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加强党校思政课建设

2020-02-22 08:22中共云南省昆明市委党校科研处讲师
社会主义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思政课党校党员干部

文 黄 晨 中共云南省昆明市委党校科研处讲师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当前我国思政课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效果不显著、教材内容不够鲜活、教师选配和培养工作存在短板等系列问题。对此,必须把办好思政课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联系起来,切实增强办好思政课的信心,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在全社会努力形成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浓厚氛围。

切实增强党校办好思政课的信心

党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前沿阵地与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担负着学习、研究、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培训轮训党员干部的光荣使命,也必然成为思政课建设的重要阵地。办好思政课,使之成为党校不断深化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重要抓手,是党校坚守主业主课的内在要求,也是党校培训、教育党员干部的职责使命所在。

思政课是各个教育阶段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课程与关键环节。对于党校来说,讲好思政课就是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党和国家锻造一批素质硬、作风良、能力强的党员干部。当前,我国正处于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党和国家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助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部分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出现了松懈、态度上出现了动摇、行动上出现了迟缓。党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对思政课建设的部署要求,切实增强思政课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自觉担负起为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加强党员干部理论武装,以理论清醒促政治坚定,不断凝聚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干劲。

信心源自于党校在党的理论教育和党员干部培养上取得的“硬成绩”。党校因党而立、为党而办,长期以来党校始终把党的理论建设和教育培训党员干部作为主要目标,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为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新时代党校要继续担负起自身的职责和使命,牢牢守住思政课建设的重要阵地,把思政课建设融入党校全部工作与发展大局中,坚持把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努力把党校打造成为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强化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重要阵地与思想熔炉,推动新时代党校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不断提升党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

党校不同于一般高校,党校的性质以及学院的特殊性,决定了党校思政课建设必须从党校教学与科研工作实际出发,在不断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以思政课建设为契机,大力发挥党校在理论阐释、政策宣传、思想智库、党性锻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培养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上下功夫,持续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为加强党的建设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终身课题。严格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各项要求,以生动鲜活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元的教学方式、鲜明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导向,不断提升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

以红色资源为抓手,增强思政课内容的丰富性鲜活性。党校的学员主要是党的领导干部和执政骨干,他们大多具有专业的知识背景或丰富的工作经验,面对这样特殊的授课对象,党校思政课不能只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理论宣传或政策阐释,而要在内容的丰富性、鲜活性上下功夫,努力做到思想性、理论性、亲和性的统一。2020 年1 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云南要把光荣的革命传统故事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检视初心、滋养初心,不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这是总书记对云南党员干部提出的殷切希望,也为党校办好思政课提供了新的建设思路和科学的路径选择。云南各族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拥有大量珍贵的革命遗址,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革命故事。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发扬云南红色资源优势,并把它们有效转化为思政课的生动教材,助推党校思政课教学更加丰富、鲜活、有效。一要深入挖掘云南红色资源,探寻革命传统故事,帮助党员干部全方位、多角度、全面透彻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奋斗历程,丰富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及社会主义建设史的资源,也让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充实。二要准确把握这些红色资源具有的科学内涵,找到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的契合点,有效发挥其具有的鲜明时代价值。无数革命先辈不怕牺牲的爱国热情和敢于斗争的爱国行动,就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成为今天激励云南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精神支柱,引导党员干部见贤思齐,在工作学习中主动对标初心,坚守使命担当,不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定力、毅力和能力。三要摒弃思政课原本单一、枯燥的纯理论式、灌输式教学,通过聆听革命故事、观看革命影片、参观革命圣地、重走革命道路等新颖多样、丰富多彩的授课方式,让学员在生动鲜活的教学实践中更加真实、更加深刻地感知历史,切实增强学员的参与感、体验感,真正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大力提升党校思政课的授课效果。

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突出思政课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领导干部进党校,最重要的是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提高理论素养。这是党校姓党的重要体现,也是党校同普通高等学校的主要区别。党校思政课一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锤炼党员干部党性上下功夫。以常态性的教育培训深化党员干部对党的先进理论的学习,强化党员干部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理解领悟,以理论清醒促政治坚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政治认同。同时,要针对学员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不断提高学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党员干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以党的优秀成果和创新理论破解发展难题。在帮助学员分析、解决问题时,重点突出政治引领,引导广大党员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遭到质疑时勇于发声、在党的执政地位受到挑战时敢于亮剑,坚定做社会主义事业的拥护者、建设者。二要坚持以目标为导向,坚持知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重点突出价值引领。党校要为党和国家培养锻造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并通过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党员干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党校思政课要以此为目标,加强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对党的先进理论和优秀成果的学习,引导党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履职能力。同时要做好价值引领,通过思政课的教学帮助党员干部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深入阐释好中国理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增加党员干部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认同。当前一些干部犯错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党校思政课要重点突出价值引领,引领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抵御前行中的各种风险挑战;以更加自觉的行动投入到工作中去,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进步。

持之以恒锻造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党校要严格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相关要求,培养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持之以恒为思政课建设提供可靠人才支撑。一要在壮大党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上下功夫。根据党校思政课教学实际情况,选优配齐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放宽高专精人才准入条件,选拔一批政治素养高、专业能力强、学科影响力大的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之中。不断完善引留人才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让优秀思政课教师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二要在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加强党校学科建设,根据教师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学术研究方向进行分类培养,鼓励教师不断深化对当前理论热点和重大现实问题的认识与学习,做好长期研究和跟踪研究,大力提升党校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依托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研修班和研学基地,努力做好教师的能力研修和专项培养,让思政课教师在高质量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开拓视野、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建立健全党校思政课教师常态化交流研讨机制,定期进行经验交流和成果交流,鼓励教师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中取长补短,全面提升上好思政课的能力和素质。三要在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上下功夫。党校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目的上都不同于大中小学校,同样也应该根据党校建设发展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与党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特点相匹配的考核评价机制,不搞“一刀切”。全面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制定思政课教师发表文章的重点报刊目录,将党校教师在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上发表的理论文章纳入学术成果考评范围。探索将咨政报告纳入党校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体系之中。根据党校思政课教学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严格落实不合格思政课教师退出机制。

猜你喜欢
思政课党校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新书架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党校教学应重视党性教育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