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孙 洁
家风意味着传承一种基因,意味着延续一种精神。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是领导干部向子女言传身教,助力子女成长成才的“教科书”;也是折射领导干部如何看待社会这个大家庭,如何用权如何律己的“宣言书”。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家庭是每个人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不论时代如何变化,家庭始终同个人发展息息相关,领导干部的家风也始终同个人作风息息相关。家风连着党风,党风关乎民心。领导干部进行家风建设,就是从源头开始,固本培元抓作风,进一步做到治家、治党、治国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只有把握好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思想总开关,才能更好治于一域、精于一业、系于一方,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仍然有部分领导干部在家风问题上“失足落水”,从作风问题一步一步滑向违纪违法的深渊。领导干部身居要位,为人民守业有责,面对各类诱惑自然要坚守好底线。但梳理十八大以来腐败落马的领导干部,有不少干部都是因为家属被巨额利益诱惑“撕开了口子”,进而出现各种父子档、夫妻档、兄弟档腐败,出现领导干部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等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违纪违法问题。家风不正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领导干部好家风的失守就是违反作风纪律的开始,是丧失党性的开始,是滑向违纪违法深渊的开始。良好的家风,能够为领导干部织起一张遏制腐败的“防护网”,也是一张保护领导干部家庭成员的“防护网”,能够强力抵御各类不正当利益的侵蚀;同时,领导干部在面对各类诱惑、风险挑战时,也能从家庭中获得支持和养料,保持“两袖清风”的定力,从根源上实现“防腐拒变”。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庭是人类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无数小家组成一个国家,无数小家的价值理念共同决定国家的兴衰。作为“社会人”,领导干部本质上也不能脱离家庭关系而存在,天然地具有子女、亲属等社会身份。“治人者必先自治”。领导干部服务人民群众,为公共利益“守门”,领导着一方百姓或一项事关人民福祉的事业,备受人民群众关注。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不是自家小事或者私事,同样也代表着公权力的形象。领导干部的家风通过其影响力影响社会风气,进而影响千千万万个家庭。正是由于家风建设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每一个领导干部的家庭建设、家教风气是推动党风、政风、民风、国风持续向好的关键。良好的领导干部家风能够发挥正面榜样性作用,净化社会风气,提振社会精神文明水平;反之,则会助长社会不良风气,使家风与社风相互侵蚀,产生负面外部效应,引发投机钻营、豪夺鲸吞,从而激化社会矛盾,影响党群关系。领导干部对其家人的徇私用权更会直接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背离“治人者必先自治”的原则,直接损害公权力的权威性,直接破坏政治生态。所以领导干部需要重视家庭建设,使良好的家风成为党风正、民风好、国风善的“助推器”。
家风是在家庭教育中价值观念和性格特征代际传承的集中体现,对整个家庭成员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好家风体现了各时代文化的历史缩影,是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家庭关系的深刻思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显示了良好的家风建设,能够为后代留下正确的价值观、财富观,使整个家族在精神上富有,并不断创造新的财富,而不是靠留下来的财产坐吃山空。“俭,德之共也,其在居官为尤宜。精忠报国,非此不完。勤慎立身,非此不备”,则昭示了领导干部从俭为德,勤慎修身的为官之道。家风建设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厚重,领导干部可以在家风建设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给予的力量,也能从一个个如“六尺巷”这样的故事里,窥见好家风、好作风对于领导干部的奠基性作用。反过来看,好家风也为中华民族形成自尊心与自信心提供了精神渊源,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更能与自己的家庭一同作为“发酵”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酵母”,因为身体力行,所以国人自信;因为自信,更多人身体力行。好家风是推动文化自信的“发酵剂”。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权力观是领导干部进行家风建设的第一道思想闸口。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最根本的就是要明确权力来源于何处,理顺权力观与利益观、地位观三者之间的关系。正是由于人民群众将权力赋予党、衷心拥护党,党有义务保障人民利益,为人民利益而奋斗。领导干部在进行家风建设时需要注意到权力观是基础,对利益观和地位观起决定作用,有什么样的权力观,就有什么样的利益观和地位观。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只有正确对待“人情世故的交汇处”和“各种贿赂犯罪的指向点”,才能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不会迷失在利益糖衣炮弹的进攻中,对权力的神圣性有敬畏,始终把握好权力行使的正确方向。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群众观是领导干部进行家风建设的第二道思想闸口。我们党在任何时候都将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人民群众观。这是我们党的立党根本、执政之基,领导干部绝对不能脱离群众、凌驾于社会之上,要始终受到人民群众的监督。所以领导干部在进行家风建设时要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看淡名利,多做对人民、社会、国家有利的事情。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历史观是领导干部进行家风建设的第三道思想闸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观不是虚无主义更不是唯心主义的,而是唯物主义的,内在因素又是历史现象发生变化的决定因素。纵观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一直存在“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规律,脱离群众,家庭式腐败是历代政权衰败规律的开端。领导干部要明确内因是事物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因素,善于抓住历史规律,以史明鉴才能行稳致远。要时刻警醒自己“物必自腐,而后虫生”的生活哲理,明确增强党性修养以及面对外界诱惑考验树立良好家风的重要性。
领导干部要以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重视家风建设,既为领导干部的规则意识提供养分供给,引导领导干部在生活中坚守家规,又使其在工作中遵守法规,发挥榜样性作用。“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修身齐家是领导干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必修课,需要注重克己修身、自我约束的重要性。注重家风建设,以规治家,将家规与党规、法规相互融合,发挥三者之间互相补充、依靠的系统性作用,在严格约束自己的同时也严格要求配偶、子女,与家庭成员多沟通,统一按规矩办事意识,达成不越法规红线原则共识,坚持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的标准,自觉秉公用权,把握“家庭亲情”与“公共权力”的边界和尺度,真正做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困、不为情所惑。
家风建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家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共生、不断深厚积淀。古往今来,很多有关家风家教的历史典故不断流传,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而这些家风故事则经过政治统治者的不断提升,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教育,成为包含倡导仁爱、勤俭、孝道等内容在内的价值观。领导干部要善于汲取其中正确的价值观融入家风建设中,以身作则,坚守家风的传承性,在把握“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历史兴亡规律同时,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以自重、自省、自警、自立的客观态度对待家风建设,做到慎权、慎独、慎微、慎友。
在从优良的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的同时,领导干部进行家风建设更要注重家风建设的时代性。积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家庭成员法治意识、敬业意识、边界意识,做到既有“情”又懂理;做到知法知纪、敬畏人民。目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面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领导干部更要从自身做起,积极修身、齐家,增强党性修养,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接受人民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