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高明 中共云南省永胜县委副书记
财政部驻云南省永胜县定点扶贫工作队队长
2018年1月31日,财政部驻云南省永胜县定点扶贫工作队正式入驻永胜县。驻县工作队全方位融入中共永胜县委、县政府工作之中,共同谋划、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全力协助配合永胜县委、县政府打赢脱贫攻坚决胜战役。目前,2019年永胜县脱贫3513户12383人,57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全县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0.97%,脱贫人口错退率、贫困人口漏评率均控制在2%以下,群众认可度达到90%以上。
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扶贫资金管理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财政部先后出台了《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政部关于全面加强脱贫攻坚期内各级各类扶贫资金管理的意见》等,为实现精准脱贫,提高脱贫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工作队认真落实部领导关于“永胜县扶贫资金管理要走在前列”的指示要求,通过“六抓六定”的思路做好扶贫资金管理。一是抓制度建设,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定规矩”。围绕“扶贫资金使用到哪里、制度跟进到哪里,问题出现在哪里、制度完善到哪里”的核心目标,全面梳理查找扶贫资金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健全覆盖扶贫资金使用各流程、环节和层级的制度链条和制度体系,推进扶贫资金制度“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不留死角和盲区。2018年以来,共出台资金管理制度10余个,包括整合、绩效、管理、报账等方方面面,确保了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二是抓项目建设,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定用途”。围绕脱贫标准,工作队全方位参与到项目库建设,2018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涉农资金实质性整合,做到“应纳尽纳、应整尽整”,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水池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资金池。三是抓绩效预算,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定目标”。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全口径(专项扶贫、涉农整合和行业扶贫资金)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目标的申报和审核工作,初步建立起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长效机制。四是抓执行进度,为扶贫资金效益发挥“定时间”。通过定期通报、强化责任、定期督导等方式,不断加快预算执行。2018年扶贫资金结转结余率为2.44%,执行进度丽江市第一,全省名列前茅。截至2019年12月20日,2019年以前的扶贫专项和整合资金已经清零;2019年专项扶贫资金执行进度为96%,涉农整合扶贫资金执行进度为94%。五是抓督查问责,为扶贫资金使用主体“定红线”。加强督促检查,加大惩戒问责力度,对违反规定“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破规、不姑息,坚决维护制度的刚性约束力,坚决防止“破窗效应”。六是抓能力提升,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定基础”。通过扶贫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多维度多视角动态实时监控扶贫资金,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绩效,做到阳光扶贫、廉洁扶贫。推进以查帮扶项目,统一核算平台,实行网络信息化管理,将“乡镇财政一体化服务平台”与省、市、县级财政一体化系统联通,建立了定期向政府领导报告资金收支情况的月报制度,拟定了岗位分工、票据印鉴、公文、对账、报账(拨付)等五项制度,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同时加强人员培训,协调各方资源累计培训超过500人次。目前,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等先后到永胜县来考察学习绩效等资金管理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并在全省财政扶贫工作会议上及丽江市全市扶贫工作会上进行典型经验的交流。
加大对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永胜县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贷款4.04亿元,8498户贫困户获贷,获贷率为53.27%,有效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引进国投集团在永胜设立产业发展基金1亿元,缓解本土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协调国家开发银行为永胜县PPP项目的实施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支持,目前批复的授权额度8.4亿元,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协调国家农担公司在永胜设立办事处,为小微企业、种植大户、农户发展农业提供融资支持,担保融资金额目前已达到8000万元。协调新增烟叶3000担,优先由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
实现高质量、稳定脱贫,根本之策在于产业。财政部扶贫工作队协助永胜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将脱贫攻坚与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在产业扶贫上做文章,以龙头企业带动为核心,以组织创新为重点,采取“八个一”工作措施,全面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完善配套农业基础设施。协调安排资金4000万元新建2964个小水窖,协调烟草总公司安排1.26亿元支持小坪水库建设,协调中央水利发展资金8000多万元支持在金沙江沿线实施光伏提水、水渠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解决产业发展工程性缺水问题。同时,协调编制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水利工程规划,协调建设南瓜坪大型水库,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协调抗旱和地质灾害资金4000万元,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以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为产业发展保护屏障。协调中国人保财险公司支持,以最优惠的价格,实施了自然灾害险和价格指数保险,在2018年试点的基础上2019年实现保险全覆盖,对2019年所有的54个扶贫产业,按照政府补助90%、农户负担10%的比例,对应开发保险产品68种,财政补助保费金额890万元,增强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特别是2019年永胜连续经历旱灾、洪涝灾害和4.9级地震,农业保险为永胜县老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
以院士专家工作站作为产业发展技术支撑。协调设置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不断提升农副产业的科技水平。同时与中科院、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建立联系,加强技术合作,不断加强产品技术创新。2020年上半年计划举行院士专家永胜行活动,为永胜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科技力量。
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工作队通过招商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阿里巴巴、苏宁电器、华润集团、国投集团、北大荒、陕西金鹿服装公司等企业入驻永胜或建立合作。与北大荒签订保底价上的随行就市订单发展红高粱产业,5年内打造10万亩红高粱,并联合建设一个高粱收储基地。2019年种植3.9万亩,覆盖5572户20215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600户8869人,着力解决了金沙江沿江一线贫困山区没有产业支撑的问题。与中源公司合作发展食用菌4710亩,直接带贫3553户。与阿里郎等企业合作,全县肉牛养殖规模已达14.25万头,其中4444户贫困户养殖6418头,100头以上规模养殖的经营主体已达25家。1437户贫困户种植牛尾山药2172亩。
打造产业示范村。着力打造了经济建设司、社会保障司、农业农村司、人事教育司、清洁基金(PPP中心)5个司局党组织结对帮扶村产业扶贫示范点。采取“3个党组织(财政部5个司局党组织、永胜县结对子村所在乡镇党委、结对子村党总支部)+2个代表(驻村干部代表、合作社负责人)”组织机制、“党支部+合作社+带头人+贫困户+企业”经营模式,在5个结对子村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建立了3个养殖场,发展了羊肚菌、食用玫瑰、花椒、魔芋、小米蕉等产业,为全县提供了示范带动。同时牵头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永胜县的“ 石榴村 ”“ 沃柑 村 ”“ 花椒 村 ”“魔芋 村 ”“肉牛 村”“高 粱 村”等如雨后春笋,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协调推进建设三川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和产业强镇项目,为乡村振兴提供示范。
提出实施光伏扶贫项目。充分利用永胜光照时间长、光照强等特点,积极提出光农互补发展思路,申报光伏发电指标,有效解决村集体经济不达标问题。同时,对产业基础薄弱、缺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光伏扶贫一批。计划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54座,总装机量11000千瓦,关联贫困户2195户。
扶贫成效的发挥在于多方参与的聚集效应,工作队充分发挥协调沟通各方的能力,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力量的作用,让有条件有能力的社会力量全方位参与到脱贫攻坚战中来。
创新就业扶贫。按照“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创业一人,带动一片”目标,通过扶贫车间、公益岗位、劳务输出、短期务工、技能培训等方式,注重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一是实施“三员一工”输出计划。即永胜“保安员”“保洁员”“护理员”和“其他劳工”输出计划。2018年以来,工作队共协调就业岗位1000多个,组织输出超过200人外出务工。二是打造“扶贫车间”。引进陕西金鹿服装公司,第一期工厂设置规模可吸纳就业人员300至500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同时,积极对接本地龙头企业、种植养殖大户,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短期务工。三是提出实施县内“四员”就业扶贫计划。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实施“护路员、护林员、保洁员、护河员”就业计划。协调开发就业岗位6932个,并全部用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问题。同时建立公益性岗位的管理考核机制,对人员实行动态管理,收入与考核结果挂钩,避免养懒人和福利固化。
实施集中办学。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全力抓好控辍保学。另一方面,为有效解决永胜县直过民族的教育问题,与有关部门提出了集中办学思路,协调安排资金5000万元在永胜县城新建一所能容纳3000人的民族中学,专门招收全县以傈僳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学生。以县民族中学为依托,逐步实现全县傈僳族初中适龄少年全寄宿、全免费完成义务教育,并进入更高一级普高或职校就读,从读书时期特别是初中以后远离原来的环境影响,让孩子们走出封闭的大山,开阔视野追求前程,有效缓解控辍保学压力,阻断傈僳族贫困代际传递。此外,创新教育扶贫模式,与云南民大附中签订教育合作协议,扎实提升永胜县民族教育水平。
积极协调社会扶贫。协调阿里巴巴脱贫公益基金在永胜实施:一是“加油木兰”贫困女性保障计划,为永胜近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女性赠送了教育健康保险。二是“新未来高中生”计划,将对永胜一中50名家境贫寒且品学兼优的高中生,给予每人每年3000元的助学金,资助3年至毕业。三是“魔豆妈妈”计划,联合淘宝大学,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帮助培养近百名女性电商从业人员。四是协调民生银行捐赠资金502万元,实施千名寒门学子资助计划。协调中国妇女儿童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和企业支持永胜建立安康图书馆4个、安全体验教室1个、幼儿园1个;“益起读书”公益活动捐赠价值46万元的图书;组织实施扶贫超市、“博爱家园”、“天堂电影院”等项目;做好部内各单位和个人捐款捐物的沟通协调工作,2018年以来累计捐款捐物约300万元。成功举行了“智库专家永胜行”活动,70名专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为永胜县脱贫攻坚、经济社会、环保等把脉问诊,提出解决方案。举办云南省财政厅、省作协《边疆文学》编辑部永胜文学创作培训班。组织永胜“送智援教”公益培训,约300名政府基层及企业财会人员参加。协调与国海证券签署合作帮扶协议,在金融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智慧扶贫和公益扶贫开展全面合作,目前已为民族中学3个傈僳族班150名学生捐赠价值10万元左右的羽绒服、科普图书、运动器材等。协调支持交通补短板项目。协调易地扶贫搬迁指标,支持建设县城集中安置点,并研究完善配套措施,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做好健康扶贫等补短板工作。协调400万元支持村卫生室达标建设,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协调500万元实施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方便群众就近看病,与华西医院、华西妇幼保健院建立远程会诊、双向转诊、人才培训等合作,解决看病难问题。将四类对象CD级危房全部纳入上级支持范围,并协调对非四类对象CD级危房和不遮风避雨房屋改造支持力度。协调1500万元实施集体经济项目,协调实施1000万元乡村振兴试点项目和500万元的文化事业补短板项目,协调安排500万元实施了20个村级活动场所达标工程,协调2亿多元的国际农发基金支持乡村振兴及程海湖保护相关项目(待批复)。组织“大爱医生”乡村儿童眼科义诊活动,为松坪乡、大安乡1500余名学生进行了眼科检查。协调中国红十字会为偏远山区配置845个医药包,救护车1辆,捐赠近300箱家庭日用品。
脱贫攻坚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工作队善于从自身优势出发,充分发挥所掌握的广泛信息渠道,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积极为永胜县脱贫产业开拓市场。
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稳定的利益连接机制。积极建立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等122家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稳定的利益连接机制,大手拉小手,形成生产经营利益共同体,创新方式方法带动15131户贫困户发展产业,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在扶持方式上,防止“一发了之”“一股了之”政策性养懒人,坚持“先干后补、多干多补”,最大限度帮助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一是订单帮扶。群众负责种,公司负责技术培训和销售,政府负责奖补。对产业基础好、群众发展能力强的贫困群众,采取“群众生产、政府奖补、企业收购”的订单生产方式,带动贫困户增加经营性收入。沧源公司与大安乡大安村志林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带动1162户贫困户种植魔芋3500亩,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二是托管代养。对产业发展条件较差、群众发展能力较弱的贫困群众,通过“政府奖补、企业代管、群众参与、共同受益”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增加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中源公司以托管代养方式,带动永北镇、鲁地拉镇487户贫困户发展食用菌791.8亩,户均可实现收益7300元。三是投资合作。对无产业发展条件、无劳动能力及易地搬迁进城安置的特殊贫困群众,通过“群众自愿用资金资产资源与公司合作、每年获取保底收益”的方式,带动特殊贫困群众增加投资性、财产性收入。
实施农副产品输出计划。一是推动上电商。将永胜纳入阿里巴巴兴农扶贫县范围,联动阿里巴巴淘乡甜、淘抢购、淘宝直播、首届农民丰收节线上购物节、聚划算以及抖音、快手、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知名新媒体平台优势,运用“互联网+”助力脱贫攻坚,与湖南卫视钱枫、江苏卫视荔直播、阿里第一网红薇娅合作,通过直播等方式进行品牌推广和销售,不断扩大品牌知名度。2018年以来,工作队累计帮助永胜销售农产品金额超过1.2亿元,有效带动了产业扶贫工作。二是推动进机关、进食堂、进家庭。协调永胜特产大礼包进驻财政部“关爱通”平台。积极与部内各单位对接销售永胜农产品近250万元。协调永胜成为“星光帮扶”明星代言县之一,由江疏影明星团队代言永胜,帮助永胜推广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牵头解决5000吨永胜大蒜滞销问题,当时一公斤6角钱都无人收购,后工作队牵头按照1公斤1.5元价格售罄。推动永胜软籽石榴入围中央电视台首届农民丰收节购物节晚会。三是推动进商超。与赤焰石榴公司、大润发、兴业园、百果园等合作,赤焰公司在永胜采购石榴约1万吨,有效解决石榴销售难问题,未来拟继续合作,建立水果仓储中心和物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