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先导作用

2020-02-22 19:57黄小跃
市场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国有企业

黄小跃

(深圳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18001)

一、国有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先导作用是其职责所在

(一)国有企业要勇当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排头兵

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必须担负起应有的历史责任。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国有企业在决定国家发展的许多重要领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确保了国家层面的众多战略得到有效实施。当前国有企业面临新的历史环境,需不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为国家战略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实施离不开国有企业参与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既具有公共属性又具有市场属性的主体,即国有企业的参与。其一,多层次融资体系的构建是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所在,在现有大型融资平台的重要主体大多是国有企业的背景下,完善大湾区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离不开国有企业的支持。其二,国有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优势,为大湾区各类市场主体的生产、创新以及产业化提供配套设施,将有助于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其三,国营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协同发展对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竞争力都具有不可忽略的关键作用,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成长新局面离不开国有企业的积极参与。

(三)国有企业应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先导作用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提是要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大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重大工程项目,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应坚持自身在经济建设中基础、服务以及先导性,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发展和优化升级打好坚实的基础。国有企业应带头向高新技术进行经济转型,推动湾区要素便捷流动、发挥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制度创新优势,进一步向高科技转变。由于文化、制度等方面的不同,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初期各城市之间的产业协同发展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障碍,这就需要国有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的战略,带动民营经济踊跃参与到大湾区的建设中,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国企应发挥的作用

(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同质化发展严重,优势产业分工合作不明确

目前与国际几大湾区比较,粤港澳大湾区规模大但不强,内部联系的浓度和密度均不足。广东省九市之间具有产业同质化的问题,在缺乏协同的政策导向下,粤港澳大湾区中各地区在不同产业上的分工较为模糊,许多城市都集中于发展电子信息、高端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致使大湾区的城市之间存在产业趋同的问题。区域间产业转移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粤港澳大湾区各类产业集群的形成。但另一方面,也致使湾区内各地区间的产业布局区域相似,经济呈现出比较单一的结构,忽略了不同城市自身定位的独特性。

2.各城市之间高质量发展态势差异较大

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的附加值往往处于价值链的上端。就具体城市而言,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均大于60%仅仅包括香港、澳门、广州、深圳这四大核心城市,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服务业占比大概是40-50%,且现有服务业主要集中在相对低附加值的行业。从广东省内部来看,也存在珠江东岸和西岸发展不平衡的,无论是从地区常住人口数和地区生产总值来看,深莞惠都要远远高于中江珠。此外,湾区内香港、深圳产业布局完整,经济发展水平高,在科技和创新发展方面具有先发优势,同时大量高科技集群的正外部性和高科技人才的涌进,促使大湾区内部的资源高度集中,大大影响了非核心城市的资源配置和产业优化,不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后起城市的崛起。

3.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附加价值较低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已经成为国际分工体系中关键部分,出口结构也不断地优化调整。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出口商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关键零部件依旧依赖进口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从研发投入的强度来看,2018年珠三角地区的研发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仅为3.19%,远远低于旧金山湾区的研发费用占比,可见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投入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大湾区内部城市间的研发投入强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研发投入强度最大的地区为深圳,其强度接近5%,而研发投入强度较低的肇庆的投入强度仅仅只有1%。就香港和澳门而言,虽然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发达层次,但制造业空心化致使其缺乏企业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强度均处于较低水平。

(二)破解上述难题国有企业应发挥的作用分析

1.增强创新意识,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为解决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和易受到中美贸易战冲击的难题,完成由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全面转型。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要积极履行国家创新责任,加大对公共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突破的创新投入,大力推进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为广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外部平台支持,适当分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同时,国有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应通过创业,加快推进国有资本产业布局调整,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2.促进广东企业和港澳企业的合作,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与全球其他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生产总值、市场潜力等方面都具备独特的优势,但提升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水平依然是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首先,应积极加强与港澳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建设诸多“共同市场”,同时加大与港澳企业之间的产业化投资,积极主动投资于港澳地区的优质项目,并以自身优势产业吸引更多的香港企业来到深圳、广州以及珠海这一系列城市,促进双方资本的流动。国有企业为港澳人员赴粤就业提供更多有竞争力、有发展前景的工作岗位,吸引更多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来深圳前海,来南沙、横琴居住工作,解决港澳的就业问题,推进粤港澳地区的融合发展。

3.逐步缩小城市间发展水平的差距,实现大湾区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

较之全球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差距仍不可忽视,尚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情况,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其一,人才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从现有人口流动而言,优秀的人才在发展平台和薪资待遇的吸引下,更偏向于经济发达的城市。因此,地方国企应该通过提供各种促进地区的人才发展的平台和优厚的待遇来增加吸引优秀人才。其二,从经济发展成果共享机制而言,国有企业进一步推动区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基础建设领域,例如医疗卫生、教育、就业、公共物品等方面,缩小城市间的差距。

三、国有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先导作用的发展路径建议

(一)科学规划企业发展战略,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找准定位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国有企业既是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也意味着全新的历史机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层面战略的提出,在宏观经济层面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打开更大的空间。因此,国有企业要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通过与产业上下游不同模块的协作,更加全面的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依据企业自身实际的规划融合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在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持续推进自身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国有企业在国际化市场上的经营能力,加快自身成为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全球公司,进一步将自身打造成为又好又快发展的企业范例,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实施中不断地贡献国有企业的力量。

(二)加快企业发展方式转变,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优化升级

国有企业应主动在新经济增长点培育上发挥先导作用,坚持“有退有进”的原则,科学合理地淘汰落后产能。目前珠江东岸的东莞、惠州等地已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基础,西岸的佛山等地已形成了机电装备制造的产业基础,但两个地区的制造业依然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仅从事组装加工或者非核心零部件的生产。第一,通过提高创新水平,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增加其附加价值,进而促进低附加值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进而逐渐推进针对不同产业特色化的转型升级;第二,加大在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大力发展新业态,推动产业逐渐向价值链高端转移,加速研发替代性弱的的核心竞争力产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三)紧扣关键领域精准布局,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强基固本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逐步推进,湾区内各类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促进了湾区内各城市之间、各产业之间以及各企业之间更好更快地实现互联互通。同时各城市间一体化协调发展,有助于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一个集富含创新能力、各主体协同发展的世界级大型城市集群。国有企业应积极探索新的形式和新的经济发展道路,不断提升资本运营效率,促进自身高效率的发展,为提高湾区核心竞争力打造全球领先企业,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四)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创先争优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忽略的独特优势,也是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中必须坚守的政治方向、政治原则。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中,要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持续学习和加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为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国有企业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马光远 下一个30年看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