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同毅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编辑中心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新闻从业者面临职业技能、从业选择、传播能力、思想素质、理论基础等多方面的考验。面对全媒体,唯有提高自身素质才是治本之策。
全媒体时代,对新闻工作的基本素质要求是守正创新。“守正”与“创新”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守正”是根基,就是要坚守正道和客观规律。“创新”是方向,就是要通过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与时俱进适应新情况新事物新要求。
要实现守正创新,一是增强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的能力。对新闻工作者而言,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二是增强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能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三是增强善于讲故事的能力。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用一些受众听得懂、记得住,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话来表达事实真相。四是增强创新的能力。新闻工作者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对新闻工作的指导集中体现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是指导当代中国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新闻工作者只有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问题、判断是非,才能看到现象背后的本质,及时、有力地引导社会舆论。
具备基于新技术的新闻生产能力。当前,媒介技术发展迅猛,对新闻生产产生了巨大影响。新闻工作者既要学会用新技术手段来生产新闻产品,又要推动新闻机构的流程再造,积极适应媒介融合新趋势,更要从新闻生产观念上进行变革,成为能够熟练掌握文字、图像处理、新媒体产品制作等的全能型新闻人才。
能够进行富有时代感的新闻表达。思想再深刻,渠道再丰富,如果没有贴近受众的鲜活表达方式,新闻传播依然是“传而不通”。体现在传播态度上,就要求适应新媒体时代“传受平等”的特征,避免“教训口吻”,以真诚的姿态进行平等沟通。在话语体系上,要求多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讲道理,写出有人情味的作品,让新闻故事抓住受众的眼球,并且用鲜活的语言把故事讲出来。在表达手法上,除了基本的文字表达外,还要求学会数据化的内容挖掘,学会可视化的内容表达,以数据和图说的方式来传递新闻。
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得益于技术进步,更源于社会的需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存在本质决定了人对社交行为的强烈需求,移动化、社交化、个性化的新媒体正是满足了人类的这一内在需求。这种行为有其自身合理性,但正如在现实中的社会交往行为要受伦理约束一样,新媒体中的社会交往行为也需要进行伦理约束。因此,主动开展新媒体传播中的新闻伦理研究,并以之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应成为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自觉追求。
中国自近现代始,不乏优秀的新闻人。梁启超对新闻事业有着卓越见解,把报纸比作“耳目喉舌”,说它是“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境也,文坛之王也,将来之灯也,现在之粮也”。因写下《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采访报道西北、报道红军、报道中国革命的希望而名满天下的范长江,认为“应把最平凡的人格问题,看做是最根本的第一信条,有了健全高尚的人格,才可以配做新闻记者”。他还认为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准都应该是高于常人的。百年来无数孜孜以求奋斗在新闻战线、有志于使新闻工作留名青史的新闻工作者,都是有坚定信念、远大理想的人。在全媒体的新环境下,在发展变化中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下,我们要从守正创新入手,不断提升新闻从业人员的政治素养、业务素养、知识素养,坚守新闻职业道德,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