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金融服务养老的管理、风险防范与模式*

2020-02-22 20:57江世银
社会保障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信托养老金金融服务

江世银 张 通

(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江苏南京,211815)

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引起党和政府以及学术界等的普遍关注。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中国老龄化具有“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特征,养老人口数量多、增长速度较快。如果养老市场不完善,中国可能面临“养老陷阱”,进而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将受到负面影响。国外部分国家较为成功地应对了人口老龄化问题,其中重要的经验是注重金融服务养老管理,加强风险防范,努力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探索出适合自身国情的金融服务养老模式。金融服务养老,就是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政府和金融机构等针对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供金融服务。其中,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和信托都为养老提供了各具特色的金融服务。认真总结国外在金融服务养老管理、风险防范与模式选择方面的经验教训,不仅可以丰富和完善金融服务养老理论,而且能为我国走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之路提供参考借鉴。

一、银行服务养老

国外一直都加强银行服务养老的管理与风险防范。虽然随着其他金融服务养老模式的兴起,银行服务养老在规模上不断地下降,但它仍是一种重要的金融服务养老模式,并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展形式。

(一)银行服务养老的管理

1.内部管理

内部管理是机构或组织对自身内部事务所进行的管理。养老业务内部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制定相关的服务规划、准入与退出规定、业务种类与范围,开展养老储蓄,防范风险和利用法律法规进行管理。不管公共养老金介入银行基金投资,还是介入个人养老储蓄等,无不受到严格的管理。为确保老年人被公平地对待,日本等国家在相关法规中明确规定了金融机构在养老领域应履行的义务,如制定特别的销售流程、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和确定特别的额度限制等。日本对银行推销理财产品有严格的规定。当遇到老年人时,银行员工必须花足够的时间向他们解释,直到他们听懂签字为止。在履行了告知义务的前提下,如果银行经营养老产品出现亏损,则不承担相应的责任,否则,可能会面临亏损或破产。意大利的商业银行需要为获得较少养老金的老年人提供免费服务。爱尔兰联合银行、爱尔兰银行和永久TSB银行根据相关规定为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个人活期账户提供免费的金融服务,并接受全社会的监督。美国对获得反向抵押贷款需要支付的高额保险费、评估费、签约费等涉及老年人权益保护的事宜展开深入调查和做出严格的操作规定。

2.外部监督和控制

银行服务养老管理既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内部自身的管理,又包括政府相关部门的外部监督与控制。外部监管是指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进行的审慎监管。与其他金融机构管理相比,银行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银行提供的养老服务更是监管的“重中之重”,这是由养老服务的特殊性决定的。为了更好地防范风险、保护养老者的权益,国外大多数国家普遍注重外部监管。控制了60%以上养老基金投资的德国银行和法国前五大银行,都受到监管机构的严格监管和操作管理。因为银行一旦出现风险,就难以服务养老及让老年人满意。德国金融监管局在加强投资者风险宣传与教育的同时,严格监管操作全过程,规定在宣传金融产品时,金融机构不得承诺预期收益等。当前德国金融机构已经开始探索将补充养老金资产配置服务纳入新的全球金融框架,并遵守新的会计标准[1]。2004年,英国金融服务局开始限制金融机构开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业务,并对已开展的该类业务的费率、信息披露、相关其他中介机构(例如房产评估机构等)进行严格审查,目的也是为了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瑞典养老基金资产80%的投资渠道由银行控制,因此,该国主要通过降低银行风险进行风险防范。俄罗斯联邦养老基金委托俄罗斯银行和对外经济事务银行负责基本部分和保险部分短期结余资金的投资管理,主要直接投资政府债券。与基本部分资金的投资管理不同的是,积累部分的投资管理架构相对复杂,这部分的个人账户余额既可由俄罗斯联邦养老基金管理,也可被转交给不同的非政府养老基金管理,具体是由积累个人账户成员自主选择管理机构。监管机构对于银行资产配置业务的管理也是银行服务养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银行服务养老的风险防范

银行经营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银行服务养老也是如此。但是养老者却经受不起风险的打击,他们每天都要使用养老资金进行消费。此外,为了在基本养老金生活基础上实现更美好的生活,养老者还需通过养老储蓄与投资,获得更多的收益。而进行养老投资难免会面临风险。所以银行与政府相关部门需要采取各种措施防范银行服务养老风险。西方国家高度重视金融服务养老的风险防范(银行服务养老的风险防范是重中之重),各国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制定出台各种制度和法律法规,对金融服务养老活动进行非常严格的监管,努力将风险降到最低。例如,美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借贷双方可以通过权益分享的制度安排,共同承担房屋价格波动风险。同时,美国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业务还可以通过养老资产证券化实现资产流动,从而避免支付风险。新加坡华联银行承办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业务曾因风险防范存在问题,开展不久就停止了,这是银行服务养老风险防范不力的教训。

(三)银行服务养老模式的种类

1.种类

银行服务养老是西方国家最为普遍的金融服务养老模式。银行存款或银行理财是大部分人养老投资和理财的首选产品。银行服务养老是储蓄型的养老模式,而证券、基金、信托服务养老是投资型的养老模式。银行服务养老的业务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提供面向老年人需求的日常金融服务,如开展贷款、存款服务。不少国家开发了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方便老年人进行养老金的支取与消费。此类服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便捷。二是开发面向老年人养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一般是养老型基金投资。银行提供的投资理财品种越来越多,包括养老资产配置、养老金投资、养老理财产品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等。

2.发展形式

各国银行服务养老模式千差万别。美国是最早发展员工持股计划的国家之一。1974年,美国颁布了《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规定设立养老收益担保公司,确保一定数额的养老金得到支付。这项法律使员工的持股计划合法化,从税法上允许和鼓励员工持股,也给予员工一些其他福利计划没有的特殊待遇,包括进一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养老支持。澳大利亚的第三支柱养老金直接被称为个人退休账户,设立目的在于鼓励没有被雇主养老金计划覆盖的员工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税收递延的退休储蓄账户,准许退休者和工作转岗者把其以前累积的雇主养老金计划资产转存至该账户,以便于继续累积退休储蓄资产。养老者通过专门的个人养老账户能认知个人的养老责任和形成金融服务养老意识,进而提高服务参与度,增强自我养老保障能力,依据收入情况决定存入该缴费账户的收入比例。这种账户是“完全由个人选择参加并完全由个人支配或享用的一种退休计划或特别金融安排。参加者自愿将在岗工作时每年所得工资的一部分专项储蓄起来以备日后退休时享用”[2]。除了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智利等国家的第三支柱养老金也大多采取了账户制模式。各类经济体的银行服务养老情况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发达经济体的银行服务养老占比相对较小,新兴经济体的银行服务养老占比相对较大,而转型经济体的银行服务养老占比介于二者之间。尽管各国银行服务养老模式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具有银行服务养老的共同特征。

二、证券服务养老

国外对与证券服务养老相关的机构、市场、服务都进行严格的管理。由于参与者在获得回报的同时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因而各国也特别注重证券服务养老的风险防范。

(一)证券服务养老的管理

在国外几乎是由专门的机构承担证券服务养老的管理工作。由于该模式的投资风险大于其他金融服务养老模式的投资风险,所以各国特别注重对其的管理。日本推行统一的年金制度,社会保障机构可以通过专门的金融机构或根据投资顾问的决策将年金资产投资于债券、股票等产品,但是按照规定,年金资产配置中必须至少有一个产品是保本型的,以确保老年人晚年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消费保障。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负责对养老投资进行监督与管理。基于严格的证券服务养老管理,养老证券投资风险一般都低于普通证券投资风险。如果养老基金通过证券市场交易获得收入,则不能豁免资本利得税。这一规定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养老基金投资的风险。加拿大退休金计划(CPP)为了维持养老资金的财务可持续性,给予养老金基金投资理事会(CPPIB)充分的授权。该理事会管理层不断扩大投资范围,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证券资产以提高风险调整后的投资回报。许多国家通过长期的证券投资和管理,使养老金获得长期回报,尽可能地降低养老金资产配置风险。近年来,受私人投资经理和顾问投资失败的影响,机构投资越来越愿意绕过私人承包商进行资产配置[3],破坏了健全的投资管理制度的执行。

在国外各机构的投资产品中,养老型基金是根据养老金客户特征,以及资金投资风险预期与收益预期的要求,专门设立的基金产品类别,是从储蓄型养老转化为投资型养老的特殊养老服务基金。养老型基金允许投资者在全市场范围内选择已有的基金产品。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澳大利亚、智利)专门创设了针对养老金的基金产品类别,要求某类别养老金投资该类养老型基金产品。在养老型基金管理领域,行为监管职责包括检查近几年养老基金的管理情况、经营业绩、信息披露,以及有无误导行为等。监管的主要目标是保护包括养老在内的基金成员的权利,促进市场有效、公正、有序、透明地运作。养老型基金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市场化运作行为来保值增值,其参与资本市场有利于推动金融产品的创新。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养老型基金几乎都具有默认选项设置,可以抵御通货膨胀风险和长寿风险。默认账户基金的特点是极大地降低了超级年金(主要指企业年金)的管理费率,简化了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由此,参与者在养老资金和权益上获得保证。日本将公共养老金和与收入关联的厚生年金、共济年金的管理交由政府设立的养老投资基金理事会管理运营。日本监管机构定期检查投资管理公司是否较好地遵守了投资指引,分析投资业绩和风险管理的具体情况。智利专门组建养老基金管理公司,并将管理方式从传统的集中管理转变为分散化管理。总体上,国外都很重视对养老基金的管理。

(二)证券服务养老的风险防范

证券服务养老的主要内容就是进行养老金资产配置,其风险在所难免。2018年,日本退休金养老基金在国内股市的占比达到26%,成为全球最大的养老基金。但这种大型养老投资基金在运营中也出现了很大的风险,主要包括投资风险、通货膨胀造成的贬值风险、支付风险、操作风险等。开展证券服务养老的国家采用各具特色的养老金资产配置风险防范方式,不少国家通过投资组合分散风险。澳大利亚在资本市场广泛拓展养老金资产配置业务,在这一过程中,各机构使用多种手段进行风险缓冲和提高参与的回报率,所进行的多元化和风险分散化的投资管理具有很好的风险防范优势。1997年以前,加拿大养老金计划基本不进行养老方面的投资,导致养老资金供给出现问题。为了使养老基金保持自我平衡,1997年加拿大通过了《加拿大养老金计划投资委员会法案》,成立了加拿大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董事会。该董事会的职能是,通过多元化投资实现CPP基金在相对安全条件下的最大化收益,防止其受到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从而维护参保人员的养老金权益。加拿大银行考虑了从加拿大咨询委员会的季度调查中产生的结果,将预测值列在‘舆论预测’部分,同时还列出30年期保守名义债券和实际指数化债券回报率的差额[4]。该举措确保了这些债券的投资回报,较好地防范了养老投资风险。美国资本市场上的金融产品类型丰富,数量众多,在养老基金投资方面没有过多限制。近年来,美国股市呈现“牛长熊短”的特征,推动基金等金融产品获取长期稳健的良好投资业绩。但这并不意味其没有风险。美国目标日期基金与目标风险基金的风险防范,对于其他国家更好地推进金融服务养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欧洲以养老基金特定期间内投资组合的最大市盈率为基准提取的技术性准备金,以及复制养老基金非现金资产的风险和投资对象风险的自有资本[5],都是为了防范养老基金的风险。除了证券机构内部的风险防范外,在美国,审计监督不再是一种被动的行为,而是成为从外部主动监督证券服务养老的风险防范形式。在养老证券投资的激烈竞争中,为了吸引养老资金的投入,美国证券机构积极通过社会审计机构及政府审计机构对养老基金及资产投资运营效率进行审计监督,以客观公正地表明自己的投资收益能力。美国从外部对养老资金或养老资产投资进行审计监督的做法,与中国当前被动的审计监督理念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的审计更加强调对资金或政策违规性问题的发现和整改,而不是主动地进行绩效审计。

此外,许多国家对养老基金产品进行限制和加强投资者教育。如果监管者对养老基金产品不做限制,投资者可能会因为无法辨识基金投资风险,出现自身养老资产受损的情况。虽然养老基金投资风险不如养老股票、养老债券的投资风险大,但如果忽视对其的监管,购买养老基金的投资者的利益仍可能受损。因而帮助投资者选择与其风险偏好及生命周期特征相匹配的基金产品十分重要,这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养老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证券服务养老的目的和发展特征

1.目的

证券服务养老主要存在于发达国家,是针对个人养老储蓄计划和个人自助投资养老金而形成的金融服务养老模式。这种模式在经济发达、金融制度完善、业务操作流程规范的国家能够普遍地被养老者接受。证券服务养老主要为了获得收益,具体是通过市场化的投资实现养老资金或养老资产的保值增值。保值解决的是通货膨胀预期问题。政策对预期强烈依赖导致很多不同的通货膨胀预期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因为预期诱导出必要的政策调整,以便使这些预期成为现实[6]。所以实施何种政策对通货膨胀预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全社会出现较高的通货膨胀预期,养老者参与养老证券投资难免受到影响。增值解决的是如何获得比过去更多的收益的问题。而养老金投资运营的监管体制和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投资目标的实现情况。

2.发展特征

国外证券服务养老模式各具特色。英国可以开立个人养老金计划账户的机构包括基金公司、寿险公司、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以及其他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美国允许养老参与者在银行、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等各类机构间进行自由的选择。加拿大第三支柱养老金个人账户可以通过银行、信用合作社、信托基金、保险公司设立。这些规定的目的是鼓励中高收入人群通过及早规划个人退休账户,在退休后能够维持与退休前相当的生活水平。各种不同的金融机构特别是证券公司都能为养老提供各具特色的服务。发达国家的员工持股计划就属于一种薪酬福利体制,其具有养老资产投资的性质,能提高金融服务养老的水平和扩大服务范围。员工持股计划既优越于债券投资形式,也优越于投机性的股票投资形式,所以受到养老者的青睐。不发达国家的员工持股计划还不甚普遍。在各类金融机构中,证券公司为养老提供回报率高的金融服务,帮助养老者实现“养老资金充足、养老资产富有、养老权益有保障”的目标。

从国际经验看,证券服务养老使养老金投资产品多元化。资金保值增值是完全积累制的个人养老资金运转的关键,而多元化的投资则是养老资金保值增值的有效保障。英国个人养老账户可以投资股票、开放式基金、信托和债券等,个人养老金投资的市场化和多元化取向非常明显。美国个人养老账户对产品不设置准入门槛,而要求金融机构审慎选择资产配置产品,并充分履行风险值注意义务[7]。基金服务养老允许投资者在全市场范围内选择既有共同基金产品。美国第二支柱养老金给予个人投资选择权,允许参与者在雇主为其提供的投资范围中选择投资产品。美国的《养老金保护法案》引入了合格默认投资工具制度。如果参与者没有主动选择,其储蓄账户资金将自动投入到养老基金账户中。养老基金账户的资金主要面向目标风险基金和目标日期基金。而澳大利亚养老基金参与者除了能投资个人账户中的可选择产品,还能自由选择投资管理者。专设养老产品的进入门槛低,个人有机会选择符合养老特性的基金产品,使养老投资更具有安全保障。澳大利亚和智利等专门设置了针对养老金的基金产品类别,要求某种类别养老金只能定向投资于该类养老型基金产品。美国的养老计划给予了个人投资选择权,但员工只能在雇主为其提供的投资范围内选择。雇主需要从受托人责任出发,从投资管理人及其产品中划定一个范围,供参与者选择。总的来说,经济、金融越发达的国家,基金服务养老越普遍。发达国家的基金服务养老优于转型经济体国家,而转型经济体国家的基金服务又优于新兴经济体国家。未来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基金服务养老会越来越普遍,对养老服务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不仅如此,证券服务养老还使养老资金支付方式多元化。养老者到了一定年龄后,第三支柱养老金账户一般会被设置多种领取方式,通常对一次性领取设置较高的税率,目的是鼓励参加者分期领取。各国养老证券投资运营各有特色。另外,为了增加制度吸引力,许多国家还扩大了账户功能。这些举措的实施能够较好地使证券服务满足养老的需要。

三、保险服务养老

与银行服务养老类似,保险服务养老也是一种传统且极为重要的金融服务养老模式。当今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保险服务养老模式都较为普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外普遍加强保险服务养老管理,注重风险防范。

(一)保险服务养老的管理

保险服务养老是指保险公司等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保险服务。养老保险主要的目标是保证退休者在退休后仍能维持与退休前相差无几的生活水平[8]。对于保险服务养老,国外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司将参保人账户中的资金汇集起来进行投资运作,以实现资金保值增值的目标。为了保障养老资产的安全,美国推出了默认自动加入模式,解决了参与者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困难。在个人选择困难的情况下,这种模式默认将养老金投向其中任何一种金融产品,包括生命周期基金、生活方式基金等公募基金和定制专项账户。日本的保险服务养老管理主要是对提供养老保险的金融机构进行商业化的管理。日本的第三支柱养老金由个人年金保险、团体年金保险等构成,人寿保险负责对其进行商业化的运营管理,个人和家庭自愿储蓄和购买年金保险产品[9]。其他国家也进行了类似的保险服务养老管理。商业养老保险管理使养老获得了资金上的保证。

(二)保险服务养老的风险防范

在三支柱养老金模式中,第三支柱养老金中的商业养老保险是保险服务养老的重要形式,也是传统的金融服务养老方式,最大的特点是风险较低。随着金融服务养老的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创新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风险也越来越大。许多国家的保险公司通过提高产品的投保年龄或领取年龄、提高保费等措施改变保险产品设计,以降低自身面临的风险。此外,为了保证社会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降低资金支付风险,一些国家采取了渐进式延迟参保者领取养老金年龄等措施。

(三)保险服务养老的目的、发展特征和种类

1.目的和发展特征

保险服务养老的目的是使养老者能够获得养老所需要的养老资金。不管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养老保险为养老提供了资金上的保证。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不仅国家层面的社会养老保险水平比较高,而且商业养老保险水平也比较高。保险服务养老模式同银行服务养老模式都属于传统的金融服务养老模式。保险服务养老模式形成较早,虽然其没有证券服务养老模式那么流行,却比银行服务养老模式更普遍。发达国家的保险服务养老模式比较成熟,发展中国家的保险服务养老模式也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2.种类:三支柱养老金模式中的保险服务养老

根据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养老金支付中的不同性质,1994年世界银行提出三支柱养老金模式。此后发达国家基本都建立了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其中大部分采取三支柱养老金模式,目的在于合理分担政府、雇主和个人的养老责任。三支柱的保险服务养老形式各有不同。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简称“第一支柱”)为养老者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澳大利亚的国民年金就相当于第一支柱养老金。男性年满65岁,女性年满60岁,在澳大利亚连续居住10年以上者均可领取,申请者需接受有关调查。另外,养老金领取者的配偶即使没有享受福利待遇的资格,按规定也可以领到一定的抚恤金[10]。有的国家公共养老金覆盖全民,有的国家只有部分人员才能享受公共养老金。在第一支柱的保险服务形式中,政府机构负责集中管理和投资,并根据资金需要将基本保险金直接打入个人账户。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简称“第二支柱”)由国家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激励每个人在劳动期间不断积累养老资产,雇主匹配一定比例的养老资金。这类养老金通过养老投资实现保值增值,也发挥养老保险的作用。有的国家已经建立起第二支柱,有的还在起步之中。在第二支柱的保险服务养老形式中,有专门的机构对来自企业的职业养老金进行投资、运营与管理,从而使参与者受益。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是由居民个人根据自身经济情况自愿购买的商业养老保险,其保险服务形式为保险公司按合同规定支付养老金。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主要包括个人年金产品和个人储蓄寿险产品。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几乎都采取了以商业养老保险为主的第三支柱个人账户模式。第三支柱发展比较成熟的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意大利和智利无一例外地采取了账户制模式,美国和澳大利亚则直接将第三支柱称养老金称为个人退休账户。第三支柱养老金的主要优势在于账户资金以及投资收益都享有税收递延优惠,税务机构可以在养老者退休后对养老金进行准确征税,养老者能够准确掌握个人养老金的缴费规模和投资收益,政府可以引导养老者形成良好的未来收益预期。

四、信托服务养老

信托服务养老模式是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金融服务养老模式。养老信托是信托服务养老模式的主要内容,在国外非常普遍,其规模正不断扩大,但也存在风险。各国严格进行养老信托管理,防范信托服务养老风险。

(一)信托服务养老的管理

养老信托涉及信托方与被信托方复杂的利益关系。其通过养老金计划开展多元化投资,以实现风险最小化。国外广泛应用该模式,管理形式各具特色。日本信托银行通过养老金信托等方式,对企业养老金进行管理和经营[11]。为了保证养老金的支付要求,菲律宾专门建立一个信托基金,由一名独立委托人管理信托基金。瑞典基于信托的职业养老计划由养老金监管机构进行监管。美国实施的《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对养老金的受托方式进行强制规定,即养老金必须以信托形式设立。此外,该法案还基于信托法的原则对养老金管理人进行规制。同时,美国统一管理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信托基金,按信托基金委员会的决策对商业医疗保险基金进行运营管理,不仅保证了基金的安全性,还有效地实现了基金保值增值。美国设立养老金计划的机构在开展养老信托业务的过程中,促使众多投资机构不断提高回报率、降低服务费用,形成激烈的竞争关系。智利规定由私营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养老信托管理,并采取比较严格的监管措施。最初仅允许投资政府债券、基于银行的信用证券和大公司的公司债券,尽管目前放宽了投资领域,但对养老信托的管理丝毫没有放松。

(二)信托服务养老的风险防范

养老信托风险较大,养老者的权益容易因此遭受损失。推行信托服务养老的国家无一例外地加强风险防范。日本推行反向抵押贷款信托。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对其通过住房经抵押所获得的资金或其住房的所有权设立信托,由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为受益人提供信托行为中约定的养老生活所需费用,并依法管理或者处分信托财产。这种养老信托能使拥有住房的老年人利用信托财产的收益有效补充养老生活费用。日本考虑到通货膨胀、利率等风险,非常注重对反向抵押贷款信托进行风险防范。有的国家(如智利)就曾因风险处理不当遭受损失。后来,这些国家也都加强了风险防范,使信托服务养老风险小于证券服务养老风险。

(三)信托服务养老的发展、特征及分类

1.发展和特征

各国养老金在组织形式上一般都有信托的形式,只不过存在数量上的差异。发达国家的信托服务养老模式最普遍。美国服务于第一支柱养老金的最大的养老信托基金是美国联邦老年、遗属和伤残人保险信托投资基金;同时,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的私人养老金绝大多数也采用养老信托的模式。因而信托服务养老模式成为美国金融服务养老的普遍模式。此外,英国老年人享有的免费医疗服务也采用信托模式。信托制度可以覆盖个人从就业到退休乃至死亡的全过程,相对于其他金融服务养老模式,信托提供养老金的终生金融服务。相比之下,银行机构无法如此长时间地匹配资金,证券、保险也难以作为单一角色持续满足人们一生的资产配置需求。基于这种养老服务特征,养老信托已经成为世界主流的养老金组织形式和金融服务养老模式。

2.分类

到目前为止,国外典型的信托服务养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养老金的信托投资或资产配置模式,即养老金的信托投资模式;另一种是个人资产的反向抵押信托养老模式,主要以住房资产的反向抵押贷款模式为主。每种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发达国家住房抵押信托更为流行。

五、总结与启示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也是全球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未来老龄化形势不可逆转,中国已经并将继续成为老龄化规模最大的国家。根据全国老龄办的预测,2026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2037年将超过4亿,2050年前后将达到5亿左右的峰值[12]。中国老龄化人口是发达国家的2倍以上,养老问题比其他任何国家都突出。在中国,参与金融服务养老的比例很小,金融如何服务养老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13-14]。可以预料的是,金融服务养老能够更好地解决中国的老龄化问题[15]。国外的养老问题是在十分富裕、广泛储蓄和充分准备后出现的问题[16],而中国的养老问题是在“未富先老”“未储先老”“未备先老”的情况下出现的。国外金融服务养老经验为中国的金融服务养老管理、风险防范和模式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启示[17]。

(一)高度重视金融服务养老管理

1.总结和吸取国外金融服务养老管理的失误和教训

纵观国外金融服务养老发达国家的发展,管理不到位可能引发养老资金的经营风险和支付困难。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金融服务养老管理难度会加大。虽然养老金的构成、所受的管制和约束、资本市场完善程度、风险偏好有所不同,但大多数国家公共养老金采用市场化投资运作的方式,通过大类资产配置组合投资于股票、债券、基金、货币等各类金融资产,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18]。有的国家也曾失误过,如南非曾因监管不严出现过养老者难以获得充足资金保障的问题。后来,南非吸取教训,加强了监管。我国应重视这些国家的教训,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涉及的所有养老服务纳入严格的管理。

2.学习国外金融服务养老管理的成功经验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对金融服务养老进行了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管理[19]。具体表现在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监管法律法规、建立管理体制与框架等。中国应借鉴国外金融服务养老的成功经验,对本国的金融服务养老进行严格科学的管理。努力实施金融服务养老管理的全覆盖,提高养老金融产品的安全性与健康性,最大程度保障养老者的权益及降低风险。

(二)加强金融服务养老风险防范

1.参考国外经验,建立高效的风险处置机制

同其他金融活动一样,金融服务养老活动存在的一系列风险,需要通过监管来防范,尤其是应有效防范支付压力风险[20]。金融服务养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支付风险和其他风险等。有效防范金融服务养老风险主要通过金融资产配置来实现。在金融不断创新发展的今天,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金融服务养老形式也多样化,金融服务养老风险随处可见,养老权益保护的诉求日益强烈。我国应分门别类地分析国际上的风险防范方式,积极借鉴其中的先进经验,建立高效的风险处置机制,制定金融机构评估规则,强化信息披露,转移、分散或化解各种金融服务养老风险。

2.完善监管和增强风险意识

老年人不仅厌恶风险而且也经受不起风险产生的影响。金融服务养老更多的是发挥市场配置养老资产的作用,应警惕过度市场化给老年人带来的风险,日本金融业面向一部分有经济能力的人推出了与养老相关的金融产品,但由于自身的不景气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不少购买这些金融产品的老人出现亏损[21]。增强老年人的风险意识和完善监管双管齐下可有效防范金融服务养老风险,实现金融服务养老可持续发展。对此,中国需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健全的金融服务养老体系[22-23]。

(三)选择合适的金融服务养老模式

1.引导养老者选择适合的金融服务养老模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峻,养老金领取人数不断增加,收不抵支的压力与日俱增,这种情况预计在未来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澳大利亚、智利、法国和挪威等许多国家为了弥补公共养老金未来的收支缺口,开始建立国家养老储备金和鼓励养老者参与金融服务养老。除了财政预算拨款外,资金来源主要是国有资本划转和基金投资收益等。大部分国家没有专门设立养老型产品,通常投资于市场上现有的金融产品,但也有部分国家或地区为引导投资者选择适合的长期养老投资产品,出台了相应的制度安排[24]。我国应加强制度建设和投资宣传教育,引导养老者理性投资,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选择适合自己的金融服务养老模式。

2.走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道路

各种金融服务养老模式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与特点,适合不同的国家解决养老问题。中国应对国外金融服务养老模式认真分析、对比和总结,并结合实际养老情况,找到适合本国的金融服务养老模式,配套各种法律政策,走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道路。

猜你喜欢
信托养老金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信托QDⅡ业务新征程
我国专利信托登记制度之构建
您的退休养老金足以养老吗?
谁来化解债券违约危机与信托兑付危机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