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平,黄梅,肖开美
(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人们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等的改变,肿瘤发生率越来越高,中国癌症新发病例增加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化疗是肿瘤治疗的常规方式,肿瘤的全身化疗通常会辅以抗肿瘤药物,如斑蝥酸钠维生素B6,此药的一个不良反应为局部静脉炎。目前,临床常用预防静脉炎的药物为喜辽妥,喜辽妥可改善血管条件[2],还可以改善细胞间质的聚合作用,黏稠度,通透性及水合性,从根本上促进血管的修复[3]。该方法有一定疗效,但仍不能达到患者期望的目标。本研究将87例使用斑蝥酸钠维生素B6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干预组(n=45),旨在比较单模式护理干预方式与多模式护理干预方式在预防静脉炎的效果。
收集本科2018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87例需用斑蝥酸钠维生素B6(规格5 mg/支)抗肿瘤辅助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31例;年龄31-72岁,平均(56±2.3)岁;对照组42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1例,干预组45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患者均输注NS250 mL+斑蝥酸钠维生素B680 mg一袋,输注时间为5天,用药方式为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留置针为林华(Ⅱ-A型),敷贴为林华留置针配套敷贴(6×7 cm),患者滴注斑蝥酸钠维生素B6使用河南曙光的一次性使用袋式输液器。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用药途径、用法、血管条件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
患者在滴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期间沿血管走形外敷喜辽妥,2次/d。
1.2.2 干预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缩短留置针留置时间、滴注药物前后NS10 mL冲管、冷敷、加强血管选择、增进护患有效交流的多模式护理干预。(1)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建议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为3-5 d,但随着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增加,静脉炎的发生也明显增加[4]。因此,我们采用缩短留置时间的方式,将留置针留置时间缩短为2天,如果病员经济允许的情况下缩短为1天,减少感染机会。(2)由于斑蝥酸钠维生素B6的刺激性强,药液可黏附在体内留置针针头周围,采用滴注药物前后脉冲式静脉推注NS10 mL[5]冲管,减少留置针内药液残留,减轻残留药液对血管的刺激。(3)冷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降低细胞活力和细胞代谢,抑制组胺等炎性递质的释放,抑制微血管的通透性,因而可以减轻局部水肿[6],从而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因此我们在外敷喜辽妥30min后,静脉冷敷冰块20 min,冷敷期间注意加强宣教,预防冻伤。(4)有研究表明,穿刺部位在远心端,患者容易发生静脉炎,故不宜选择下肢静脉输液。患者穿刺时应该尽可能选择容易观察、弹性好、容易固定的血管,避免反复穿刺,按时更换输液部位,避免在同一血管上进行长期用药。肿瘤患者长期化疗损伤血管,再加上肿瘤消耗,营养不足,血管条件相对较差,因此每次更换留置针需更换血管,让血管休息的缓冲时间。(5)药液外渗对血管壁伤害严重,容易引起静脉炎[7],由于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多次穿刺损伤静脉;输液过程中患者体位改变使针头移位;或感染、血管 内皮受损、静脉压增高等原因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均可导致药液外渗。因此,需增进护患有效交流,嘱其出现穿刺处周围任何不适立即关闭输液器,及时告知医务人员,让情况得到及时控制,减轻患者不适,减少后续补救工作。
对比2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例数以及静脉炎分级例数占比。评价方法:静脉炎的分级按照2011版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fusion Nurses Society,INS)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静脉炎分级标准[8]进行判定。0级:没有症状;1级:穿刺部位发红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3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4级:穿刺部位疼痛伴有发红,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其长度大于2.54cm(1英寸),脓液流出。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对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例、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在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后发生静脉炎例数比较
表2 两组在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后发生静脉炎分级的例数比较
干预组在采用多模式护理干预后静脉炎的发生例数及发生率都得到了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发生静脉炎的分级程度也具有可比性,干预组发生静脉炎后的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
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常会运用辅助性抗肿瘤药物斑蝥酸钠维生素B6,该药血管刺激性强,主要不良反应即为静脉炎。大部分肿瘤化疗患者会安置深静脉导管,如PICC、CVC、PORT等,用于保护血管,避免发生药物外渗及静脉炎。但是,也有患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如导管费用昂贵、带管不适、维护不便、化疗最后一两个疗程、身体条件不允许等而选择用留置针,而这就为静脉炎的发生带来了隐患。
自从科室大量运用斑蝥酸钠维生素B6之后我们发现发生静脉炎的患者明显增多,查阅药物说明书后得知该药的主要不良反应即为静脉炎。常规的护理是在静脉炎发生之后我们再给予对症的处理,这种事后的干预往往处理起来效果不佳。因此针对此药我们特地运用血管修复药物喜辽妥,预防性擦涂,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后发现静脉炎发生情况得到部分改善,但仍不容乐观。查阅文献得知多种预防静脉炎的方法,于是我们选择部分方法,如缩短留置针留置时间、滴注药物前后NS10 mL冲管、冷敷、加强血管选择、增进护患有效交流的多模式护理干预用于预防静脉炎的发生。经过对比得出多模式护理干预比单纯的护理干预效果更好,静脉炎发生率及发生静脉炎的分级程度也得到明显改善。
发生静脉炎后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也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肿瘤患者本来身体与心理都相对脆弱,无尽的治疗痛苦会降低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多模式的护理干预对于预防斑蝥酸钠维生素B6导致的静脉炎效果明显,患者就医体验得到改善,适合在临床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