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肾脏疾病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6 例临床分析

2020-02-19 03:39王彩云宋纯东任献青郭庆寅建张翟文生
临床儿科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可逆性水肿抑制剂

王彩云 宋 丹 宋纯东 任献青 郭庆寅 张 霞 杨 濛 张 建张 博 翟文生 丁 樱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 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 450008)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临床-影像综合征,以突发头痛、视觉及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神经系统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以双侧顶枕区可逆性皮层下血管源性水肿为主要影像表现[1]。PRES 的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起病较急、临床表现不一,容易误诊,并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PRES 的影像学检查较为典型,病灶部位主要位于顶枕叶白质,病程大多为可逆性。近年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PRES 报道逐渐增多,而儿童合并PRES 较少。本文回顾分析6 例肾脏疾病合并PRES 患儿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儿科医师对PRES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2015-2018 年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肾脏疾病合并PRES 患儿6 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 例,中位年龄8 岁(3~14 岁)。其中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2 例,紫癜性肾炎(Henoch-Schönlein purpura,HSPN)2例,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及过敏性紫癜(Henoch-Schönlein purpura,HSP)各1 例。6 例患儿均接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包括他克莫司(FK-506)、雷公藤多苷(TW)、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其中3 例患儿应用FK-506(例1、例2、例6),疗程分别为4 个月、2 个月、36 天,发作时口服总量分别为125 mg、60 mg和54 mg,应用后1周查血药浓度均在正常范围。3例患儿应用TW(例3、例4、例5),疗程分别为1个月、8天、6天,其中例3、例4应用剂量均>1.5 mg/(kg·d),例5<1 mg/(kg·d)。例6 是LN IV-G(A)型患儿,采用激素合并FK-506、MMF(总量18g)治疗,即“多靶点”治疗方案。例3发病10天前行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3例足量激素口服,另3例足量激素口服病情缓解后减量,疗程较长。例3 因大量蛋白尿导致严重低蛋白血症(血白蛋白10.6 g/L),IgG下降1.34 g/L,双下肢高度水肿伴腹水、胸腔积液、阴囊水肿、无尿,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基础上,先后予血浆、丙种球蛋白、人血白蛋白输注后抽搐发作。

6 例患儿均为急性起病,发病时均以抽搐伴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3例发作前伴有头痛,4例出现呕吐,2例出现视觉障碍,5例发作后出现短暂的精神行为异常。见表1。

6例患儿均行头颅MRI检查,病变均累及顶叶,5例累及枕叶,同时有3例累及颞叶,2例累及丘脑,2例累及额叶,1例累及左侧小脑半球、左侧基底节区、楔前叶,1例累及侧脑室三角区、岛叶;均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FLAIR呈稍高信号。病情稳定后复查头颅MRI,1 例病灶消失,2 例病变范围较前明显缩小。见图1。

5 例患儿接受脑脊液检查,4 例无明显异常,1 例潘氏试验阳性,白细胞计数2×106/L。例2 因体温无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家长拒绝行脑脊液检测。

图1 6 例患儿首次头颅MRI 图像

6例患儿经止痉、脱水降颅压、降血压、减量或停用免疫抑制剂、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对症支持治疗后,5例恢复至发病前状态,1例死亡。死亡患儿(例5)发作时表现为抽搐持续状态,意识丧失,上肢阵挛屈曲,牙关紧闭,颜面部及四肢青紫,大便失禁,体温35.8℃,呼吸26次/min,心率163次/min,血压130/106 mmHg,经皮氧饱和度63%,鼻腔流出血性液体,反复给予地西泮、苯巴比妥静推及水合氯醛灌肠止痉,约20分钟后抽搐停止。立即行MRI,确诊PRES,予停用TW、激素减量、控制血压及降颅压等。同时急查血白细胞46.2×109/L,血小板48×109/L,血降钙素原1.77 ng/mL,C反应蛋白28 mg/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 080 U/L,谷氨酸氨基转移酶1 335 U/L,肌酸激酶257 U/L,肌酸激酶同工酶191 U/L,乳酸脱氢酶7 950 U/L,血钠124 mmol/L,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RT)4 s。患儿存在脓毒症、多脏器损伤、休克、低钠血症、微循环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经吸氧、抗感染、抗休克、营养支持(血浆及丙种球蛋白)等多种治疗措施,仍抢救无效死亡。

2 讨论

PRES 可累及大脑后部的白质及灰质,因此又名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2]。PRES病因复杂,多继发于较为严重的基础疾病,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常发生于血压急剧升高的患者,如高血压脑病、子痫或先兆子痫、严重肾脏疾病、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器官移植、肿瘤等。另外,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细胞毒性药物如FK-506、环胞素等也是致病的重要原因[3-5]。PRES 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主要有两种学说:脑血流灌注突破学说和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学说[6-7]。

本组6 例PRES 患儿的基础疾病均为肾脏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伴肾损伤,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高血压是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紊乱的主要因素,当快速进展的高血压超过血管自身调节的上限时,就会削弱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脑灌注压不断上升,血脑屏障遭到破坏,血浆及大分子物质渗出到间质内,引起血管源性脑水肿[8]。由于脑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细胞的髓鞘纤维、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构成,结构疏松,因此渗出液更容易潴留在白质;又因交感神经存在于后颅窝,加之椎-基底动脉系统较颈内动脉系统缺少交感神经支配,导致后循环区域脑血管的自动收缩性能下降,故大脑后部区域特别易受高灌注影响[9]。

表1 6例患儿临床资料

FK-506为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其产生的细胞毒性物质可以促进内皮素、前列环素和血栓烷A 2 的释放及调节,直接或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引起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诱发血管源性水肿,导致PRES的发生[10]。近年来对环孢素引发PRES报道逐渐增多。研究表明,环孢素可导致血管病变,对血管内皮细胞有直接毒性,最终仍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7]。故认为FK-506、环孢素引起血管内皮损伤为引发本病的重要因素,是PRES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10]。

TW 是中成药免疫抑制剂,不仅用于成人各种肾病,而且广泛用于儿童疑难性肾病及免疫相关性疾病,其在儿童首次应用剂量多控制在1.5 mg/(kg·d)以内[11]。例5为3岁幼儿,应用剂量虽然较小,但其免疫系统尚未健全,其余2例应用剂量较大,提示大剂量应用TW或者用于免疫系统尚不健全的幼小年龄患儿应警惕本病的发生。目前虽然尚无TW 导致高血压、抽搐等不良反应的报道,但与激素联合应用在PRES 发生中应值得关注。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血管内皮损伤不能除外,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研究。

例6是LN IV-G(A)型患儿,治疗采用“多靶点”治疗方案,激素同时合用FK-506、MMF,近期国内有联合免疫抑制剂导致PRES的报道[12]。MMF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广泛用于狼疮的治疗,但也可因对血管内皮的毒性作用,加之狼疮免疫复合物对血管内皮的直接损伤,两种作用相互影响,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使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产生脑水肿。当然激素、FK-506 及疾病本身导致的高血压也是助推PRES的重要因素。

回顾本组6 例PRES 患儿发病时激素应用情况显示,例3发病10天前行甲基泼尼松龙冲击,3例足量激素口服,另3例足量口服病情缓解之后减量,疗程较长,提示大剂量或长疗程应用激素容易诱发本病发作。

例3 因大量蛋白尿导致严重低蛋白血症,双下肢高度水肿且伴腹水、胸腔积液、阴囊水肿、无尿,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基础治疗之后,IgG下降,给予强化营养支持治疗,血浆、丙种球蛋白、人血白蛋白交替输注后抽搐发作,可能与高血压导致高灌注损伤血脑屏障、免疫抑制剂直接损伤血管内皮,血管通透性增加,输注血液制品后,外渗至血管外导致脑水肿加重有关,提示输注血液制品可能为PRES的诱因。

PRES 影像学改变较为典型,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以双侧大脑半球后部白质对称性受累为主,少数可累及额、颞叶,其他不典型部位还包括小脑、脑干、基底节区等,亦可累及灰质。CT 通常为急诊首选检查项目,表现为双侧顶枕叶片状低密度影,但容易漏诊。MRI是诊断PRES的最佳辅助检查。MRI可表现为T1WI 序列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序列片状高信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升高,呈片状高信号影,提示血管源性水肿,可以和细胞毒性水肿相鉴别,并可反映PRES的预后[13]。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呈高信号,能够检测出早期局灶异常,且更为敏感,对于PRES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PRES的重要特点就是其可逆性,经积极治疗后病灶可以缩小或完全吸收。如果DWI信号增高,ADC值减低,表明已进展为细胞毒性水肿,可能出现不可逆的脑细胞损伤,提示预后不良。研究显示,当两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时,如高血压及应用FK-506治疗,更容易引起严重的细胞毒性水肿,且预后较单纯高血压患者差[14]。本组6例患儿,病灶分布以顶枕叶、颞叶为主,少数累及额叶、丘脑、基底节区;均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FLAIR呈稍高信号,病灶分布及表现与文献相符[15]。

PRES 的治疗强调积极治疗原发病,降颅压、降血压、抗惊厥,以及移除或减少诱发因素。本组5例患儿经积极控制原发病、苯巴比妥或咪达唑仑镇静抗惊厥、甘露醇脱水降颅压、激素减量、免疫抑制剂类药物减量或停用、降血压、抗感染及对症营养支持等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均停止抽搐,血压降至正常范围,无头痛、视物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等症状,基本恢复至发病前状态。其中3例患儿病情稳定后复查头颅MRI,2 例病灶范围均较前明显缩小,1 例病灶消失,病程4~15天。但其中1例患儿因休克、多脏器衰竭死亡。

综上所述,PRES是良性可逆性过程,若发现及时,诊断正确,及时治疗,短期内患者的症状可缓解或消失,影像学病灶也可完全吸收。但并非完全可逆,如被延误也可导致临床不可逆的后遗症发生,甚至死亡。临床上,肾脏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或有长程大量应用激素及同时并用免疫抑制剂等高危因素患者,需警惕PRES的发生,定期监测细胞毒性药物的血药浓度,对突然出现剧烈头痛等症状者尽早行MRI检查以明确诊断,早诊断、早治疗对本病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可逆性水肿抑制剂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加强免疫抑制剂管理的意义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孕晚期胎儿水肿宫内干预及预后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中草药来源的Ⅰ类HDAC抑制剂筛选
超广义k次投影的线性组合群可逆和可逆性
凋亡抑制剂Z-VAD-FMK在猪卵母细胞冷冻保存中的应用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
一种基于曲线拟合的可逆信息隐藏算法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