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三结合”策略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探索

2020-02-19 13:40刘晓瑞刘荣杰
山东化工 2020年17期
关键词:工科化工专业

刘晓瑞,王 婷,李 平,刘荣杰

(银川能源学院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宁夏 银川 750105)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和质量发展较快,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仍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7年底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对化工与制药类专业的师资队伍提出了明确的条件;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对“全面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构建全方位全过程深融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提出了指导建议。在此大环境下,作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主体的教学团队建设在全国高校如火如荼的开展,提出了诸多建设策略[2-4]。

银川能源学院为提高服务教学能力,全面开展转型提升,全面实施OBE教育理念,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化学工程与工艺是我校最早设立的本科专业,是我校骨干特色专业,属于校级重点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为专业建设的重点内容。

1 团队现状与问题

1.1 专业背景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我校最早申报的本科专业,归属于石油化工学院(2018年调整为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是在区级骨干师范专业石油化工生产技术(高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设置符合宁夏及周边区域发展石油化工的工业发展需求,也符合自治区重点发展能源化工的政策导向,也符合我校应用型、职业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求。2012年9月开始招收,2016年第一届学生顺利毕业,首届毕业率为95%,就业率98%。现在校人数193人。

1.2 团队现状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现有14名教师,学历结构中硕士学位占71.4%,暂无博士学位教师,缺少高学历层级人员;职称结构中副高级职称的占42.8%,高职称人员较少;年龄结构中,45岁以下占85%,属于中青年梯队;双师双能型教师占85.7%;学缘结构中,14名教师100%来自本校之外的其他高校。

1.3 教学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典型的工科专业,实践特色明显,要求任课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还有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我校化工专业教学团队从组建至今,团队建设成果丰硕;但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

①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由于地域和意识的限制,地处西北的银川能源学院与东南沿海教育发达地区的交流较少,教师本身也缺少积极探索的意识,故教学理念陈旧;

②缺乏高学历人员: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为民办高校,从体制和政策上不被博士看好,即使团队成员考取博士后,均跳槽至区内其他公办高校;

③团队组织协调能力欠缺:由于相关政策和机制的缺失,团队组织能力较弱,缺乏有效的机制激发,都各自为战,致使教学成果、教育教学改革实施难度较大;

④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弱:我校建校不到20年,教学骨干均为青年教师,没有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对“新工科”背景下,教学能力明显不足;

⑤教学-科研,教学-生产结合度不高:主要表现为科研成果不能反哺教学,教学中涉及实际生产工艺往往为淡化处理。

除以上几点外,教学团队人员流动较大,课程团队名存实亡。随着体制的健全,这些问题受到重视,2017年化工专业被列我我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进入快速通道。

2 团队建设目标

依据专业建设指南,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团队建设第一阶段2017-2019年度建设目标:通过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建立一支“教学-科研-生产”能力突出、素质过硬的校级一流教学团队。

3 团队建设策略

基于化工专业定位于培养目标,制定了“三结合”团队建设策略。三结合策略是指“教学-科研-生产”三者相结合的综合能力提升。具体策略是教学水平、能力过硬,能主讲1~2门核心课程,副讲1~2门课程;科研水平显著提升,能主持完成区级各类科研项目,能指导大学生参与科研和大创项目;工程实践能力突出,能指导学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具备化工工程师能力。通过提升“教学-科研-生产”能力,将团队打造成一支能上的讲台、下的企业车间、进的实验室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4 团队建设措施

4.1 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能力要求,现本团队教师均为学院骨干教师,基本能主讲1~2门核心课程;但课程建设与改革能力薄弱,授课艺术水平有待提高。后续主要通过校级优质课程评估、放心课程建设、课程教学改革等措施提升教学对课程的掌控力与内涵建设能力;通过校级区、级教学基本功竞赛、公开示范课、教学研讨会等形式提升教师授课艺术。通过建立课程教学小组,集体备课,共同商讨,教学教学经验。

教学能力的提升不仅是授课能力、水平更上一层楼,更需要教育理念、授课模式、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

4.2 科研能力

在信息快速发展的“大数据”背景下,仅仅依靠课本知识很难满足教学需求;科研反哺教学,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发展的整体。要求任课教师的知识库要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由于我校属于民办高校,且发展起步较晚,整体科研条件、水平和能力均需有待提高。对于化学工程与工艺这类典型的工科专业,科研经历及成果能显著提升教师知识水平,授课过程不在乏味、单一。

对于科研能力提升可从以下几点入手:建立学科带头人机制,通过引进或培养1~2专业带头人,形成稳定的科研团队;实施“老带青”机制,一名教授指导1~2名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应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加入科研团队;鼓励与支持教师申请各类科研项目;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学历提升;建立校企科研合作机制,从生产一线找课题。

4.3 工程实践能力

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和敬业精神,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方面能力,能够在化工、炼油、能源、轻化工、医药和环保等领域从事化工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操作、化工产品质量监控、化工生产管理、化工产品开发和化工产品销售等方面工作,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鉴于专业培养目标及“新工科”的要求,教学人员首先应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由于我校化工专业开设较晚,教师均为高校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薄弱。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成为教学团队建设的必要内容。

借鉴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可采取:①利用寒暑假时间,委派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深入生产车间,了解化工生产工艺、技术改造、设备运行及开停车、事故处理等,为课程汲取养分;②团队教师进行职业资格认证,要求教师需具有化工总控工、燃料油生产工的高级资格证、或技师证及工程师证;③参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到生产现场指导学生实习;④引进具有5~10年以上工程背景的中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来校任教;⑤理论任课教师参与实验教学,所指导的毕业论文中需要毕业设计类型题目。

4.4 三结合策略

教学和科研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能力要求,但在“新工科”大环境下,任课教师略显疲惫,对于化学工程与工艺这样的典型工科专业,没有工程实践能力,很难实现“培养出应用型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将最新的科研成果植入到理论教学中,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将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带入课堂,带入实验室。教师的能力提升了,课堂的把控能力也将随之提升,收益的最终将是学生,这是教育的本质。

5 总结

目前,我国中西部各高校的教学团队建设整体落后于东南沿海地区,也缺乏相应的统一建设策略。本文以银川能源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例,提出了“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三结合”策略,从三个方面阐述具体的建设策略;该策略对工科类专业建设具有普遍适用性,希望能对其他工科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具有启发作用。

猜你喜欢
工科化工专业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