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敏
(南京审计大学 江苏 南京 211815)
【关键字】大气污染 审计 大气污染防治审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强,空气质量逐年提高,全国大气环境质量总体得到改善,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但是,当前大气污染问题仍然是突出的环境问题,与此同时,大气污染的复合性、复杂性、跨区域性、治理长期性等特征日益明显。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还有待健全,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空气质量改善既要打攻坚战,也立足于打持久战。因此,审计机关应当按照国家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审计监督,为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我国许多学者在大气污染防治审计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我国学者对大气污染防治审计的研究多集中于分析当前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及建立大气污染防治绩效审计评价模型。
在对大气污染防治审计的问题分析及建议方面,林忠华提出应当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措施执行情况、资金投入使用管理及绩效情况、重点项目建设运营情况以及目标实现情况等方面的审计监督。翟翠娟,黄东,殷云飞基于保定的大气污染治理研究,分析了保定环境审计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强化环境审计宣传教育,完善环境质量量化考核制度,成立环境审计人才培养机构,学习借鉴内外环境审计经验和建议协同环境工作审计组织体系等措施。胡晓艳基于雾霾防治分析了我国大气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并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智建丽同样也对我国大气环境审计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制定审计环境准则、规范审计行为、整合审计资源、优化人才结构和加强整改监督等优化措施。范瑾对我国大气污染的环境绩效审计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当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他认为应当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性,积极运用和完善计算及审计,建立有效的审计评价指标并开展相关方面的跟踪审计。冷月霜,钟飚,周密对比了我国和美国的大气污染现状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提出了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审计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建设,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与交流等措施。
在建立大气污染防治绩效审计评价模型方面,李兆东结合污染源的大气污染特征,选取了构建了大气环境治理绩效审计体系,从环境、经济、健康和综合效果四个方面设计了审计评价指标,根据审计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审计建议。吴腾飞、李丽等、陈涛等均运用了PSR模型构建了大气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大气环境绩效审计提供了参考。
随着大气污染问题的逐步凸显,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制定了诸多政策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为了使国家政策得到落实,使国家资源真正落到实处,对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审计工作势在必行。
对大气污染防治开展审计工作,可以了解国家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国家资源的使用情况,可以监督并促进被审计单位更好地履行其责任,从而更好地治理大气污染,提高我国的大气环境质量,保护公众的健康,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可持续战略的发展。同时,大气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审计有助于提高大气污染的治理,从而间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此外,大气污染防治审计作为环境审计的一部分,对其实施审计工作有利于促进环境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更好地促进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
总体而言我国对大气污染防治审计的宣传教育工作不足,公众对大气污染防治审计工作的认识不足,缺乏良好的审计氛围和大气污染防治审计意识。同时我国审计机关对审计结果的公开披露不足,公众的知情权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从而不能够积极参与到大气污染防治审计的工作当中。同时,由于缺乏对大气污染防治审计的认识,企业可能对内部的大气污染防治审计缺乏一定的重视,环境责任感不强,使得企业内部环境审计难以展开,难以得到很好地发展,阻碍了内部环境审计的进行。
随着近几年审计全覆盖的实行,审计项目逐年增加,审计任务繁重,审计人员相对审计项目来说呈现出短缺的状态,常常不足以满足审计项目的需求。而且审计机关的人员主要是会计、审计等财会专业的人才,在其他方面,诸如环境、大气、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则比较少。而大气污染防治审计是一个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具有大气、化学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审计人才相对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气污染防治审计的发展。
我国政府审计机关相对于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机构来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由于其属于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审计独立性会受到限制,对企业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会有所影响,监督力度较弱,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未必能在审计报告中得到披露。同时由于公众的大气污染防治审计意识不足,而且审计人力资源有限,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情况可能会存在监督不到位的情况,影响力审计的效果。此外,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审计机关会要求相关企业和部门进行整改,但是由于审计问责机制、整改机制不健全以及违法成本较低等原因,导致企业和相关部门不愿按照审计机关的建议进行整改,部分企业和相关部门存在屡审屡犯问题,严重阻碍了大气污染防治审计的发展。
尽管审计机关是大气污染防治审计的主体,但公众永远是最为广泛的参与者,要想真正做到防治大气污染,永远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因此,政府首先应当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通过广告、海报、多媒体等宣传教育方式,使公众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提高公众的环保理念和环保意识。其次,审计机关应当及时公开大气污染环境审计的结果,赋予公众知情权,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大气污染环境审计,并提高公众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大气污染治理,并对身边的大气污染治理情况进行监督,从而提高公众的环境审计意识和监督能力。
我国各地审计机关近年来大量聘用计算机、环境、化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审计机关的人员还是以会计、审计等财会类专业为主,对大气等领域的知识不太了解,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审计时并不能够很好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宣讲会、研讨会和专业知识培训等方式加强审计人员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在审计时也可以聘请具备相关领域的专家协助审计,从而更准确地揭示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于环境方面的审计工作多数集中于对水环境方面的审计,在大气环境方面的审计工作和研究相对来说都比较少,经验相对比较匮乏。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比较多,同时我国部分地区在大气污染防治审计方面也取得较为成功的成果。我国审计机关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审计时可以充分借鉴和利用国内外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由于不同区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用地结构的不同,主要污染源也不相同。各地审计机关应当认真分析本地区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空气污染源特征,明确审计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审计工作,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适宜地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审计工作。此外,还可以安排审计人员去具有成功经验的地区学习当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大气污染防治审计的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审计工作越来越重视,审计项目也不断增加,审计资源却不能及时跟上审计项目的步伐,在一些审计项目中审计资源常常是比较匮乏的。同样,审计人员也常常会出现不足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审计机关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审计时可以积极与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合作,必要时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审计成果。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审计工作时应当对社会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机构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指导,直到达到要求后才能够参与审计机关的大气污染防治审计工作。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重视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审计。大气污染防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需要长期的持续努力。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审计也需要坚持不懈,审计机关应当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审计工作,加强对大气污染治理的监督工作,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自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