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祠庙脊饰艺术的符号意象与表征

2020-02-21 08:52曹春晓周红
大观 2020年12期
关键词:视觉符号

曹春晓 周红

摘 要:广府地区留存下来的祠庙脊饰艺术是当地文明传承里文化精神的最佳表现,建构了民众对于文化教义的意义表述方式。这种被文化信众集体的主观性所共同承认的表达方式,经过固化和传承,强化了视觉符号的共通性,从而形成了广府地区的视觉源语言。

关键词:祠庙建筑;脊饰艺术;视觉符号

注:本文系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2019GZYB74)研究成果;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学科共建项目(GD18XYS12)研究成果。

祠庙是中华民族拜祭祖先或纪念先贤的场所。位于岭南的广府地区,历史上因远离皇权中心而很少卷入政治纷争,保留了大量的优秀祠庙建筑。每逢重大节日,广府的民众都会在祠庙举办各种仪式性活动。祠庙活动空间场域里的各种建筑、雕塑、绘画、服装、文字甚至是屋顶上的脊饰等都是各类文化符号的表达。这些符号以各不相同的视觉、触觉等表达方式代表了广府民众信守的不同精神意义。而作为祠庙建筑视觉焦点的脊饰艺术正是广府先民文明传承里文化精神的最佳表现。

祠庙建筑的建筑形体和空间布局,是民众信仰和大众世界观的物质影像,是群体理念在人类物质空间中的扩展和延伸。波兰艺术史学家雅克·德比奇说:“从佛教庙宇到基督教教堂,在各种宗教的神圣建筑中,都可以看到对于世界观的提示,它是通过分配建筑平面和建筑体积来做到这一点的。”从最早的原始信仰到现代的各类纪念活动,人类社会的文化传播方式和渠道种类繁杂,建构民众信仰活动的一系列基本方式如宗族意象、先民崇拜、家族准则和祖先偶像等,都需要借用各種视觉媒介进行,使场域内的受众接受和体验。因此,相对于所有的祠庙来说,隐喻的意义传播都是其立足和扩展的主要手段。

一、祠庙脊饰艺术的朴素宇宙观

宇宙观作为人类把握世界存在的一种思维方式,是自然世界的各种现象在人类潜意识和显意识中的反映的结果。古人对于建筑的最基本要素——空间和时间二维维度观念的构建,就是建立在先人当时的生活状态——农耕文明的基础上的。先民所形成的朴素的,带有敬畏性质的、规范的、传承性的时间观和空间观,是建筑的最早的语言源头。中国古代建筑的营造思维,具有非常深厚的宇宙观思想印迹。在大多数西方学者的理解中,中国的传统宇宙观多是源于对自然的崇拜而逐渐所形成的“自然认识”。广大的中国民众信奉“天人合一”的理念,宇宙的规律和自然的法则是整个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广府地区很多中式传统祠庙脊饰都非常普遍地采用各类纹样装饰设计和吉祥图案表现形式来体现符号象征性。例如,用仙鹤来比喻“君子”和“贤士”,于是就有了“鹤鸣之士”与“一品当朝”的祥纹。因“鹤鸣在阴,其子合之”和“鹤寿无极”,于是就有了“松鹤延年”与“鹿鹤同春”的纹样。

二、脊饰作为内容要素的信仰视觉符号

信仰的视觉符号是信仰视觉语言传播信仰意义的载体,以精神性为主的信仰意义的产生和传播离不开信仰符号的运用。符号学的创始人索绪尔将语言符号分为“能指”和“所指”的同时,其实就已经将符号分为物质属性和意义属性了,并且他鲜明地指出意义的属性是符号存在的重要价值维度,符号不会单独存在,没有意义的符号是不可能出现的。脊饰所呈现的信仰视觉符号是由信仰符号的能指、信仰符号的所指以及符号通过能指和所指延伸出来的意义三部分内容组成。

脊饰艺术作为内容要素的信仰视觉符号具有两个基本的属性:集体的主观性和信仰符号的参与性。罗兰·巴特在《符号学美学》一书中说过语言“既是一种社会习惯,又是一种意义系统”。 从罗兰·巴特的表述我们可知,祠庙环境里的脊饰视觉符号,它的能指和所指以及两者共同产生的符号意义,这些都是被约定好的,而这些约定是由民众所处环境的集体主观意识所决定的。脊饰艺术的视觉符号在祠庙活动的环境氛围里建构了民众对于文化教义的意义表述方式,这种被文化信众集体的主观性所共同承认的表达方式,经过固化,就会成为民俗知识性的固定传承,这种传承又会强化视觉符号的共通性,从而形成了广府地区的视觉源语言。

三、脊饰艺术的视觉空间分布

艺术空间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合物质、精神和社会事物的综合性结构。不同的艺术空间可以反映不同环境和文化圈的族群对世界、文化系统的空间的不同理解,从而让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艺术空间来考察不同的族群文化模式。实际上,我们可以认为艺术空间是某种关系或秩序所反映出的文化现象,是一种物质和精神关系在空间里的文化的表现。

祠庙的脊饰艺术将一般性的建筑空间与民众崇拜中的形象、色彩和寓意,组合成了一种新的空间符号系统,进而影响到祠庙空间内的人、脊饰和信仰的关系。这样符号化的祠庙建筑空间表达,不再是普通的物质场域,已演变为一个功能化了的氛围场域,这即为文化象征的体现。脊饰艺术是将人、材料和事件、秩序及结构的关系整合在一起的系统。处于相异的文化环境里,空间会彰显相异的符号寓意。空间和文化符号有着密切的关系,祠庙文化在绝大多数的时候是通过构建空间符号来传播祠庙的精神主张。

广府地区祠庙的脊饰题材多为民众图腾崇拜、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道德伦理规范。例如天官赐福、太白醉酒、松鹤延年、麒麟送子、金玉满堂、书字换鹅等。

四、结语

符号是表达人类意义的载体,脊饰艺术是人类行为的结果,它融工艺、民俗和艺术于一身。脊饰符号化的过程与表达显著而持久,脊饰以物质的实体形式(能指)来表现某种意义和诉求(所指)。广府地区的脊饰艺术是岭南民众长期与自然界互动不断深入、认识不断提高的结果,民众也是通过运用符号的思维与表达来建构这个世界与自己生存的社会环境,因而从符号学的视角来理解和感受广府地区祠庙建筑脊饰的符号意象和表征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刘妹.岭南建筑陶塑脊饰的文化艺术特征探究[J].中国陶瓷,2013(8):77-81.

[2]周彝馨,吕唐军.岭南传统建筑陶塑脊饰及其人文性格研究[J].中国陶瓷,2011(5):38-42.

[3]王娟.陈家祠建筑装饰艺术的岭南文化意蕴[J].艺术百家,2008(2):109-112.

作者单位:

曹春晓,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周红,珠海香洲区第十六小学。

猜你喜欢
视觉符号
色彩视觉符号在民间艺术中的演绎
童帽图案的视觉符号研究
徽式视觉符号在现代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中的符号生产与传播
浅论视觉符号中的“中国主题”元素
中国吉祥图案视觉符号化表达
小议网络表情包的视觉呈现
浅谈标志
浅析九江双蒸酒酒标设计的视觉符号
城市宣传片在对外传播的推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