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020-02-22 05:21:33长江职业学院
营销界 2020年33期
关键词:会计人员财务财务管理

长江职业学院 付 亮

管理会计,从属于管理学的范畴,是从传统会计中剥离出来的分支。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主要通过预算计划、提出决策、活动控制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有机整合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数据核算,管理会计是高校管理中的综合性的职能手段,可以强化高校内部经营,提升高校经济服务。作为高校“内部报告会计”,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中凸显出重要的作用。

一、管理会计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满足政府会计改革的要求

政府会计改革在历经十多年的探索路程中,终于有了阶段性的成果,在2019年,我国全面实施《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在之前实行的预算会计体系已经不再符合当前经济形势的发展情况,在新的市场经济运行下,预算会计标准体系不能客观反映政府的运营成本,很难科学地评价绩效,也不能呈现完整的财务报表,容易引起负债风险。新的会计改革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财务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这些都是管理会计的范畴,高职院校作为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也应该履行政府新政策。因此,高校应用管理会计,是对国家政府政策的严格落实,符合政府会计改革的要求。

(二)可以对资金优化管理

在面临一些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不合规,管理行为缺位的现象时,有效落实管理会计职能可以将各个方面的经济活动资金进行“来源”和“去向”的把控,通过预算管理系统,将资金合理利用,统筹分配,按照使用规范进行科学化管理。尤其在当前高职院校的经费来源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只有熟悉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才能让高校管理层在资金分配方面作出科学决策,才能保证高校预算编制更加有约束力,只有将高职院校资金预算把控好,对高校财务的潜在性风险全面掌控,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才能建立一个符合本校发展的审计制度和环境,最终实现未来高校的竞争价值。

二、管理会计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预算不科学

财务预算是管理会计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财务预算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预算编制方法中,基本采用“基数运算法”,在制定高校下一年的收支预算之前,主要将上一年的数据作为参考,在各个部门上报数据之后,经过高校预算审查之后,由相关财务人员进行整理、汇总、筛选、排序、编制,最后形成报告,交由上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最终形成高校财务预算。这样的编制方法固然能够减小会计部门的工作压力,编制方法足够简单快捷,但是没有用一个动态的眼光看待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缺乏长久规划,不仅不利于高职院校的整体预算的准确性,在各个部门之间还没有形成有效联动,有失公平,有悖于管理会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信息化利用度不够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互联网+”已经实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在会计管理方面也是如此。但是,高职院校可能因为财政资金不够充足,再加上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不强,最终导致互联网信息技术没有在高职院校管理会计中发挥出应该有的作用,使高职院校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与其他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有所差距,在办公过程中,仍然采用本单位独立软件系统,与外部信息资源不能实现有效融通,不能做到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高校财务部门在需要数据的时候,只能单一性地查阅、记录和分析,不仅浪费时间,还缺乏数据准确性,严重影响了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降低工作效率。

(三)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在当前高职院校中,有一些院校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过关,财务管理本身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必须具备过硬的财务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才能够胜任,但是有些高职院校出现了“走后门”,甚至是“先上岗,后学习”的情况,出现这种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引进制度出了问题,对管理会计人员的任用标准降低,聘用方式不合理,导致一些非专业人员,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也只能是做最基础的核算工作,其他财务业务一窍不通,最终影响了整个高校的财务工作效率。

三、管理会计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健全预算体系

针对高职院校预算编制不科学,管理会计工作不合理的现象,应该及时改变。各个高职院校要落实国家预算要求,实行三年连续滚动编制方法,系统性、全面性地规划预算方案,对于不同部门、不同科室、不同类别的项目,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预算工作,结合各个项目的管理特点进行会计核算,各部门工作人员应该明确把控使用资金的往来去向。对于财务会计管理人员来讲,根据管理会计的特殊性质,高职院校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管理人员一定的支配职能,对于高校经费有一定的控制能力,所以,在高职院校项目实施和落实中,要建立健全预算体系,财务人员要加强预算管理,科学把控,全面监督,在完善自身业务的同时,履行服务职能,为高职院校管理层提出财务建议。

(二)加强预算目标管控

由于预算编制工作的不完善,不够精准的预算数据让高职院校在预算把控上,只是进行“总量控制”,只要不出现严重的资金赤字,就不会对预算进行调整或更改。针对这一问题,高校财务部门应该提高重视,加强预算目标管控,不仅从总量上严格把关,还要对其中的每一类别进行控制,对于一些关键项目、重点项目要强化分析指导工作,分阶段、分业务进行监督,防止与预算出现大额偏差,如果出现不可抗力因素,通过动态的管理会计手段,及时调整预算,对于提前达成财务管理目标的部门,要给予奖励。这样一来,不仅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量,还提高了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各业务部门之间有效融合

在一些高职院校中,财务部门的人员设置不多,但是高校财务工作是跟繁杂的,一些日常的办公设备报销、高校组织活动的预算结算、学生的充值缴费以及高职院校教师的出差费用都需要财务的配合。这时,就需要高校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进行有效融合,充分沟通和交流,几个部门分别派出联络人员,进行财务工作的预算和执行,在整个业务融合过程中,联络人员要投入到业务中去,贯穿于融合业务工作的始终,在预测阶段、执行阶段和分析阶段中容易出现的常见问题,比如报销税款、所得税扣除等会计问题,及时解决和调整,为其他部门提供更专业、更合理的会计活动,实现部门之间的有效整合,让执行过程与实际目标相统一。

(四)加强管理会计互联网信息利用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对网络信息技术已经不再陌生,一些耳熟能详的计算机专业术语,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例如大数据、云计算、云平台……因此,在管理会计领域,应该尽快实现网络信息建设,以会计思维为基础,按照符合管理者的视角利用互联网技术,融汇高校各个部门的业务,建设符合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特色的技术平台,运用网络科技,适量地代替人工核验和人工计算,减少操作偏差,在提升高校财务管理能力的同时提升工作质量,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建立管理会计信息服务平台,或者大数据共享平台的方式,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用人力与电子科技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和作用。

(五)提升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针对一些高职院校的财务部门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够这一问题,应该加强人员的统一管理。首先,在管理会计人员的聘用方面,要按照高职院校的实际需求,通过正规、完善的招聘流程,进行人员聘用,高职院校作为国家财政拨款单位,其工作人员也同样享有由国家财政发放工资的待遇,因此,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人员的聘用,应该提高招聘门槛。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应该明确要求应聘者的专业和实践经验,并且从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两方面进行考量,严格执行任用标准,杜绝“走后门”现象。其次,高职院校要定期组织人才培训,培养会计管理人员的“终身学习”的习惯,全面掌握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学习互联网应用技术,实现财务网络化、信息化,鼓励管理会计人员参加相关考试,培养高端会计人才,要让会计工作者不仅仅为高职院校服务,还要做到“以点带面”,以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带动所有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充分发挥会计人才的“辐射”作用,壮大会计专业人才队伍。

四、结束语

管理会计在高职院校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管理会计让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实现各部门业务的融合,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因此,要将管理会计应用到高校财务管理的预算体系当中,加强互联网信息利用,建设管理会计人才队伍,最终实现高职院校的长期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人员财务财务管理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18
财务管理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09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水利财务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3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