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丹
在当前新形势下,面对西方不断加剧的思想渗透,大学校园必须将“政治正确”作为教育的首要指导思想。因此在大学教学过程中,政治工作必须是重中之重,以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的青年才俊。关于教育方式,2018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1]可见,“思政课程”是泛化的概念,而并非特指,即学校所有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都渗透和贯穿着思政教育。[2]
卫生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与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其对于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和卫生法律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3]医学人文精神和法治精神是卫生法学的教学重点,所以在思政进课堂的教学背景下,卫生法学在“三全育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就如何依托卫生法学课程教学,对医学生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探讨和分析。
卫生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行政法律规范为主,并与民事法律规范共存,因此卫生法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医学院校都设置了卫生法学这门课程,并将其作为医学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卫生法学课程的内容一般包括了以下几大方面:一是卫生法概述,主要介绍卫生法的概念、立法和实施等内容;二是公共卫生法,包括了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法律制度等;三是医疗保健法,介绍了执业医师管理法律制度、母婴保健法律制度、血液管理法律制度、医疗纠纷处理、现代医学新技术的法律问题等重要内容;四是药事管理法,包括药品管理法律制度、血液制品管理法律制度、疫苗法律制度及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等内容。因此据卫生法学的课程特点,可以看出其本身就包含了“法”的概念,而“法”之所指的全部法规律条,则是建立在政治基础之上的。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本身就不同于西方法律体系,这个体系下的卫生法自然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基础,因此卫生法学的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延续。并且,根据“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要求,卫生法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通过职业精神的培养,在思想层面上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培育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政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而卫生法学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法治中国建设,联系卫生法治实践。通过卫生法学的教学,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尤其是规范意识、人权意识、平等意识、诚信意识。通过向学生讲授医药卫生有关的法律制度,使他们了解在今后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帮助其正确履行岗位职责,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作为培养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和法治思想的载体,卫生法学课程在思政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卫生法学课程所涉及的如医疗保健法、公共卫生法和药事管理法等方面的内容,都可以作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
除了基本的“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要求,思政教育本身能够促进卫生法学的教学效果。卫生法学教学目的一方面是在道德层面上,通过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帮助大学生理解道德的本质和作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美德和中国革命道路,遵循社会主义道德核心和原则,遵守道德规范,提升个人品德;另一方面是在法治层面上,通过中国特色卫生法制体系让医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机制,掌握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引导大学生积极培养法治思维,合理行使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履行相应的义务。因此,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起完善的卫生法律体系和卫生保障体系的过程本身就是良好的教材。并且,卫生法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还可以加强学生对中国特色卫生法律体系的理解与掌握,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可以提升医学生对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热爱,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及诚信精神。所以,思政教育与卫生法课程教育是相得益彰的,共同目的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学人才。
卫生法学虽然在大部分医学院校作为专业必修课已有多年时间[4],但就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部分学生和少部分教师对卫生法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方面,部分医学生更加重视医学课程的学习,而对于卫生法律法规,往往只关注自己这门课的考试成绩;并且卫生法学内容繁多、法律条文枯燥,所以在课堂上常出现教师在台上讲自己的,学生在台下看自己的,甚至有部分学生玩手机、睡觉的现象。
少部分卫生法学任课教师对于该门课程也怀着例行公事的态度,只求把书本上的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以完成个人的教学任务。当然,由于学生方面的不重视,反过来也会影响教师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所以在对卫生法学课程重视程度尚有待提高的的背景下,在课程中引入思政教育存在一定的困难。
传统的卫生法学教学方式除了法律条文的讲解外,主要就是讲“事例”或“案例”。教师有时也会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播放经典的案例视频,这种结合视觉听觉的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改善单一的理论教学。但是在我国卫生法治建设以及各种卫生事件中,对于我们党和政府是如何引领卫生事业发展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教学内容是缺乏的。
教师自身应该提高对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要真正参与到构建“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工作体系中来,同时也要认识到“卫生法学”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意义。不仅是传统的思政课教师,而且医学专业课的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可以通过学习、组织培训和外出参加学习班等方式,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水平,将个人专业知识与党对教育的最新要求相结合。
教师要意识到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卫生法学课程中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卫生法学的教学效果。无论是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还是卫生法律体系的构建,中国共产党以捍卫人民的生命健康权为出发点,一直在发挥着引领作用。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卫生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中,有利于学生理解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增进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
思政教育不能流于形式,检验思政教育效果的考核方式也需进一步完善。在卫生法学的课程评价中,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应该有思政教育内容的体现。如在考试或平时课后作业中,可以拟定“你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这类开放性的问题,考核学生思想政治水平。
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伦理道德是培养医学生道德观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卫生法学课程中涉及到现代医学新技术引发的法律问题,例如基因工程、安乐死等。教师首先要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法律问题,同样也是道德和伦理的问题。如“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不仅是法律问题同样也是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伦理道德问题。在课程教学中会接触到很多这类知识点,教师应当加以重视,以培养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和医生职业精神。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健康是个体“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卫生法都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基本目的,在卫生法课程教学全过程特别是在公共卫生法教学中要时刻紧密结合“健康”这个关键词。“健康”既是党中央带领人民在卫生事业上的目标,也是卫生法教学的重点。
卫生法学课程中的公共卫生法、医疗保健法及药事管理法等内容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如在执业医师法和母婴保健法等教学内容中,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正是“友善”的具体表现;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创新和热爱医护工作的奉献精神正是“敬业”在医学工作中的落实;对患者全方位关怀的人文精神是“文明”在医疗工作中的体现;诚信服务和维护患者利益的诚信精神是“诚信”的要求;而规范化执业和严格管理药物的法律精神正是“法治”的具体落实。总而言之,卫生法教学最终目的是提升医学生为人民健康事业服务的能力,扎实有效为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工作正是“爱国”的最好体现。
卫生法学的重点是“法”,所以不能脱离根本来讲思政。卫生法学教学中《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师法》《母婴保健法》《药事管理法》等法律,一方面是教育学生热爱卫生事业和塑造医学职业精神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是向医学生展现完备的社会主义卫生法律体系,是法治建设在医疗卫生事业中最好的体现。如在讲解《母婴保健法》中可以从历史的维度来向学生全面梳理该法的历史渊源。跨越不同历史时期,从腐朽的旧中国到新中国,阐述党带领人民在各个不同发展时期把极其落后的人民健康事业一步步发展壮大的伟大历程。卫生事业的发展也反应了我们国家的发展,反应了党中央代表人民的利益,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念与实践。
同时结合卫生法案例教学的特点,可以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大量引入思政教育。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容易激发民族情感和凝聚力。以这些公共卫生事件为平台,可以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如在2003年“非典”疫情中,国家展现出强大的意志力和行动力,医护人员表现出舍身忘死的崇高敬业精神,让疫情得以迅速地控制,人民生命安全得以极大地保障。还有当下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我国在抗击疫情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无论是在疫情防控还是病人治愈率上都让自诩具有先进医疗保障水平的西方发达国家汗颜。这充分地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必将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切困难,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必然性。所以将思政教育结合到公共卫生事件的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奉献的精神和强烈的职业使命感,也有利于学生了解我党在卫生事业建设上的巨大成就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增强学生对党必将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信心。
为了更好地在卫生法学教学中落实思政教育,可以修订卫生法学教学大纲。综合卫生法学在医学人文和卫生法律等方面的特点,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实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卫生法学教学大纲中应该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和卫生法治建设的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可尝试在卫生法学网络课程资源中潜移默化地引入思政教育,将信息化技术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5]抓住学生乐于关注网络新闻的特点,在网络课程和课堂教学教案中加入当年著名的卫生新闻。如屠呦呦凭借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可以在《传染病防治法》或《药事管理法》的教学中,利用来自人民网的专题报道《屠呦呦:一生倾情青蒿素》,向学生讲述屠呦呦如何临危受命,凭借顽强毅力四十年百折不挠,勇于以身试药,忠于客观事实,坚持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始终坚信“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最终研发出青蒿素的过程。[6]最终培养医学生以人为本、热爱生命、爱岗敬业、科学诚信的精神和对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在卫生法学课程中引入思政教育正逢其时,要鼓励专业课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思想,进行卫生法学教学的思政改革。因为在当前社会思潮越发复杂的形势下,政治正确是最根本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这也是新形势下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趋势和要求。高校教师应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为国家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有情怀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