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岩松 云南省财政厅厅长
2020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时隔5年再次考察云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同2015年1月考察云南时对云南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要求,一脉相承、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新时代云南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和重要指示转化为建设高质量可持续财政的强大动力,为服务保障云南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时作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指示。我们要紧紧围绕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推进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为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方面,优先保障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支出,确保对民族地区转移支付逐年增加,不断提高民族地区财力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支持实施第三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第二轮沿边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改善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贫困山区生产生活条件。积极推进平安云南建设,加大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开发力度。支持边境小康村高质量发展示范试点建设,全面落实边民补助政策,支持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方面,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用好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政策工具,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总结推广赤水河跨省流域补偿试点经验,推动完善长江流域省内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参与组建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全力支持滇池、洱海、抚仙湖等九大高原湖泊和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与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治理保护,积极支持森林云南、国土绿化、美丽云南建设和地质灾害防治等,共同守护好七彩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
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方面,积极推进中老铁路、大瑞铁路、沿边公路建设以及织密周边国家航空网、高速公路网等国际大通道建设,推动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主动对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澜湄合作机制。落实好党中央关于亲邻睦邻友邻安邻富邻等部署要求,支持加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国际交流合作力度并不断提升合作绩效,切实促进民心相通,树好大国形象,以更高水平开放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力支持推进渝昆高铁、成昆高铁和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则通、互联互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高质量建设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滇中城市群建设,强化中心城市要素高效聚集,培育增长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各级干部要立足云南省情特点和地方实际,学深悟透笃行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在财政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
深刻认识实体经济是大国根基,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支柱。针对云南产业链较短、处于低端环节等问题,健全完善集中财力办大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支持烟草、有色、钢铁、化工、建材等重点领域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支持加快发展八大重点产业,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持续支持打造“一部手机”系列拳头产品,把区块链产业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共同在“区块链+农业”“区块链+金融”“区块链+旅游”等领域不断探索试验,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快推动区块链场景应用。全力支持创新型云南建设,加快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激励和引导州市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和财政科技投入,激励和引导企业牵头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并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研发平台,支持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推动落实云南省财政支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18条政策措施,支持建设云南省实验室,探索整合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中科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中央驻滇科研单位的研发力量,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支持提升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以“一县一业”示范创建为引领,加大云南“十大名品”推介宣传力度,打响“绿色食品牌”市场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支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绿色食品交易区、仓储中心、冷链配送中心建设,打牢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基础设施补短板,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分类施策支持滇中、沿边、滇西区域协调发展。
当前,要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用足财税政策工具,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坚持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对冲疫情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一招,推动事关全省当前和长远发展的综合交通、重大水利、重点产业、重要民生等领域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确保在建项目不塌进度、新开工项目如期开工。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旅游业、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和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及冷链物流建设等扶持力度,保住传统支柱产业不滑坡有增长,新兴重点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补齐医疗卫生和应急管理短板,认真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更大力度实施好稳岗就业政策,完善扶持中小微企业的财税、金融、社保、担保、房租等政策,有效推动各类企业复工复产,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大局稳定。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作出的“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在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高财政治理能力的各方面,确保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全省财政系统得到坚决贯彻落实。要积极推动建立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其他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各级财政关系和事权、支出责任与财力相适应的制度,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推动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机制。2019年,省财政厅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在通过专题调研形成一系列调研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出台财政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实施意见,完成科技、教育、卫生、交通运输等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不断改进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机制和制度,为完善现代财政治理体系、提高现代治理能力奠定了基础。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在认真贯彻落实现有政策制度和改革举措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边疆地区治理能力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推进零基预算,坚持压一般、保重点,大幅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不断优化财政资金配置。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坚持以收定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建立民生政策和财政收入增长相协调的机制。树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当好“铁公鸡”,打好“铁算盘”。通过优化流程将绩效管理深度嵌入预算管理工作中,着力解决绩效自评和第三方评估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建立鲜明的奖优罚劣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债务风险管控意识,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健全常态化监测预警和处置机制,有效防范隐形债务风险和其他领域传导形成的风险,防止发生“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不断完善专项转移支付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强化对下转移支付资金、项目、绩效目标三者无缝衔接,防止简单运用因素法对来之不易的财政资金一拨了之,避免财政资金被低效使用和挪作他用。要加强财政与货币、就业、消费、投资、产业、区域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协同打好政策“组合拳”,最大限度避免政策对冲造成财政资金边际效应递减,切实为市场主体营造宽松稳定的政策环境。强化大数据思维,建立健全财政数据深度挖掘和分析研判机制,不断推进“数字财政”“智慧财政”建设步伐。特别是要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暴露出的问题和教训,未雨绸缪,不断提高预算分配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重点支持加快建设省级区域性医疗中心,加快启动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健全省、州市、县三级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不断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作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决战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紧抓不放。2015年以来,全省财政民生支出一直保持在73%以上。当前,全省还有44.2万贫困人口、429个村没有出列,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脱贫任务最重、攻坚难度最大的省份。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作为一切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奋斗目标。一方面,要按照现行脱贫标准,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安全饮水等突出问题,聚焦脱贫攻坚难度大的县乡村,多渠道保证脱贫攻坚资金需求,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落实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等政策,加大对贫困县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增加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等方面投入,加快补齐贫困地区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短板,着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通过组织劳务输出等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要抓紧研究制定脱贫后续扶持政策,进一步利用好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平台,加强扶贫资金监管,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加快构建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体系,推动减贫战略和财政政策平稳转型,不断提高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切实推动城乡区域融合发展,坚决完成脱贫攻坚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主题教育有期限,践行初心无穷期。要始终把践行初心使命作为各级财政部门党组织的永恒课题和财政系统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要管住“关键少数”,教育引导管理“绝大多数”,着力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用党的科学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创新方式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强调的聂耳和国歌、西南联大教育救国、扎西会议、红军巧渡金沙江等发生在云南的感人肺腑的故事,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理论素养和业务技能,引导党员干部检视初心、滋养初心,锤炼党性,努力打造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云岭财政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