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黎和纽约的书店说起

2020-02-20 04:37张光武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珠宝首饰底气纽约

张光武

那年到巴黎,有事去圣但尼,发现那条街的商店在变,橱窗在变,连带街景也在变。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不足为奇。但细细打量这个老城区,还是有三样东西不变:

那站在街心的小凯旋门尽管老态龙钟,像个披着褴褛旧衣的破落贵族,虽历经岁月沧桑,很不体面地横在岁月和时尚的十字路口,但毕竟守住了自己的那块阵脚,管你喜欢不喜欢。

再有,就是街区的热闹不变。那个老城街区像是有种魔力,有种磁性,把那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像磁力场吸散沙、吸铁屑一样,统统吸引过去,那里后来变身服装区,可能是吸引那些慕名而来的游客、猎奇者的理由,但理由仍不充分,白天黑夜,门庭若市,就凭几件新款服装,难道真有那样一种魅力?

小凯旋门毕竟老了,残花败柳;热闹街区,人头攒动,红男绿女,也会赏心悦目一时,久了,还是会审美疲劳,何况,圣但尼总是圣但尼,怎能跟巴黎圣母院,跟埃菲尔和圣·米歇尔比?

于是,当我看到那书店仍在,那书店门前像江南人弹棉花床大小的书摊仍在,仍是那样一如过往,琳琅满目,那些衣冠楚楚的法国人,仍像以前,风度翩翩、衣冠楚楚,双手捧着本书,一动不动,像蜡像馆展品一样站在那里时,我的心莫名地开始激动,开始兴奋起来。

这种激动和兴奋,在过去留居巴黎的两年中也有过,以后的那些年里,激动过我的,其中有一家,是纽约Strand,当年联合广场到阿斯特广场一线50家书店中硕果仅存的一家,那家同样花烛之年的老店,维持着“家族”荣耀,支撑着书店街美誉,在纽约客心目中仍占一席之地。

当我站在那堆满各色书刊的书架前,站在那些二手书、罕见书、绝版书和200多万册新书前,面对着这号称18英里的书海时,我的心再一次感动了。

当然,我得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巴黎的圣但尼为何繁荣热闹?理由是三合一,那就是:街道和传说,古建筑,人和书店、书籍,三位一体。君临其上的,是文化和历史,是飘洒在历史长空的人类文明气息。

在巴黎,圣但尼这个古老街区的繁荣,是由中产阶级和小布尔乔亚们烘托着,而那恰恰正是巴黎的中坚,巴黎的内涵。

爱阅读的人看到书籍,看到书店,看到图书馆,自会产生一种回家的感觉。就像爱美的女人们走进名牌珠宝首饰店,走进衣服鞋帽店。

鱼和熊掌,人各有所好,各择所需。但我敢说,它们的区别就在于,服装鞋帽,珠宝首饰,它们的多寡,只能够决定炫富炫美的程度,却无法解决人的精神需求,解决社会的精神需求,而书籍能,阅读能,图书馆能,书店能。话说回来,那些令人目眩神晕的珠宝首饰、服装鞋帽,那些美麗、那些高雅、那些世俗人生苦苦追求的荣耀,内里蕴含的取之不尽的美学理念,市场营销理念,其实也是来自人们头脑里累积的知识、理念、目光和见地,所有这一切,都来自阅读,来自思考,来自书籍。

当然,阅读的目的,书籍的作用,绝非仅仅停留在那些浅层次的需求上,人们要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真正需要的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一种知识的力量,一种自信的力量,一种随时而进、不断更新的理念。这就是书籍的作用,阅读的作用,是书店的作用,图书馆的作用。

那年,我在纽约Strand书店,我在纽约公共图书馆,我在普林斯顿镇图书馆,我在丹麦城安徒生图书馆,我在加州帕萨迪纳的书店。近年,我去了上海图书馆、闵行图书馆。我只是担心,人们对于阅读的兴趣、阅读的热情,会否有一种退潮一般的渐褪趋势,想来不免神伤。

我时常经过上海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那里曾是我的童年、我的中学时代的精神乐园,我甚至能回忆起图书馆外借处玻璃书架的布局,还有,它那十分美丽的露台,十分经典的大门,以及通向图书馆的那条甬道,当年,甬道两边是新闻橱窗。

然而,我仍然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潮起潮落,书籍、文化、知识,冬去春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一天终会到来。

可以说,我们今天用以充实自己,积蓄底气的,正是书籍,是文化,是知识,书本知识和社会知识。今天,人们经常说,热爱生命,快乐每一天。那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但未必人人皆能如愿,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就在见识,对自己,对世界的正确认识,那是生命的底气。这份底气,这份信念和胆识的基础,就是文化,就是知识。阅读,思考;再阅读,再思考。日积月累,汇成胆识,汇成信念,汇成力量。

我们现在谈的,也许牵涉到的,是一个宏大的主题,是人类生命的不可或缺。

潘光贤荐自《新民晚报》2019年11月21日

猜你喜欢
珠宝首饰底气纽约
纽约地铁突发枪击案
疫情下的珠宝首饰市场营销策略
才华与底气
纽约,纽约!
浅析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珠宝首饰
底气1
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