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内集中教育历程探析

2020-02-22 10:10宁新杰王晓涵
世纪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整风牢记初心

宁新杰 王晓涵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四川 成都 610072)

开展党内集中教育是我们党一以贯之、常做常新的重大社会实践,是我们党勇于进行自我革命、不断提高自身战斗力的生动体现。从延安整风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我们党通过早期探索、重要突破、逐渐定型的演进历程实现党内集中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党内集中教育发展的历程,明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党内集中教育的开展形式与适用范围,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勇于进行自我革命、不断推动理论强党的发展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整风的形式初步探索了党内集中教育

纵观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探索了党内集中教育的形式,进行了以“整风”形式开展党内集中教育的初步尝试,实现党内教育形式由零散到集中的制度性变革。1938 年,出于用革命理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的深刻忧思,毛泽东同志赋予理论学习战略意义,提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两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1]那么如何让党员干部尤其是八路军、新四军指战员系统地、实际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就将党内集中教育提上日程。1941 年5 月,我们党进行了党史上第一次党内集中教育——延安整风,空前地提高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整风运动这种方式在国际共运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成为后来中国各种思想运动的源头”[2]。1944 年,随着延安整风转入第三阶段即总结提高阶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针对宗派主义的问题,再一次强调了党内集中教育的紧迫性:“党内教育不足则是其主观原因。指出这些原因,说服同志们去掉盲目性,增加自觉性,打通同志间的思想,提倡同志间的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以实现全党大团结,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3]与以往的教育形式不同,延安整风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式开展,在教育党员干部让他们认识并改正错误的同时又起到保护同志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集中教育以整党和整风的形式进行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准确判断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即由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并根据执政党的性质提出“两个务必”重要思想,要求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新中国成立后,着眼于“两个务必”的深刻考量,防止党员干部在糖衣炮弹面前败下阵来,中共中央决定从1951 年起开展一次整党运动,为期三年,重点解决党内在思想和组织上的不纯问题。整党运动期间有41万人被开除出党或者被劝告退党,为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扫清了思想和组织障碍。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种子在神州大地落地生根,为了能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7 年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要求在全党进行一次党内集中教育,深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这次整风运动“首先从县级以上、军队团级以上党的组织以及大的厂矿和大专学校的党组织开始”[4],首次采取了先试点、后推广的形式,为党内集中教育的形式创新积累了重要经验。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内集中教育的形式实现重要突破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至改革开放期间的集中教育,大都采取革命战争时期大规模群众性运动的形式,而没有着眼于扎扎实实、稳步前进的办法,去解决现行制度的改革和新制度的建立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内集中教育一改过去大规模群众运动的形式,逐渐探索出党内集中教育的新形式,不断实现契合时代发展的制度性变革。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内集中教育实现运动到活动的渐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如何校正“中华号”巨轮的航向,使其继续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在20 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系统总结思想建设的经验,探索党内集中教育由运动过渡到活动的理论基础。1982 年,党的十二大开始部署新时期以来的首次集中教育,指出“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整党,使党风根本好转”[5]。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提出这次整党分三期开展,还专门成立了指导整党的机构——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从而既保证了群众充分参与又避免了转化为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成为运动到活动之间的过渡形式,分批开展、进行试点等形式也为党内集中教育提供了形式借鉴,成为以后党内集中教育的基本雏形。

(二)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党内集中教育实现运动到活动的制度性变革

着眼于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1998 年,中央发出《关于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的意见》,作为指导集中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与1983 年整党一样,“三讲”教育也同样规定了活动时间。在形式上,“三讲”教育继承了1983 年整党中所采用的进行试点、分批开展等形式,在继承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它完全摆脱了过去政治斗争式的运动模式,在名称上也首次以“教育”代替“整党”“整风”。“整党”“整风”,顾名思义即整顿党的组织、整顿党的作风。《辞海》中对“整顿”的解释是:把散乱或不健全的事物治理得有条不紊。反观《辞海》中对“教育”的解释:教导培育,启发使明白道理。以“教育”代替“整党”“整风”,不难看出,我们党已经意识到,采取大规模群众运动已经不适应党内集中教育的发展,我们的党组织已经逐步健全起来,我们的党员干部已经具备了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素质,由自为的党转变为自觉的党。从侧面也反映出,我们党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在执政条件下,伟大工程的特点、形式和内容同战争年代以军队党建为主迥然不同,我们党已经能够准确把握两者内在逻辑的不同,开始自觉地按照执政党的标准来加强党的建设。

(三)党的十六大后:党内集中教育实现活动到主题教育的渐进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具有曲折性,所以任何质的突破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实践一步步探索完善的。1983 年整党成为党内集中教育由运动到活动的渐进过程,“三讲”教育则完全呈现出“既严肃认真又和风细雨”的教育形式,胜利实现党内集中教育由运动到活动的制度性变革。

随着“中华号”巨轮驶入21 世纪这片广阔海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航行注入强动力。新世纪伊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在广大农村地区分三个阶段展开,按照中央部署,此次活动的重点是乡镇和县(市)部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着眼于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我们党又进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次党内集中教育也是进行早期试点,分三批进行。与“三讲”教育对比不难发现,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中央通过指导教育活动的《意见》中不再只提集中教育,而是出现了“经常性教育”的字眼,《意见》明确指出:“坚持经常性教育与适当的集中教育相结合,是我们党解决自身存在问题、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6]与此同时也标志着我们党开始探索两种教育相结合的党内教育形式。2007 年,着眼于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七大部署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淡化活动色彩,不断突出“经常性工作”。

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集中教育实现常态化制度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永葆先进性为切入点,系统回答了新时代进行什么样的党内集中教育,怎样进行党内集中教育,实现党内集中教育的再一次制度性变革,并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以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形式实现党内集中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集中教育实现活动到主题教育的制度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统揽伟大斗争、伟大事业,“领域涵盖之广泛、利益调整之深刻、矛盾涉及之尖锐、体制机制障碍之顽固、斗争形势之复杂”[7]前所未有,因此领导干部掌握“严”“实”本领成为题中应有之义。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8]的要求,释放出开展新一轮集中教育的强烈信号。着眼于系统掌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迫切需要,中办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明确“这次专题教育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不设环节”[9]。连续三个“不”字吹响了集中教育制度变革的号角。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中首次没有划分批次和阶段,并明确强调“不是一次活动”,表明我们党开始逐渐淡化采取集中教育的形式,在探索党内教育形式上迈出历史性的一步。后着眼于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巩固十八大以来集中教育成果,2016年2 月,中办印发《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一改过去“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或者“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的提法,把教育对象为“全体党员”摆在突出位置,实现党内集中教育对象由领导干部向全体党员的突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教育形式上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一脉相承,“不是一次活动,要突出正常教育”等要求无不展现出我们党内教育形式正处在由活动到主题教育的过渡阶段。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相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受教群体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打破面向“关键少数”的思维定式,范围扩展到全体党员,同时也从集中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两次连续的党内集中教育,问题导向十分明确,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的问题确定不同的受教育对象、教育主题和目标要求,除此之外还逐渐淡化活动色彩,成为经常性的集中教育。

作为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理论武装头脑要时刻紧跟理论创新的步伐。着眼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的迫切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顺势而召开,动员部署党的十九大以来的首次党内集中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在“准确把握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部分特别强调指出:“这次主题教育不划阶段、不分环节,不是降低标准,而是提出更高要求”[10]。标志着新形势下,我们党没有采取在特定时间内有计划地集中开展党内教育的形式,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灵活、持续时间更长的主题教育形式,也同时标志着我们党实现党内集中教育的第三次制度性变革,即由活动变革为主题教育。

(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

从延安整风我们党进行党内集中教育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们党逐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凝结全党智慧实现集中教育的三次制度性变革,即从“肃反”到延安整风、从运动到活动、从活动到主题教育,一次又一次质的突破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采取经常性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才能真正不断强化党的理论学习、教育、思想武装工作;只有通过制度即顶层设计的方式推进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才能真正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制度,即经制定而为大家共同遵守认同的办事准则。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早在1980年,邓小平同志就痛定思痛“文化大革命”教训,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勇气思索我们党的顶层设计问题,提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1]。从此拉开了制度治党这一长剧的序幕。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经过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的“彩排”,为这一长剧贡献了精彩绝伦的镜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则把制度治党这一长剧推向又一新高潮。其通过的《决定》着眼于巩固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迫切需要,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课题贯穿党的建设始终,伴随全体党员干部终身,形成长效机制。何以理解长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集中教育的基本内容,需要准确理解其中的“会变”与“不变”,不变的是初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是始终如一、一以贯之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三次伟大飞跃,每一次的伟大飞跃都前所未有地增进了人民福祉;与不变的初心相对应,会变的是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一个总的使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这个总的使命由若干个小的使命构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社会主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小的使命会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一个历史阶段有一个历史阶段的使命,因此使命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正是因为使命是发展的,所以牢记使命被赋予长效性的意义,正好契合制度的长期性特征,体现出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价值依托与自觉担当。

猜你喜欢
整风牢记初心
晋陕调查:行动上的整风
永远的初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安全知识要牢记
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论“不忘初心”
用整风精神学习讲话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