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华诗:逐梦“蓝色药库”

2020-02-20 02:12
党员干部之友 2020年2期
关键词:蓝色海洋药物

□ 本刊记者

管华诗院士是我国现代海洋药物研究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从投身海藻提碘新工艺到研制出我国第一个现代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PSS),从开创我国海洋药物学科到编纂海洋药物专著《中华海洋本草》,从创建我国高校最早的海洋药物研究室到筹建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管华诗的毕生情感所系,都在“生命摇篮”的水域深处。半个世纪以来,他在浩瀚海洋中孜孜以求,不断地丰富着中国的“蓝色药库”。

与海洋结缘

1939年,管华诗出生在山东省夏津县管辛庄的一户农民家庭。夏津西有卫运河,东有马颊河两条干流,此地依水而兴、因水而名。管华诗童年最开心的事,就是在河里嬉戏玩耍、摸鱼捉虾。他曾捉了一条鲶鱼试养,但不久便死掉了。父亲告诉他:“虾有虾路,鱼有鱼路,各有各的活法儿。你改变了鲶鱼的活法儿,它就死了。”这让管华诗对河里的这些小生命越发充满了好奇。那些年,他用破旧的瓷盆瓦罐养了不少从河里捉来的鱼、虾、螃蟹、鳖、蝌蚪,光积攒下的能治病的鱼鳔、鳖盖等就在房檐下挂了一长串。

回想童年,管华诗曾深有感触地说:“我带着这些童年的好奇心,渐渐长大成人。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对生命的好奇,对江河湖海的敬畏、崇拜的渊源,成就了从事海洋药物开发研究的事业。”

1959 年,管华诗考入山东海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前身),成为该校水产专业的一名学生。开学典礼上,校领导和专家教授关于校史和学科发展的介绍,给管华诗的内心带来了震撼。他知道,从这一天起,自己便与海洋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学里的系统学习,丰富了他的知识,开阔了他的视野,1964年9月,管华诗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工作的第二年,他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7年,为应对中国的“碘危机”,管华诗投入到海藻提碘新工艺的研究中。两年后,新的碘提取工艺研制成功,并很快产业化,但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每提取1吨碘会产生10吨甘露醇和60吨褐藻胶。大量的甘露醇、褐藻胶的工业出路问题反过来困扰和制约了碘工业的发展。

这个问题,也成为管华诗踏入科技研发的新起点。1971年,全程参与海带提碘产业化的管华诗接受了“褐藻胶、甘露醇再利用”的研究课题。他与课题组成员们一起,先后研制出农业乳化剂、石油破乳剂、食用乳化增稠剂、褐藻酸钠代血浆等多项成果。1978 年 10 月,农业乳化剂、食用乳化增稠剂还双双获得了全国科技大会奖,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属于中国科技界的最高奖励。

进军海洋药物研究

1979年的一天,管华诗在做食品加工试验时,为降低硫酸钡制剂的黏稠度,尝试着添加了一点从海藻中提取的分散剂,没想到黏结现象瞬间消失。这个发现给管华诗带来启发:能解决硫酸钡的黏结现象,是否也可以解决心脑血管疾病中的血液黏稠问题呢?

带着这个问题,管华诗查阅了大量资料,恶补医药学知识。他了解到,当时世界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虽然种类繁多,但疗效均不理想。瑞典、加拿大等国的科学家曾从动物体内提取肝素作为防治心脑血管病的药源,疗效虽明显,但副作用大。肝素的作用和化学结构引起了管华诗的兴趣:能否将有同样分子骨架的褐藻酸改构为类肝素?将研究防治心脑血管病的药源由动物转向海洋植物?此时的管华诗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向海洋探索,研制海洋药物!

1980年,管华诗带领研究小组在海洋生物学、水生生物学、海洋化学、水产品加工等专业基础上,组建了我国高校最早的海洋药物研究室。两年后,管华诗开始了利用分散剂的新药研究。在他的组织下,一个由青岛海洋大学海洋药物研究室研究人员和青岛第三制药厂工程技术人员及有关医疗单位专家组成的课题组成立了。

1985年,管华诗团队研制的以海藻提取物为基础原料的藻酸双酯钠(PSS),通过了山东省科委和卫生厅组织的专家鉴定,并作为省重点科技推广项目迅速投产。这是我国第一个现代海洋药物,也是世界第五个海洋药物,它的研制成功实现了我国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医药行业由陆地生物制药到海洋生物制药的重大转型。藻酸双酯钠(PSS)投产7年后,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临床上治疗脑梗塞症1195例的统计,总有效率高达93%,未发现毒副作用,与研究过程中临床试验观察结果一致,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安全高效药物。迄今为止,藻酸双酯钠(PSS)造福了数以万计的患者,获得国内外大奖近20项,为我国医药工业在国际上争得了荣誉。

在首个海洋药物研制成功之后,管华诗又带领团队研制了降脂新药甘糖酯、抗艾滋病海洋药物聚甘古酯、抗脑缺血海洋新药D-聚甘酯、抗动脉粥样硬化海洋新药几丁糖酯等一系列海洋药物及生物功能制品,并先后投产,取得几十项国内外发明专利。他还开创了我国海洋药物学科,培养了一大批海洋药物研究领域的专业人才;主持编著了我国首部大型海洋药物典籍《中华海洋本草》,开拓了我国海洋中药研究新领域;坚持产学研一体,组建了我国第一个海洋药物工程化、产业化的中心试验基地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放眼国际,筹建了我国第一个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服务海洋强国战略。

躬耕海洋药物研究领域30余年,由于贡献突出,管华诗荣获了迄今为止我国生物医药领域唯一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以及山东省最高科学技术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何梁何利奖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十余项。

打造中国 “蓝色药库”

在管华诗心中,海洋孕育着丰富的药用资源,是一个巨大的“蓝色药库”。开发海洋药物,有望解决人类的疑难病症,是制药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国际海洋药物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海洋药用生物资源成为全球关注的生物医药焦点资源。

早在2005年,管华诗团队就构建了中国“蓝色药库”中的海洋糖库。目前,团队已制备出纯度高、结构清楚的海洋寡糖化合物和糖缀合物600余个,在这些寡糖化合物中,有70%是世界范围内的首次发现,为世界海洋糖类物质的探索做出了中国贡献。海洋糖库的构建,为现代海洋糖类药物的筛选、发现、研制及相关基础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信息资料,尤其为抗肿瘤、病毒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提供支持。

2016年,管华诗倡议并发起的中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在青岛启动。该计划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崛起为目标,以创制海洋新药为导向,汇聚国际一流的海洋药物研发队伍,旨在对海洋药用生物资源进行系统、全面、有序地开发。2018年6月12日,在山东视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听取了管华诗院士关于海洋药物研发情况的汇报。管华诗向习近平总书记报告说,自己的梦想就是打造中国的“蓝色药库”。总书记说,这是你的梦,也是我们的梦,让我们共同来实现这个梦。总书记的话,给了管华诗莫大的鼓舞,“我能够体会到总书记深沉的海洋情怀,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总书记的期望,为实现中国人共同的海洋梦想而奋斗”。

2019年5月,由管华诗率领的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与制药企业合作,成立了专注于“蓝色药库”开发利用的新型产学研合作平台。他激动地对媒体记者说:“我今年正好 80 岁,早该退休了。但是在中国‘蓝色药库’的建设上,我是‘退而不休’的。如果总书记再来的话,我们就说在青岛已经开始了‘蓝色药库’聚集开发模式,实现了产学研一个崭新的合作模式。它不是一个项目,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长期的一个合作的模式,目标是实现‘蓝色药库’的有序开发!”

眼下,管华诗正带领团队在抗肿瘤等多个领域研发新药,并规划实施了多项海洋大健康产业项目。前不久,GV-971获批上市,“蓝色药库”奉献出了抗阿尔茨海默症的新药。“我一直坚信,把我们想做的事与国家需要做的事结合在一起,就能产生巨大的创造力。”管华诗认为,中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创新工程,每个阶段的技术成果都会及时地服务于民生健康,惠及海洋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有国家雄厚的实力做坚强后盾,“蓝色药库”开发的推进速度和力度以及质量都会得到显著提升,“最终一天,我们会实现这个梦想,使真正的孕育在海洋当中的一些产物,造福于全球人类”。

猜你喜欢
蓝色海洋药物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
爱的海洋
蓝色的五月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蓝色的爱
同时并用几种药物需注意:药物之间有相互作用
中西药物
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