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总是情,文人笔下有人文
——山水游记群文阅读的组文策略

2020-02-22 08:43洪福利
语文天地 2020年19期
关键词:钓台郁达夫游记

洪福利

传统的教学方法更重视单篇教学,明辨文体、知人论世、精读文本,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近年,群文阅读教学兴起,师生围绕一个议题,形成“文章群”,通过多文本的读、比、议建构知识,学习内容从单一到丰富,思维品质从线性到立体,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然而,群文阅读如何组文,如何确定议题呢?下面笔者以《钓台的春昼》为例简要介绍山水游记群文阅读的组文策略。

一、文学鉴赏:亲近自然,学习选景造境

文章群:《荷塘月色》《钓台的春昼》《鸭窠围的夜》。

议题:写作顺序的“常”与写作内容的“变”。

问题链:①三篇文章在写作顺序上有何异同?②三篇文章选景造境有何异同?

《荷》《钓》《鸭》三篇文章都写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三位作家在现实中都有这样那样的苦闷,他们都寄情山水,或排解苦闷,或向往美好。他们都亲近自然,抒发或忧愁或激愤或眷恋的情绪,表达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

三篇文章都按照时间顺序。不过,《荷》,明暗线交织,形成游踪外结构和情感内结构。郁达夫夜游桐君山,昼题钓台诗,由景及人,联想到严子陵、邵尧夫、夏灵峰等,有过放浪形骸的念头。《鸭》,再现静谧夜晚里的灯火,在现实与回忆中闪回,表达对过去的眷恋和对现实的期待。

三位作家在选景方面都下了一番功夫,借景抒情,依情造境,万物莫不浸染了作者的主观色彩。有人实地考察荷塘,却败兴而归。或许荷塘月色并非是实景描绘,而是作者此时此境走过荷塘时的灵感显现,然后精心营造出一个心目中理想的艺术境界。《钓》,真实的钓台,或许也并非如郁达夫笔下那般冷寂、阴森、孤绝,“沉浸着太古的静,死灭的静”,而是春意盎然。《鸭》,当时真实的夜景或许是寂静的、黑暗的、单调的,并非如作者所描写的那样灯火辉映、丰富多彩。作者笔下之境,皆着作者主观之色彩。

二、走近文人:读景识人,感受人性世界

文章群:《钓台的春昼》《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

议题:读景识人——看春水·品秋雨·赏冬雪。

问题链:①《江》第8段所引的诗歌,作者为什么弃用孤独、寒冷、贫困、衰败特征的字眼,而选用明亮、温暖的诗句?②作者处在欣喜的情境下,为什么却把秋写得如此悲凉?③结合钓台春景和钓台题诗,理解诗人的情感。

郁达夫出生于江南水乡,不同时间创作了三篇散文,都与水有关:《钓》里的春水冷寂阴森,《故》里的秋雨悲凉,而《江》里的冬雪却表现出温暖明亮的色彩。结合背景,我们发现文本世界与现实世界有着一种矛盾,通过矛盾分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郁达夫既忧郁又豁达的伟丈夫形象。

1932年郁达夫在上海写下《钓》。11年前,创造社就是在郁达夫的寓所成立的,而1930年底“左联”的全体盟员大会,竟然通过了开除郁达夫盟籍的决议。郁达夫深感不满的是左联的“左”而“不作”倾向。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他在钓台题诗中表现出“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的哀痛、愤激了。1934年郁达夫在北平写下《故》。同年,他先与好友林语堂游览浙西、皖南的名山古迹;后又携夫人王映霞来到青岛避暑,尽情欣赏碧海蓝天。在这样神仙眷侣的日子里,回到了北平,故都告危。爱国情感浓郁的他,无法不对社会衰颓的局势产生悲凉之意。当然,这种悲凉体现出的衰颓美,与他所认同的以残缺、死亡为美的日本物哀说不无关系;又与中国东方民族性的颓废美思想不无关系。1935年郁达夫写下《江》,而就在此文的前两天,他提到“家国沦亡,小民乏食”,“更为老母担忧,因伊风烛残年”,“防空演习之第二日,路上断绝交通如故”。在这样的境遇下,他是用诗意的美丽抵抗风雨如晦的现实吗?

阅读《钓》《秋》《江》,我们看到,郁达夫成长了:从愤激,到闲适,到淡定。正如叶嘉莹所说:悲欢一例付歌吟,乐既沉酣痛亦深;莫道后先风格异,真情无改是词心。无论世事沧桑,郁达夫“词心”不变,以颓废荒凉为美的审美趣味不变,矢志不渝的爱国真情不变,可谓是忧郁、豁达的伟丈夫!

三、领会文化:吾心即宇宙

文章群:《兰亭集序》《钓台的春昼》《春到海堤》。

议题:春天的哲思——古今中外共同的人文情怀。

问题链:①三篇文章笔下的春天有何异同?②三篇文章由春天引发的思考有何异同?

韦勒克说:“凡是艺术的象征都不是代替或翻译而是暗示,凡是艺术的暗示都是有限寓无限。”春花象征美好,秋月象征悲凉,夏荷象征浪漫,冬雪象征宁静,季节与情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三篇文章里的春天都很美。《兰》的春天,“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在描述对象上多采用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等幽深清冷的景物,而少采用鱼鸟、芳草等热闹繁盛的景物,可见王羲之审美趣味之雅致。《钓》的春天,“静,静,静,身边水上,山下岩头,只沉浸着太古的静,死灭的静”,只不过“周围的环境更芜杂不整齐一点”,“这正是足以代表东方民族性的颓废荒凉的美”。19世纪德国作家施托姆的《春到海堤》一文提到,“海堤上的风多么令人神清气爽”,在新开发的沼泽地中“第一阵温暖的春雨已将无边无垠的草地染绿”。无论是“春风又绿江南岸”,还是春雨“染绿”无边无垠的草地,春天总是让人迷恋,古人今人、国人世人皆是如此。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心灵却能融入浩瀚的宇宙。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兰》是一篇悲伤的文章,讲人面对时间的哀伤。王羲之在自然里感受到春天的欢乐,然而快乐总是“暂得”而已,一切都将“终期于尽”,人生如梦,天道轮回,大家都是过客而已。可以说,王羲之是在春天里“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钓》的春天,虽是“死灭的静”,“颓废荒凉的美”,但依然表现出郁达夫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每个人的生命都或远或近地是其他人生命的一部分,郁达夫的爱与痛,也是当时国人共同的激愤与悲凉。施托姆,站在海堤上,“望着一片无树的平原,犹如望着永恒”,原本茂密的树林“早已被伐光了,只有人们偶尔从黑色的泥沼中或从浅滩的淤泥中挖出个把石化了的树根”。文章表现了他对过去的茂密树林的眷恋,也表现了对“新的谷草编成的网闪闪发光”的神往。在春天里,他极力享受着“青春时代梦幻般的感觉”,极力思考着万物之玄妙、宇宙之奥秘、人生之真谛。

王立群教授在《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中提到:“山水游记中有作者的思想情感寄托,或寄寓作者对秀丽山河的赞美,或抒发作者个人的感受情思,或借山水发表议论。”山水游记融景美、情真、理趣为一体,因而从文字、文人、文化的角度进行组文,可谓是群文阅读的有益尝试。

猜你喜欢
钓台郁达夫游记
盘点使用并继竿时与“坐”相关的装备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贵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郁达夫:热烈的爱倩,却不能相守一生
超市游记
抗战中的爱情:李小瑛与郁达夫
浮世露恋:李小瑛与郁达夫
峰巅枯树(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