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江
(安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河南 安阳 455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九大召开后,中国迈步进入新时代,新组建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质量工作方面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以减少行政审批为着力点,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着力点,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这给质量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从而也为质量监督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市场监管部门机构体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无疑也对质量监督提出了新的要求。处在“十三五”期间市场质量监管部门只有不断理清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探寻提高质量的新途径和新措施,才能推动市场质量事业的新发展。在当前管理体制转轨过程中,市级市场质量监督部门如何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质量工作是兴国之道、富国之本、强国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不再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中国经济要想再创奇迹必须在提升质量上下功夫,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高质量时代’,而不是片面追求速度”。党的十九大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经济发展要持续健康,而无需追求过高速度,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民生要有持续明显的改善,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建设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宏观调控要更加强调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与协同性,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手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不断拓展和深化,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撑;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要重点突出、内外并举,这是高质量发展必备的金融环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站在了迈向了“高质量时代”起跑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成为我们在新常态下做好质量工作的“灯塔”和“定心丸”。
长期以来,我们将制造业视为生产性劳动,将服务业视为非生产性劳动,认为只有生产性劳动创造价值,非生产性劳动不创造价值。2015年上半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进一步上升,达到了49.5%,服务业逐渐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大产业,成为了中国经济的新火车头,超过工业和农业,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的影响呈现了新形态。在过去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中国基本解决了经济发展“有没有”的问题;如今高质量发展要求,需要中国着力解决“好不好”的问题。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根本途径。当前转向高质量发展具备很多有利的基础性条件,比如过去五年最终消费的上升、服务业占比的提高大大增强了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不断增大提供了强大的市场驱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强化了市场功能,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全球价值链的变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机遇。全要素生产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十九大论及高质量发展时再次强调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表明国家对这一命题的高度重视。随着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推进和更多重大技术的突破,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将继续加快提升,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了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在线电子支付等各种商务活动,催生了第三支付平台、物流业的发展。2019年10月20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如期举行,这是世界互联网再次进入“中国时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迎来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好、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如何助推“互联网+”行动健康、有序、深入开展,考验着市场监管人员的智慧和能力,同时也考验着中华儿女乃至全世界人类的智慧和能力。让我们拭目以待,这都会给市场质量监管工作和监管方式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矛盾关系,这是经济发展规律必然性决定的,处理好这些矛盾关系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所决定的。1.在工作中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正确认识和处理稳和进的关系;2.我国人口多,经济规模巨大,发展存在不平衡,且情况复杂,推动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切不可急功近利、甚至一刀切;3.要处理好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和做好当前工作的关系,且莫要顾此失彼;4.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5.要正确把握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党之大计、国之大计;6.把高质量发展做好做大的“蛋糕”公平合理分配好,才能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市场监管部门分级管理前,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执法打假专项、人员经费保障等诸多事项均由省局统一安排,日常巡查监管由县区局承担。分级管理融入地方管理后,市场监管部门的产品质量监管职责没变、政府对质量的重视没变、人民群众对质量提升的期盼没有改变。只有眼睛向着中国质量时代的方向注目,同时真诚面对中原崛起的现实,将质量工作放入当地经济发展大背景下去思考“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思想解放,认识到位,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为己任,找准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服务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持续发定力,才能有位、有为,推动市场监管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
“取法于上,仅得中;取法于中,故为下”。质量强市办公室是贯彻落实国家质量战略的“桥头堡”,是谋划当地经济运行质量的“参谋部”,是监督、协调、推进质量提升达到既定目标的“指挥部”。质量强市涉及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等方方面面,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社会性都很强的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是关键。就一个地市的县区来说,有的制造业多、有的服务产业多;有的传统产业亟待升级、有的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等,各个县区经济结构、质量提升重点不相同,发展速度不均衡是客观事实。如果不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没有把质量发展新要求与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草率制定工作计划,照搬省级考核目标、细则,就不会得到县区的支持,也难以取得好的效果。质监部门应当充分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抓总作用,加强质量强市战略顶层设计,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强县(区)、质量强企等活动,把各项目标任务同质量强市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调部门联动、开展主流新闻媒体宣传,分析质量、引领发展,真正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主抓、企业主责、媒体宣传、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机制。
国民经济的总量来自于一、二、三产业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数量的加总,经济增长的质量也只能来自具体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加总。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宏观经济状况的良好运行只是微观经济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提升质量归根到底靠企业”。改革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放宽市场主体准入门槛、简政放权等,只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外因”。在推动企业发展“内因”方面,市场监管工作应当创新工作思路,更加注重系统思维,把生产许可、标准化建设、品牌培育、认证认可、质量监督、计量管理、地理标志保护等各方面的职能通过有机整合,瞄准质量顽症,加快技术创新,集中发力,形成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区域竞争力的“组合拳”。创新监管模式,积极运用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完善科学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制度、分类监管制度、产品质量分析报告制度。引导、督促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坚守商业道德,担起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主体责任。完善质量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完善质量问题追溯、缺陷产品召回等制度。加强行政与司法衔接,严查制假大要案。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促进地方产业发展中充分释放市场监管特有的功能。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市场监管部门从成立之初起就是凭技术执法、以数据说话的行政执法部门。科技兴检、人才强检是新常态下市场监管适应新要求、完成新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市场监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新形势下,市场监管部门应当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以项目带动科研,以科研提升能力,以能力拓展服务。逐步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才开发评价、培养使用、激励保障等制度,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关爱、生活上关照,形成尊重人才、关心人才、支持人才、爱护人才的导向。加强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建设,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全面、接轨国际、大数据共享的支撑体系。完善标准化协调机制,坚持标准引领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建立统一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评价制度。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加快实验室和检测资源整合与共享,在产业集聚区建立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提升现有检验检测能力基础上,加快推进涉及民生的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大做强检验检测机构的新路子,主动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技术机构检验检测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服务能力。为保障民生、促进经济质量效益提升、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