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心
某县级市的电视台,前不久“无意间”播出一个镜头,市领导风尘仆仆赶到村里扶贫,五保户热情奉上热茶一盅,领导拿着秘书递上的餐巾纸,在盅沿上仔细擦了一圈,方才饮了一口……
这个镜头不到一秒钟,领导不以为意,审看的部门也不以为然,于是就这样播出,却在当地引起了点不大不小的波澜——人们说,这个“喝水”的“细节”,不免使人想起当年邢台地震现场周恩来总理一口喝下的带泥之水,也不免令人想到习近平总书记揭开特困户的水缸,木瓢打水、一饮而尽的“细节”。
其实这类的“细节”,除“喝水问题”外,有一位县委书记还提出过一个“板凳问题”。他向各级干部发问:“我们到群众中去,有的老百姓,家中條件很差,一个板凳还是灰蒙蒙的,你是擦一擦再坐呢?还是就这样坐下去?”
如果说“喝水问题”说了一个“嘴巴问题”,那么“板凳问题”却直指“屁股问题”——这其实就是我们的屁股坐哪里,坐在谁一边的大问题!我们现在有些同志,习惯于坐在机关的交椅上,坐在宽敞办公室的转椅上,甚至还有这样的“一把手”,屁股坐在精雕的红木龙椅上的。还有一些官员,谈笑皆富豪,往来无白丁,热衷于坐在“大户”的盛宴上。他们不喜欢、不情愿去老百姓家的“灰板凳”上坐一坐,喝一盅贫困户的热茶,勉强去了也要“擦一擦”,老百姓看了很生分、很疏远、很不是味,更何况“鱼水情深”“水乳相融”呢——所以说穿凿起来,细节小事切莫等闲看,因为都不是“琐事”,都是反映了“三观”的大事情!
“喝水问题”也好,“板凳问题”也罢,都是细节琐事罢了,但“细节”往往最真实,“细节”往往令人振聋发聩——比如还有一个“拍照”问题,前一阵闹得沸沸扬扬——有领导来到某大学的尖端实验室现场,要合个影吧,年富力壮的官员,依次端坐正中央,而垂垂老矣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们,却全部站在身后。这张照片传到网上,有曰“辛酸”的,也有说“颠倒”的,更有翻出延安时期的几十张当年合影,发现毛泽东同志几乎都站在边上。还有人不由得提起习近平总书记“挪椅子,扶老人,坐身边”的佳话,感佩其尊长敬贤的情怀。
当然,也有人说“公道话”,说那颠倒排座的事,也不是领导一意孤行,那是“工作人员”按规定排好了的——于是,就有有识之士曰,“问题”就出在这里,“延安”为什么没有这种“森严的规定”,没有这种不可移动的“惯例”和那么多“把关”的“工作人员”?可见区区排座位的事儿,小事不小,“细节”不细,这里可隐藏着“深深大义”啊!
当然像“排座位”这样的“大事”,现在也有改变的,比如要发展民营经济了,有的地市开大会,企业家全部坐在中间,局长处长们反而分坐两边。有人说,这个“细节”反映了清新的政风,但也有人说,这样的好“细节”,不要热点过去后“店小二”又重新当回了“大掌柜”,“领导”们复又端坐首席,而企业家们又只好俯首帖耳鞍前马后——但愿这个深藏“大节”的“细节”不要再变来变去哦!
摘自《解放日报》2019年12月11日 小黑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