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阳
(玉溪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指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1]
应该说,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基本确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而对大学生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只靠思政课程实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爱国敬业的精神,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学习.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使命,高水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打造有灵魂的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综合运用专题教学、实践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推进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教学[2].让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的知识教育,在进行学科素养形成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师德规范和教育情怀.从而进一步回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近年来,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如何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知识教育进行诸多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涂亚峰等人指出,在专业课中,应当从增强价值自觉、 强化组织领导,努力打造用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的“示范课程”“拓展课程”和“支撑课程”,需要深入营造“立德树人”全方位育人新格局[2];进一步拓展网络教育平台和优化长效机制等方面推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的育人工程[2].王康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着知识教育应恪守客观性、教育主体、全局掌控和紧抓细节、实事求是、尊重个体差异等五个准则[3].李哲指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得到启发和升华[4].曾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改革入手,不断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5].田利杰给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6].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应该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需要打造全程全员育人体系;应当重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将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结合,打造思政课、专业课、通识课、网络课等综合的核心价值观育人体系.
为了在专业课教学全过程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有效形成科学塑人和价值育人的合力,笔者以物理学专业核心课程——光学教学实践为例进行了教学实践,通过:结合教学内容,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素材,构建课程融入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布置课外学习任务,设计体验教学环节,发挥实践教学环节的育人作用这3个步骤的实践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工作的开展.实践表明,3个步骤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有利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的长效机制.
认真梳理专业教学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制定课程的思政目标,有机融入思政元素.物理专业课程属于自然科学专业课程,本身就具有育人育德的内在功能.但在教学实践中,更需要教师发挥“立德树人”的教育情怀,深挖专业课程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价值信念、理想追求、责任使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激发和创新专业课程的价值育人功能.
比如在“光学仪器的放大本领”一节内容的教学中,除了确定学科素质培养目标——“理解望远镜的基本构成、光路结构和相对孔径概念,掌握望远镜的放大本领” ;确定课程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是“光学仪器的放大本领、望远镜的原理”以外,任课教师还应当挖掘课程的思政目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为此,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思政素材的挖掘,使之与教学内容充分有机融合,构建课程融入模式.思政素材的选取应该首先选择本学科前沿中国所取得的一些令人鼓舞的进展事例,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其次应该选择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思政素材,讲述身边的科学故事,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和接受度.
对本节课程的思政素材,笔者寻找并挖掘具有云南地方特色,西南地区特点、乃至全国代表性的思政素材——“我们身边的望远镜”,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和方法展示这些望远镜的照片,讲述这些望远镜的背景和作用,引入新课,设定学习环境.这些望远镜的照片包括在我们身边及学校天文科普团队使用的天文科普望远镜,以及在宇宙深空运行的“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同学们认识到自己身边的这些光学仪器具有非凡的科学应用价值,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强精神,并内化为行为习惯,增强他们的情感认同,提高他们的接受度.
其次,教学中还重点介绍了西南地区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这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重点挖掘射电望远镜建设过程的“追赶、领先、跨越”的精神,特别讲述“南仁东与天眼”的故事,强调科学家的理想追求与责任使命,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活跃课堂氛围,在专业课堂上深刻领会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上述思政素材的选取和教学内容充分有机融合,使专业教育和价值观教育起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专业课的内在要求之一是寻求与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教学方式.为此,笔者根据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更加有效的实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接受度.
在本节课的教学展开阶段,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方式,由教师做引导性精讲,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分析总结的启发合作式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
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是比较学生的学习情况后将学生分组,组成4~5人为一个小组的学习小组.其次是布置概念测试题目,对放大本领概念进行概念测试,比较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放大本领的区别和联系,这一过程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这是我国近些年正在大学和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的同伴教学法,能帮助学生从讨论中构建对概念、规律的理解[7].再次是布置预习任务,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网络教学资源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课前查找教学资源,教师挖掘这些教学资源蕴含的思政元素,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和认识“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建设和南仁东等中国科学家为国奋斗的事迹时,组织学生进行积极讨论并分组汇报,而后再通过教师进行深入引导,使学生增进对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的了解,增强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并树立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
这种方式的教学能够有效增强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树立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同时增强同学们科学精神、学科素养和对物理学科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来.
设计体验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实践,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实践学习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知识教育的引领作用,健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节课的课外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观察学院天文科普小组所使用的天文望远镜,学习望远镜的使用和实际观测.为此,指导学生选定满月日进行科普活动,指导其他低年级学生进行观测活动,要求学生通过望远镜用手机拍摄一张高清的月亮照片,并通过课后小论文的形式提交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师德规范和教育情怀.
此外,笔者还布置了“我身边的科学”小课题任务,鼓励同学们发现实际生活中的科学案例,特别是云南省的科技创新与进步以及光学学科与专业的创新和发展,同时鼓励学生设计和制作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光学教具,创新和发展新的光学设备.
这些体验式的教学任务,有效实现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育人作用.通过实践教学,还可以建立长效改进机制,经常研究问题,不断总结提高.
教学实践表明,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使命,高水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打造有灵魂的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物理学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学科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师德规范和教育情怀,从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的良好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