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遥是我国北方地区髹漆技艺的主要发源地,平遥漆器流传于北方,是一种高级工艺性质的油漆器具,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是中国北方髹饰漆艺的突出代表。从唐到明、清,再到民国时期,漆器在平遥人的生活中都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
关键词:平遥推光漆器 手推光 艺术特征
一、推光漆器的历史渊源
漆器主要是指采用天然大漆或经过精炼提制出来的天然大漆所涂装饰的器物,漆器工艺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平遥推光漆距今约有3000年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发现漆树的浆汁可以保护物品,便用漆涂于器物上。春秋战国时期,平遥漆器已具雏形,汉唐时期发展兴盛,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明、清时期,随着晋商的起步以及地理位置的优越和商品经济的扶持,平遥推光漆器技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二、平遥推光漆器技艺的传承
漆艺艺术是在继承工艺的基础上,经过几代艺人的钻研和创新发展的,创造出了独特的技艺,描金彩绘、堆鼓罩漆和手掌推光,同时把经济、美观、适用统一起来,表现出巨大的创造才能。
光绪年间,乔泉玉老艺人在工艺上不断摸索,减少了擦色,增添了漆色,吸取了唐、宋工艺的重彩精华,从木胎、灰胎到漆工、画工,整个髹饰过程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在突出形成描金罩漆、擦色特色的同时,展示出了当地鲜明的区域风格,从而发展了推光漆器绘画艺术,使推光漆器的生产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期,为平遥漆艺的承前启后作出了杰出贡献。乔泉玉的得意弟子、现代平遥漆器艺的集大成者薛生金大师,是将平遥推光漆器复苏、振兴、发扬光大的里程碑式人物,创立了独具一格的“乔派”风格,成为平遥漆艺第二代传承人中的杰出代表。他在继承前人传统技艺的同时,大胆创新,和同行共同努力,恢复了已经失传的平遥堆鼓罩漆技艺。他兼取诸地之长,融会贯通,最终形成了不同于别人的风格和流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徒弟,把平遥推光漆的艺术推到了顶峰。
2006年5月20日,这项技艺被列入了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平遥国际摄影节展览期间,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平遥)漆文化艺术节,在全国漆艺界产生了很大反响。
随着国家提倡老工艺的传承,平遥推光漆器技艺成为当地的一种纯手工工艺品,趋向大众化、艺术化、商品化,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与文化效益、社会效益、艺术效益以及旅游效益同步发展。
三、平遥推光漆器的艺术特征
平遥推光漆器的艺术特征主要包括推光漆的制作工艺、绘画艺术形态、装饰图案三个方面。
“推光漆”不是漆的名称,指的是制作漆器的一种特殊工序,推光也就是抛光,推了光的叫推光漆,没有推光的叫罩漆。
推光漆器的胎骨多种多样,有木胎、夹纻胎(又称脱胎)、竹胎等,大部分是以木质为主。制作工序包括制胎、上灰、褙布、裱纸、刷漆,在漆面绘制楼亭、人物、山水、花鳥等,有的配有铜质饰件。清朝以前,平遥漆器以素底描金为主,单纯而富丽;清初开始,以金漆器为主,中期创作了增厚漆层,推出光泽新手艺,层次丰富,技艺独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传统制作过程包括制胎、髹漆、彩绘、打磨抛光、烘干等工艺步骤。它的装饰方法除了彩绘,还有堆漆、镶嵌、描金、描油、雕漆、刻漆和剔犀工艺等。以黑、红二色为主要平面绘饰色彩,单纯而强烈。造型多样,纹饰精美,描绘的题材表现现实生活,格调自由。
漆器外观朴素雅致,漆面光亮,色彩丰富,花纹华美,手感润滑细腻,耐高温,防潮防虫,表现出高度的智慧和漆艺技术的进步。
其中,平遥推光漆盒是平遥推光漆器三大样式中的一种,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制作数量达到了全部推光漆器的一半以上。平遥推光漆器首饰盒就有好几种款式,有长扁形、胖高形,有大中小号,里面大多是用丝绸、棉绒、丝绒进行垫底,防止首饰被磨损,边角和锁扣则是用錾花铜饰件,同时起着修饰作用,首饰盒大多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也可分为多个空间,可放小饰件,盒上的装饰图案题材丰富多样,多来自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民族特色。底漆主要以霞红、墨黑、绿紫、杏黄为主,使用描金彩绘、堆鼓罩漆、刀刻针刻等手法,线条流畅,纹样色彩和谐。其艺术装饰效果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四、结语
平遥推光漆器继承了中国漆器文化和漆器技艺,并在历史的演变中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化研究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平遥县申请的“中国推光漆艺之都”“中国推光漆器博物馆”已经通过了工美协会的考评,预示着平遥漆艺行业开始进入国家前列,平遥推光漆器作为民间手工艺品,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还具有浓厚的文化、民俗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是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如今的平遥推光漆对平遥人来说,既融入了日常,又高于生活,既是历史,又是现在。
(作者简介:侯超,男,硕士研究生在读,云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7级,研究方向:版画)(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