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敏
摘 要:《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世界公认的魔幻现实主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著作。因此,文章以《百年孤独》的原型理论分析为题,站在原型理论视角,对这篇著作进行解析。
关键词:《百年孤独》;原型理论;马尔克斯
原型概念的产生时间十分久远,涉及的领域也极为广泛,原型理论研究法作为当代文艺研究方法的一种,与古老的神话存在密切关联。在原型理论研究方法之中,原型批评理论具有深刻的意义,能够对文学作品中的神话原型进行揭示,从而为人们立体化分析文学作品创造有利的条件。而《百年孤独》这篇著作中,蕴藏着大量的神话原型,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神话与原型介绍
原型批评发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其基础为人类学理论和精神学分析学说,属于典型的批评流派。这一流派侧重于分析文学作品的人物、情节和意象,以此来挖掘文学作品中深层次的意义,从而找出它们背后的形式。
心理学家荣格将《金枝》作为基础,对原型批评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完善。他在提出无意识理论后,对集体无意识和原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强调,将原型视为人类先祖生活经验的重现,属于种族记忆的再生。弗莱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使该理论更加成熟。他将文学作品中原型分为了多个组成部分,分别是人物原型、情节原型和意象原型。西方作家在受到古代经典文学的影响后,会在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描写神话人物、情节和意象[1]。
二、《百年孤独》的原型和意义
《百年孤独》属于拉丁美洲的《圣经》,在查阅后发现,《百年孤独》中存在许多《圣经》中的原型,在人物、意象和情节方面的表现尤为明显。
(一)人物原型
耶穌是《圣经》中最著名的人物,他为了拯救世人被钉在十字架上死去。耶稣死后重新复活,在生活40天后进入天堂。
吉普赛人是《百年孤独》中的重要主题象征,而梅尔基亚德斯则是书中具有传奇色彩的吉普赛人。他在新加坡被黑死病夺去生命,尸体被人们发现后抛入爪哇海,但由于寂寞难忍,他又重新回归人间,成为连接人间和神明的中介,他与他的炼金实验室贯穿于布恩迪家族的历史中,整个家族对他的记忆,逐渐成为了共同意识。梅尔基亚德斯作为一个预言家,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已经预见了马孔多和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他将所预测的命运以梵文的形式写到羊皮卷上,然后被翻译成密码诗。如果将马孔多生活的人看作是世人,梅尔基亚德斯就好比耶稣,他指引了马孔多的发展。布迪恩亚明确表示,镇子的大门永远都会为他而敞开,因为他用他的智慧和发明推动了镇子的发展。
孤独是人物原型背后所隐藏的命运,诚然,孤独拥有极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人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就会让人们产生孤独感,这种孤独感具有与生俱来的特点。人类由动物进化为高等生命体的过程属于生命的内在演化,我们在面对复杂环境时,潜藏在基因中的动物本性会产生怀疑,孤独感也会随之出现。因此,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就会对两个问题产生担心和焦虑的情感,第一个问题是对自己本身动物性的恐慌,比如乌尔苏拉担心和丈夫布恩迪亚同房会生出长着猪尾巴的孩子。人长猪尾巴属于返祖表现,虽然这种现象已经被淘汰,但淘汰的过程却极为艰难,这种记忆已经刻在了人类的DNA中,影响了人们的心理,乌尔苏拉的祖先因此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却依然没有阻止布恩迪家族被毁灭的命运。第二个问题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孤独感。人在诞生之日起就会产生孤独感,并且,恐惧与孤独的关系为对立关系,在《百年孤独》中,奥雷里亚诺上校就是因为克服了恐惧,所以才没有返祖,但却因此陷入了孤独,他喜欢生活在自己的圈子,不愿与他人进行感情上的交流。事实上,这不是一个家族的孤独,而是作者利用原型反映整个拉丁美洲被现代社会抛弃后的孤独。由此可见,马尔克斯在为读者讲述魔幻故事的同时,对神话原型体系进行了应用,在故事情节中反映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将拉丁美洲文化融入到人类文明和精神之中,用个体的孤独感,体现全人类的孤独感。这种隐喻的孤独和隐形神话,是作者对历史的重新解读,升华了现实和魔幻中所反映的内涵,为《百年孤独》成为经典著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二)意象原型
在《百年孤独》中,布恩迪亚的妻子是他的表妹,因此,二者的婚姻属于近亲结婚,因为害怕生出长着猪尾巴的孩子,故二者不敢同房,在杀死嘲笑他们的邻居后,邻居的鬼魂一直纠缠着他们,为躲避鬼魂的纠缠,他们跋山涉水来到了马孔多镇。这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纯洁的、新鲜的,甚至部分地方尚未命名。在最初,马孔多只是一个位于沼泽地深处的村庄,居民所过的生活极为原始,具有一种原始美,在这里,文本呈现出了一幅古代人民安居乐业的美丽画卷,这与《圣经》中的伊甸园极为相似。《百年孤独》在开头部分所描述的马孔多,就如同神话中人类的乐园时期,但伴随着小镇的不断发展,布尔迪亚家族生根发芽,快速发展,人口逐渐增加,与外界产生了联系,外乡人在来到马孔多后,向人们介绍先进的发明。布尔迪亚家族的先祖也被外界的发明创作所吸引,但在经过千辛万苦找到大海后,却发现与大海相比,马孔多是如此的纯洁和美好,这样的大海不值得自己为之冒险和做出牺牲。尽管梦想破灭,但家族依然在利益的蒙蔽下肆意妄为,最终又不断陷入孤独之中,在经历内战和殖民入侵后,家族实力快速下降,岌岌可危,除外在力量外,内在精神也到了崩溃的边缘。在小说的结尾处,马孔多成为了一个荒凉破败的小镇,一个长着猪尾巴女孩的出生,成为了压垮家族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个小女孩被全世界的蚂蚁吃掉,一阵飓风扫除了马孔多镇的痕迹。此处的马孔多就如同《圣经》中的罪恶之城索多玛,在《圣经》中该城被上帝利用硫磺和火所毁灭。耶稣曾经说过索多玛的罪孽沉重,于是将其完全毁灭,马孔多就如同索多玛一样化为了历史的尘埃,与马孔多共同的消失的还有百年孤独家族。
站在原型角度来看,《百年孤独》采用《圣经》中的故事循环模式,即预言-逃避语言-语言应验,这种故事循环模式的应用,使孤独感取代了整个拉美的情感,成为了全人类的生存处境的反映[3]。
(三)情节原型
《圣经》中存在对洪水的记载,上帝对诺亚说:你和你的家人都需要躲在船里,因为你的正直是世上仅有的,在七天后,我会降下大雨,持续四十天,将我所创造的全部生物灭绝。上帝通过制造洪水的方式,对人类的恶劣行为进行惩罚,因此,洪水象征着毁灭和死亡。
马尔克斯对洪水神话进行了应用,并对其形式进行了改变,使用雨替换洪水,雨此时就成为了毁灭和死亡的象征。《百年孤独》对雨做出了如下描写:雨持续的时间为四年十一月零两天。轰隆隆的雷声响彻天际,狂风侵袭着马孔多,卷起了房顶,吹倒了墙垣,同时将仅剩的几根香蕉树连根拔起。皮埃特罗在雨夜向阿玛兰塔求爱,但被她拒绝,因此这位来自于意大利的钢琴师绝望自杀。在阿玛兰塔死時,电厂被暴风雨所破坏。奥雷良诺上校同样死于暴风雨之中。阿卡迪奥在死亡时,雨同样没有停止。《圣经》中的洪水和《百年孤独》中的洪水,具有相同的作用,两者都是对犯错人的惩罚。《圣经》中存活的人类仅有诺亚一家,而《百年孤独》中所存活的人都是殖民前来到小镇定居的人。事实上,在马尔克斯笔下,马孔多的土著就是诺亚,而入侵马孔多的人,就是愚昧无知的世人。
此外,水作为毁灭和死亡的象征,同时也是故事的起点,在故事开始,就对水进行了描写。那时的马孔多只有二十几户人家,房屋在河边排列。清澈的河水匆匆流过,位于河心的巨石就如同史前动物留下的巨蛋,十分光滑和洁白。这恰恰与《圣经》创世故事不谋而合,具体表现为水在《圣经》所讲述的创世故事中也十分重要。马尔克斯在借鉴西方文化基础,对马孔多和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败亡进行了俯瞰,并引用洪水灭世的故事,为人们演绎出生于水又死于水的悲剧故事。
综上所述,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通过对神话体系和民族文化的运用,将人类精神原型引入其中。与此同时,他还将历史内涵和批判眼光作为切入点,赋予了作品更加深厚的精神内涵,小说中的内容,有助于我们了解拉丁美洲的历史和发展,这也是《百年孤独》成为世界著作的重要原因,其创作手法值得我们所学习。
参考文献:
[1]王铭琨.浅论《百年孤独》中的叙事结构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7):191-192.
[2]刘紫璇.《百年孤独》与《白鹿原》中魔幻描写的比照分析[J].名作欣赏,2019(14):60-63.
[3]戴菊杰.另一种百年孤独:《看不见的山》中的拉丁美洲文学主题分析[J].出版参考,2018(7):67-69.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