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于文本,培养学生“语言的自觉”能力

2020-02-22 21:25
语文天地 2020年16期
关键词:文本文章探究

特级教师李仁甫主张教学时以语言作为内核,从文本出发,不断靠近文本,最后再回归到文本上,让学生在不断展开语言训练和文本阅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通过这样的语言探究活动,学生能逐步形成“语言的自觉”能力。“语言的自觉”能力指的是透过纷繁复杂的文字表象,感受到语言的本质存在,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真正意图的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文本作为内核,引导学生发于文本,探究文本,最后回归文本,提升学生“语言的自觉”能力。

一、循循善诱,习得方法

学生常常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文章的阅读的,教师将文章中蕴藏的各种知识点教授给学生,实际上,学生应该学到的不是和文本有关的知识点,而应该是怎样阅读文本的知识点。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发自文本,探究字词句的分析方法,挖掘段落结构的分析方法,思考文章的品味方法等。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提升阅读经验,提升阅读效果。

如学习必修一《师说》,重点不在于理解文章的内容,也不是掌握文言文的词语意思和语法特点,而是让学生掌握此类论说文的阅读方法。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大家觉得作者用何种方法让自己的观点变得更能让人接受呢?怎样让自己的话更具有说服力呢?”有学生提出:“作者选择了孔子的话语,因为古人将孔子视为圣人,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说的话更具有权威性,引用孔子的话,让人觉得很可信。”“那么,除了引用名人名言之外,你觉得还能运用什么方法呢?”学生提出:“还要举例子,作者就举了李氏子蟠这个例子,用具体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作者怎样让自己的论说变得更有说服力,那么,大家在阅读论说文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下,作者是否运用了这样的方法。”

若学生不仅能读懂“这一篇”的内容,而且还能拓展开来,运用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阅读其他的作品,那么学生“语言的自觉”能力自然就会有所提升。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同类型的文章,思考怎样运用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辅助阅读,这样学生就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掌控能力。

二、基于双关,深化思维

在不少作品中,字面意思未必是作品表达的意思,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下去,探究作者真正的意图。尤其是在一些双关语上,要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探究,思考抽象的文字背后透露出怎样的信息,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到发展和提升。

在学习必修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探究作品中一语双关的地方,探究作者的内心世界。“大家觉得作者所写的是什么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仅仅是作者对理想的生活条件的一种描述吗?他所说的大海,真的只是现实生活中的大海吗?”学生认识到:“我觉得应该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是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所以,这里的‘大海’是一语双关的,不仅指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大海,也是指自己的心海。”“那么,作者是否只关心自己的精神世界呢?”“不是,人都是不能脱离现实生活的,所以,作者用‘粮食和蔬菜’表示物质生活。但是,作者的物质生活已经降低到了最低,只要能生活下去就行了,他主要想追求的还是精神世界。”这样学生就感受到了文字的双关含义,体会到了这首诗的内涵。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字的表象世界深入下去,这样学生就能看到文章中一语双关的部分,对于作品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入。此后,学生在阅读其他文章的时候也会自动发展这种“语言的自觉”能力,主动去深入思考,看看文字的背后是否还隐藏着什么特殊的意思。

三、类文拓展,熏陶情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类文拓展的活动,不仅认识到文字能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而且也要认识到文字具有传递情感的作用。学生会发现,阅读是对人性的完善和对精神的塑造,通过阅读文章,让学生受到启迪,促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作者进行契合,进而健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学习必修一《赤壁赋》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拓展阅读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当时的生活境况。学生发现:“作者当时的生活并不如意,处于被贬谪的状态,但是,这篇文章却写得并不颓丧,反而能让我感受到作者豁达的内心世界。”此时教师鼓励学生展开类文阅读,尝试阅读更多苏轼的作品,体会一下作者的内心情怀。学生在对比其他的作品后发现:“原来,这种情感并不是偶然的,作者的内心总是十分豁达。比如说‘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句词就很好地展现了作者的心情,作者不在乎人生的风雨和坎坷,他不管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总是用乐观豁达的姿态去面对生活。”此外,还有学生对比了《水调歌头》等其他作品,并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体验,感受作者的情感对自己是否有启迪的作用。

“语言的自觉”能力不仅体现在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方面,而且还体现在自觉关注并挖掘作品中的人文信息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也体会到作品中的人生启迪。

四、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学者叶圣陶认为,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吸收,而写作则是倾吐,如果没有经过阅读的积淀,就无法进行合理的写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读写结合的活动,让学生活用文本,在阅读中积累大量的素材,掌握写作的方法,在写作中尝试运用,看看自己的语言掌控能力是否真正得到了提升。

必修二《荷塘月色》是一篇精美的散文,作者不仅大量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而且还巧妙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将自己的情感变化作为串联全文的线索。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鼓励学生结合文章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尝试将学到的东西用到自己的写作中。首先鼓励学生展开句子的仿写,找到“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等句子,思考作者为何能如此形象化地展现荷花之美,然后展开仿写,力求写出更有新意的比喻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下去,思考怎样模仿文章的写作结构。“作者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那么,这对你的创作是否也有启发的作用呢?你能否借鉴这种方法让自己的作品更生动呢?”

学生的“语言的自觉”能力若得到提升的话,在自主阅读的时候就会自动去探索其中是否有自己值得吸收的部分,探究作品对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是否会带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了写作的兴趣,提升了写作意识,通过阅读获得了写作的观点和材料,掌握了写作的语言和技巧。这样学生的读写能力便得到了提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的不是直接将文本的解析结果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基于文本展开自主探究,习得各种阅读和写作的方法。这样学生就会自动发展“语言的自觉”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文本文章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放屁文章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