,为幼儿讲解医生和护士在医院的工作流程。家长助教引发了幼儿的浓厚兴趣,他们开始从关注“物”发展到更多地关注角色的职责,从开始时认为穿上白大褂就是医生,到敬佩医生,进而想扮演医生。
随着游戏的推进,不同职业的家长纷纷表示要参与助教活动,让幼儿有更多的职业体验。各行各业的家长身穿制服、精心准备,将自己的本领和幼儿一起分享。当警察的家长精心准备了生动的课件,形象地介绍了警察的职责、日常执法项目、不同警种的任务,让幼儿较全面地了解了警察的工作;在银行工作的家长特地带了验钞机,不仅介绍了银行工作中取款、存款的流程,还让幼儿切身体验了验钞机的神奇本领……家长用心提供支持,让幼儿亲身感受各行各业的工作,为我们开展角色游戏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内容。
随着中班幼儿思维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不但爱玩,而且会玩,会开始设定主题并组织游戏,概括和创造性地再现日常生活情景。教师要支持幼儿通过各种途径丰富自己的经验,进而丰富游戏的内容,同时也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角色。
[案例二]很多幼儿喜欢玩“交警”的角色游戏,而且在游戏中还能玩出不少花样。洋洋第一次玩时,他扮演交警一直站在“路口”执勤,执勤的方式单一。但是自从当警察的家长身穿警服参与我们的活动后,洋洋改变了。丰富经验之后的洋洋神气地站立在“红绿灯”旁,认真指挥“交通”。由于户外场地宽敞,幼儿随便停放“车辆”。“警察”洋洋看到乱停放的“车辆”,想到了好办法,用美术区的便签贴当罚单,对乱闯“红灯”的“行人”进行警告,给违章停放的“车辆”贴“罚单”,并认真告知安全常识。当人手不够的时候,洋洋招聘“协警”一起维护交通秩序。“交警”的游戏情节丰富起来了,不再只是简单地指挥交通,增加了贴罚单、维护交通秩序等内容,且情节也日益符合生活逻辑。幼儿在游戏中无意识地获得了交通安全常识,体验了交警的艰辛。
幼儿在游戏中将他们经历过的生活细节再现出来,满足了他们渴望参与成人社会生活的需要。教师应不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引导幼儿丰富游戏内容,扮演好角色,丰富对角色的认知。
从角色认识的水平来说,中班幼儿一开始没有清晰的角色意识,缺乏角色认知。教师需要在游戏中鼓励幼儿自主表现,引导幼儿运用语言和行为对生活经验进行再现。这种再现体现出幼儿的角色认知。
[案例三]随着二孩家庭的逐渐增多,幼儿在家中对妈妈生宝宝的事情耳濡目染,他们在游戏中生成了生宝宝和带着宝宝继续工作的内容。“乡村理发店”游戏在浟浟的带动下“生意”火爆。浟浟扮演孕妇辛勤地工作赚钱,今天她的“宝宝”即将出生了。“快叫120来,送去乡村医院生啦。”晨晨叫道。只见“120救护车”很快载着“孕妇”到了“乡村医院”。可是“医院”太简陋了,“床位”不够。涵涵看到旁边的垫子,就去搬来当作床,还对“孕妇”说:“我们马上给你安排床位,你不要着急。”涵涵拿来“听诊器”,与烨烨一起准备接生了。
这次“孕妇生宝宝”游戏的生成,是由于最近班级里有个热门话题——一些幼儿家里的二宝出生了。教师建议家长更多地让大孩子参与二孩出生的准备过程,多让他们照顾刚出生的弟弟妹妹,另外,楚楚妈妈为幼儿介绍了医院的就医流程,幼儿获得了这方面的经验,使游戏顺利开展。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自主表现,引导幼儿回忆家中弟弟妹妹出生时家里的大人准备了什么、如何迎接弟弟妹妹的到来等。浟浟生完“宝宝”后,背着她的“宝宝”继续工作、赚钱,时而照顾“宝宝”,时而背着“宝宝”帮“客人”剪头发。幼儿真正投入自己扮演的角色中。
“农家小院”游戏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推进。由于幼儿的心智尚未成熟,教师必须适时介入、积极引导。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角色游戏水平,在游戏过程中和结束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评价环节,引导幼儿交流游戏体会,同时给予幼儿有针对性的评价。
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不仅是一个观察者,也是一个引导者、支持者,甚至有时还是一个参与者。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游戏中的细节,并记录下来。比如中班幼儿会创造性地利用替代物,教师要时刻有意识地捕捉幼儿使用替代物等闪光点,及时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下来,留待评价时进行交流分享。
[案例四]第一次“乡村医院”游戏结束后,教师就将游戏过程的录像播放给幼儿看,请参与游戏的幼儿说一说游戏中的发现。幼儿在交流中逐渐产生了建立“医院”的想法。楚楚说:“我们玩的游戏有名称和标志,今天我用医药箱作为标志,但是没有地方放,我要在草地上建一家医院。”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成。于是幼儿在美工区设计了医院的图标和场地,还为医院取了好听的名称,如“彩虹医院”“爱心医院”“乡村医院”等。教师对此进行了肯定。第二次游戏时,幼儿用垫子做病床、用梯子做围墙,将“乡村医院”标志牌挂在梯子上,搭建了简易的“医院”。教师拍下“乡村医院”的整体布局,活动结束后请幼儿交流体会。晨晨提出:“今天病人躺在床上,风很大,很容易再次感染,我们要做间病房。”晨晨提出建立“病房”的想法后,教师便引导幼儿解决如何建“病房”的问题。幼儿又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意见,最后利用垫子做成了简易的“病房”帐篷。
教师在评价环节中对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具有建设性的行为进行鼓励,同时指导幼儿在游戏中使用一些简单、可变性强、可塑性高、可探究性强的低结构材料,不断提升游戏水平。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游戏,幼儿不断积累经验,“乡村医院”已经粗具规模,“乡村医院”游戏水平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