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诺奖得主的战疫人生

2020-02-18 06:17候涛
环球时报 2020-02-18
关键词:小白鼠杆菌毒素

候涛

近日,血清疗法用于新冠肺炎的救治引发关注。1891年德国医学家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从耐受过白喉的羊的血清中提取出对抗白喉的抗毒素,创造了医学史上一大奇迹,从此,血清免疫医学被社会普遍接受。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岁至5岁儿童尤其易感,如果处理不及时,患者随时可能窒息而死。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大规模白喉疫情:1613年西班牙经历白喉流行,这一年在西班牙历史上被称为“窒息之年”;1735年,白喉流行病席卷北美新英格兰地区;1856年,美国医生维克托·富尔戈记载下了美国加州白喉疫情,他用酸治疗白喉病人,但不起作用;1878年底,德国黑森白喉肆虐,连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次女爱丽丝公主(注:爱丽丝公主当时是黑森大公夫人)及其4岁女儿玛丽公主也死于白喉。

1854年3月15日,贝林出生于普鲁士王国的一个小村。中学毕业后,他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报考能拿薪水的军医。在早年工作期间,他对微生物与人类疾病之间的关联产生浓厚兴趣,他发现碘仿虽然杀不死微生物,但却可以中和微生物所释放的毒素,这发现使他感到很吃惊。1889年,35岁的军医贝林受著名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邀请进入柏林传染病研究所,担任他的助手。当时,白喉是威胁西方社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人们一提到白喉就万分恐惧。一开始,贝林根据19世纪普遍的防治传染病思路,尝试用氩和汞杀伤白喉杆菌,但均告失败。

在研究陷入困境之际,贝林认识了日本政府公派来德学习细菌学的北里柴三郎,北里柴三郎对中医颇有研究,他建议贝林换个研究思路,用以毒攻毒的医理来攻克白喉。病毒病菌能产生毒素,侵害人和动物,那么肯定就会有一种抗毒素,中和相对应毒素的毒性作用。贝林把白喉杆菌注射进小白鼠体内进行实验,他逐渐发现,原先感染过白喉的小白鼠幸存下来之后,再向它们注射白喉杆菌,它们就不会再度感染白喉了。接着,他进一步发现,这些小白鼠血液里产生了一种物质,它对毒素具有中和作用。由此,贝林想到“抗毒素免疫疗法”,也就是从动物身上提取出抗毒素血清试用于人体。

为了尽快让医学界接受这种以毒攻毒的治疗理念,贝林向德国医学学会展示了他的研究成果。但是,专家们并不认同这种新治疗方法。贝林认识到,要让医学权威们承认并施行“抗毒素免疫疗法”,必须得有相关治愈病例。

1891年12月25日圣诞节,德国柏林大学附属诊疗所儿科病房内有一名感染白喉杆菌的小女孩,她病得很重,奄奄一息。就在这时,贝林来到病房,他征得女孩家人的同意,对她进行一场不寻常的实验治疗。如果治疗成功,不仅这个孩子可以活下来,更重要的是白喉将不再是不治之症,更多的患者能得到治疗。贝林缓缓地将一种新的未经应用人体的药物——白喉抗毒素血清注射进女孩的体内,随后,他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女孩身体的变化。果然不出他所料,耐受过白喉的羊血清中具有对抗白喉毒素的抗毒素,它能中和毒素使之失效,女孩的心脏跳动渐渐由弱到强,昏睡的眼睛又重新睁开了。几天后,女孩康复出院。

贝林知道,他终于成功了。贝林开创了医学史上一大奇迹,血清免疫医学被社会普遍接受,成千上万的儿童因此得救,他也因此被誉为“儿童的救星”。1892年,贝林与法兰克福化学制药公司合作,研究如何批量生产“抗毒素”。两年后,这家制药公司成功研制出白喉疫苗。从此之后,人们对白喉不再谈之色变了。除了白喉抗毒素血清之外,贝林还在努力研发其他血清,他和北里柴三郎等人发明的破伤风抗毒血清在后来的战争中挽救了众多士兵的生命。1901年,诺贝尔奖委员会为表彰贝林的突出贡献,授予他首届生理学或医学奖,“贝林在研制白喉和破伤风疫苗时发现血清疗法,这使医生掌握了战胜疾病和死亡的武器。”

贝林下一个想征服的疾病是肺结核,但这一次他没有成功,反而染上肺结核,当时属于绝症的肺结核病夺去了他的生命,1917年3月31日他在德国西南部城市马尔堡病逝。▲

猜你喜欢
小白鼠杆菌毒素
吃不得啊
十只快乐的小白鼠
What Makes You Tired
为什么许多艳丽的蘑菇会有毒?
小白鼠观察记
转基因植物历史悠久
奇妙的一场梦
认识麻痹性贝类毒素
阴道乳杆菌主要种群异同与健康
谨防食物中的弯曲杆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