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培训新路径建设大健康产业高技能工人队伍

2020-02-21 18:15徐黄诚
四川劳动保障 2020年8期
关键词:技师职业院校技能

文/徐黄诚

今年以来,成都市温江区通过搭好供需桥、建好校地培训基地、做好线上线下培育等方式,提高大健康产业职业技能培训实效。1-6 月,开展职工岗前、岗位提升培训101 场,涉及101 家企业5800 余人,培育产业技能人才2904 人,兑现补贴830 万元。

主要做法

供需两端“搭好桥”。一是摸清企业需求。通过校地企三方联动的方式,走访座谈和开展问卷调查35 次,抽样收集179 家企业用工需求582 个,定向收集62 家“三医”重点企业用工及定单定向培训需求450 个,形成动态“企业需求清单”。二是厘清院校资源。联动区内5 家职业院校,招引区外29 家职业(技工)院校和培训机构,围绕产业对口专业,梳理对口培训项目29 项、培训专业54 个,形成“院校供给清单”。三是打通校企供需两端。结合企业需求、院校供给,定向收集岗位、定岗梳理求职意愿、定制和发布2020 年产业技能人才“培训项目清单”,依托四川理工技师学院、四川交通技师学院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320 人。

校地联动“建基地”。一是聚焦产业建培育基地。依托区内职业技工院校、重点企业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 个、大师工作室10 个,落实专项补助资金1430 万元;2020 年还将新建医学检验、康养护理、花木编艺等4 个大师工作室、1 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二是瞄准需求建实训平台。指导四川理工技师学院、四川交通技师学院与区内重点产业企业共建校企实训基地61 个,搭建企业职工入校提升和在校学生顶岗实习平台。三是对标世赛建竞赛基地。对标46 届世界技能竞赛(上海)和全省医药化学检验工技能竞赛,指导院校加大硬件设备投入和师资建设,对上争取专项资金300 万元,建成4 个市级竞赛集训基地,涉及化学实验室技术等6 个项目。

线上线下“强培育”。一是应对疫情实施“线上”行动。开通“空中教室”等线上培训,为10 家企业线上培训887 人。二是围绕重大项目精准培育产业人才。实施技能培训“种子计划”,优选四川理工技师学院制药专业64 名应届毕业生组建“药明生物种子班”“罗欣制药种子班”;实施校企“双师教学”“顶岗实习”教学模式,为重点项目储备人才。三是围绕企业需求开展定制培训。与四川理工技师、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院校开展战略合作,开设“周末班”和“职工夜校”,开展64 家企业定制QAQC、微生物检验、机电设备维修等培训31 期,培养技能工人1506 名。

存在的问题

一是院校培训专业设置与大健康产业契合度不够。全区现有11 所职业院校161 个专业,其中与温江“三医两养”产业相关专业仅有29 个,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明显滞后。二是人才评价体系亟待建立。目前,市场催生的互联网营销、老年健康评估等新职业、新工种、地方特色产业工种职业技能,尚无国家级甚至省市认定标准,出现“有技能、无认证”的窘境。

对策及建议

鼓励职业院校增设、调整“三医两养”类专业。鼓励驻温职业院校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调整学科设置,增设药物制剂、药品市场营销、康养护理等5 大类产业急需专业,优化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匹配度。

加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加大力度引进或新建与“三医两养”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院校,鼓励院校、企业围绕温江区产业定位建设新型职业技术培训机构,研发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技能教学课程,建立新职业、新工种技能评价标准体系,为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输送新型技能人才。

加大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加大对职业技术院校的政策支持,鼓励职业院校加强大健康类师资力量建设;探索校企合作激励机制,突出专业特色,共建“技能等级”“专项能力”省级评价标准,提升温江区职业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技师职业院校技能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汽车维修技师》杂志社
空中杂技师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