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欢欢
近年来,随着中国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身边的蓝天越来越多,雾霾天数明显减少了。自《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实施以来,2013年以来,中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重污染发生频次和污染峰值明显降低。根据 《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9年全国空气质量稳中有进,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
然而,随着PM2.5年均浓度的下降,另一个大气环境杀手却走进了人们视线——臭氧污染。在炎炎夏季,晴空万里,看着蓝天通透,但或许就有臭氧污染暗藏其中。
臭氧常被称为“在天为佛,在地为魔”,身份的转变与所处大气层中的位置有关。当臭氧存在于臭氧层时,即距地球表面20-50千米的平流层,能吸收太阳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充当了“地球保护伞”;可当臭氧存在于近地面对流层时,浓度超过正常标准,便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对动植物也会造成损害,身份从“地球保护伞”转身变成了“健康杀手”。
根据生态环境部通报,2019年,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O3浓度同比上升6.5%,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占总超标天数的41.8%,仅次于PM2.5(45%)。“十三五”以来,大部分污染物达标的城市比例在增加,但臭氧污染反弹明显,治理形势严峻。
近地面臭氧通常由人类活动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强烈阳光的高温照射下,经过光化学反应生成,是有害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在夏季,因为日照较强,温度较高,很容易造成臭氧生成。20世纪40、50年代发生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当时造成了大量人口死亡,许多人出现眼睛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便是因为烟雾中含有臭氧、氮氧化物、乙醛和其他氧化剂,滞留市区久久不散,对人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臭氧是典型的二次污染物,污染防治是一个国际性难题。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发生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之后,开始治理臭氧污染。在1971年首次将臭氧污染治理纳入空气质量监测内容,制定并不断修改近地面臭氧的相关标准,推动防治政策更新,但是在近地面臭氧污染治理不断发展的历程中,也遇到一系列问题,臭氧问题长时间处于“边探索,边规划,边治理”的状态。相关专家表示,“臭氧污染防治公认最成功的洛杉矶市,目前臭氧防控也进入了瓶颈期。现阶段洛杉矶的臭氧污染程度与北京相当,比上海和广州更严重。”目前国际城市中,尚没有一个很好的先例可循。
中国臭氧污染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因为甘肃兰州西固出现了臭氧浓度高值,首次开展臭氧调查研究。当时兰州机动车保有量很低,是由于石化企业和发电厂产生的VOCs和NOx,在高原紫外线的作用下,产生大量臭氧。政府组织专家制定了相关防控对策,开展光化学污染的防控。
2020年是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臭氧污染已成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拦路虎”,如何科学有效治理近地面臭氧污染,相关专家表示,精准减排和区域联防联控是臭氧污染防治重要且有效的手段。需要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开展环境空气臭氧污染来源解析工作,制定合理有效的NOx和VOCs减排策略;系统推进臭氧污染科学研究。
臭氧污染治理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工作,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臭氧污染会影响每一个人的健康,同时每一个人又可能是臭氧污染的贡献者。作为普通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做起,减少导致臭氧前体物NOx和VOCs大量生成的行为,养成节约用电、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用水性漆等环保产品进行装修、减少户外烧烤等好习惯,保护大气环境,共守美丽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