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二战初期德国《绿色方案》未实施的原因

2020-02-17 10:39韩英贠志坤
关键词:纳粹德国

韩英 贠志坤

摘 要:《绿色方案》是1937年6月24日纳粹德国针对捷克斯洛伐克制定的进攻行动代号,准备从政治、军事和宣传方面落实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方案,但实质上是一个以武力征服为主的军事方案。纳粹德国征服了奥地利后,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计划很快被提上了日程。但由于德国自身实力不足,加上德国高层的反对,《绿色方案》最终没能成功实施,可还是利用了英法的绥靖政策,采取分裂、瓦解的手段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本文拟对《绿色方案》未实施的原因展开分析。

关键词:二战初期;《绿色方案》;纳粹德国;捷克斯洛伐克

中图分类号:D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0)01-0051-04

一战后,德国内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阶级矛盾重重,希特勒在夺取德国统治权后,逐步建立了法西斯独裁专制,并开始进行侵略扩张。在征服奥地利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邻国捷克斯洛伐克,并制定了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但随着势态的发展,《绿色方案》并没有实行。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绿色方案》没有实施呢?

一、德国自身实力的不足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的综合实力遭到了严重的削弱,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在巴黎和会上被瓜分的几乎崩溃,尤其是《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对德国的军事更是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不仅废除了征兵制,导致兵力锐减,同时还要支付战胜国巨额赔款,相当于二十年的德国国民总收入,如此一来,一战后的德国在欧洲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就微乎其微了。与此同时,德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引发了国内一片混乱,德国法西斯也在各种矛盾中登上了历史舞台。之后,德国的统治权逐步落入纳粹党之手,而希特勒本人随着个人权利的不断变大,力图建立一个“第三帝国”去称霸世界的野心逐渐暴露出来,甚至不惜再次发动世界大战。德国进入了全民备战阶段,积极进行扩军备战。

德国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打破《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军事上的限制,为此,德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1935年3月16日,德国以法国改变兵役法为借口,颁布国防法,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这样,德国在军事战斗人员上就不受和约的限制。1935年6月,英国首先和德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德国武装的合法化。1936年3月德国占领了莱茵非武装区,在以后的几个月中还不断向莱茵非武装区增兵。种种情况表明,德国在摆脱《凡尔赛和约》的制约上一切都那么顺风顺水,朝着希特勒及纳粹德国预想的方向进行,但现实还是很残酷的。

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导致德国经济不景气,在这种条件下进行扩军备战无疑让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雪上加霜。一方面,德国资源的匮乏使得工业生产十分缓慢,钢、铁等工业原料奇缺,加上缺少外汇储备和英法美等国的限制,无法实现大规模资源物资进口。另一方面,在扩军备战上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德国的战斗人员不足,“按照纳粹德国的动员计划,1939年经过动员的野战部队应该达到103个师共210万人,但德国陆军现役和预备役军人实际只有不到190万人,结果只能征召没有受过训练的壮丁和参加过一战的年龄超过39岁的老兵来进行补充。”{2}其次,军队中有丰富经验的军官不足,“到1939年,德国陆军中只有1/6的军官受过足够的军事训练。”{3}最后,可用于发动规模性战争的武器装备和弹药严重不足。以上种种问题都限制了德国军备扩张的速度,可以说希特勒的野心同德国缓慢的军事、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矛盾,这就导致纳粹德国在短期内无法与西方大国相抗衡,且不具备进行大规模战争的条件。

按照希特勒的侵略计划,“在一九四三到一九四五年以前,要实现对奥地利的兼并和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侵占,消除来自东欧侧翼的威脅,”{4}只有这样,才能在不用担心自身安危的情况下进行侵略发动战争。1938年3月12日,纳粹德国完成了对奥地利的兼并,而捷克斯洛伐克就成为德国的下一个目标。

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不同,捷克斯洛伐克是当时世界排名第七的军事强国,经济水平在欧洲位列第四,拥有众多兵工厂,有完整的坦克部队和空军,同时武器生产能力在欧洲也是名列前茅。德国的扩军备战在面临种种困难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不能贸然同捷克斯洛伐克发生规模性的战争,这就是以军事手段为主的《绿色方案》没能顺利实施的原因之一,一切只能归咎于德捷双方悬殊的军事实力。

二、德国高层的反对

与希特勒的激进方式不同,德国高层则希望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应该积极避战以谋求发展或者采取其他非军事手段完成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意图,在此之前,德国应该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工作。但希特勒是极端冒险主义者,他曾在会议上说,“发动战争不能不冒险,四平八稳将一事无成,第三帝国非走战争冒险的道路不可。”{5}其实,希特勒了解德国目前的现状,但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唯一的不同,就是希特勒总是希望利用对自己有利的条件去冒险发动战争。

德国高层则表现的比较保守。德国陆军参谋总长贝克将军不同意希特勒这种激进的主张,他说,“新陆军在一九四二年或一九四三年以前都不能看做是可靠的军事工具。甚至在此之前任何种类的军事行动都不能有所作为。”{6}他认为,贸然发动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战争,会使德国陷入孤立的局面,遭到其他国家的敌对和打压,这样一来德国多年所做的战争准备就会全部付之东流,毁于一旦。的确如此,德国当时所面临的难题使得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战争几乎毫无胜算,这样来看《绿色方案》似乎又是不可取的,事实上,德国的军事、经济状况要比想象中的还要糟糕。

德国高层的这种反对也并非毫无根据,首先,要想打败捷克斯洛伐克,以德国当时的军事实力和资源储备是远远不够的,假设德国发动了战争,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无法进行持久战,因为,直到1939年,步枪子弹、步兵炮弹、炮兵炮弹等常规武器储备均没有达到储备计划的要求,所以,德国在面对强大的捷克斯洛伐克时,不可能在战争中坚持太久,同时还要谨防法国的夹击,并且捷克斯洛伐克还有着坚固的工事。其次,贸然发动规模性战争,势必会引起其他国家的注意,作为拥有一战战败国身份的德国,任何举动都会备受瞩目,发动战争也会遭受到不必要的国际舆论和其他欧洲大国的威胁,很有可能德国的发展会被重新遏制,面临新一轮的打压。最后,捷克斯洛伐克同法国、苏联都签订了互助条约,因此,德国打败捷克斯洛伐克不太容易,即使法国没有履行条约,也会和苏联方面有所冲突,以德国目前的实力,与苏联对抗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甚至德国可能会成为英法反苏反共的牺牲品。

总的来说,德国高层认为发动战争的条件尚不成熟且阻碍重重。希特勒曾经在占领苏台德区之前同德军主要将领因为是否要执行《绿色方案》产生过严重的分歧,德国高层希望希特勒能放弃武力解决捷克斯洛伐克的意图,事实上,希特勒也并没有使用大规模战争去侵略捷克斯洛伐克,而是采取分裂、瓦解的非军事手段一步步蚕食掉了捷克斯洛伐克。德国高层的反对,也是以军事手段为主的《绿色方案》没能实施的另一个原因。

三、利用英法的绥靖政策

德国之所以能在非军事手段下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正是利用了英法的绥靖政策。绥靖政策的出现,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英法两国消极避战的心理导致其害怕发生战争,害怕战火破坏欧洲稳定影响自身安危,所以英法两国在不发生武装冲突的情况下都会选择妥协和让步;另一方面苏联社会主义的崛起让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深感恐慌,纷纷对苏联及社会主义采取敌对态度,想方设法压制苏联以维护自己在欧洲的安全,确保自身地位不受动摇。德国在进行战争准备时,最大的困难就是《凡尔赛和约》的制约,而当希特勒单方面毁约进行扩军和重占莱茵区时,英法等国却选择视而不见,纵容德国,只是进行了口头上的抗议,并没有行动上的阻止。

在应对捷克斯洛伐克问题上,英法两国更是将绥靖政策发挥到了顶峰,希特勒自己也知道,在英法实行绥靖政策的条件下来实施《绿色方案》是最稳妥的,希特勒在了解到英法等国的意图后,不止一次的在一些会议上打着“反对布尔什维主义”的幌子来麻痹英法等国,英国首相张伯伦十分赞同希特勒的“反共反苏”的做法和态度,张伯伦还派他的亲信哈利法克斯会见希特勒,并且向希特勒表明,“只要德国向东方进军并使用和平演进的方式实现对奥地利的兼并和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占领,英国是不会表示异议的。”{7}英国是希望德国可以进攻苏联,对苏联实施军事威胁,所以英法两国才一直纵容德国的发展和侵略,目的是希望德国可以帮助他们消灭苏联。

在苏台德事件中,英法两国虽然在表面上对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表示抗议,一度做出强硬的态度,但还是没有采取实质性的行动。一方面是害怕武装冲突会引起战争,波及到自己的安危,另一方面还是想让德国去牵制住苏联,然后坐收渔翁之利,但不曾想自己却被德国所利用。

希特勒在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中巧妙地利用了英法的绥靖政策,他不止一次的试探英法的态度,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军事威胁,做出一副军事进攻的姿态制造压力,然后向英法施压,而英法又将压力转嫁给捷克斯洛伐克,最后捷克斯洛伐克被迫投降。同时,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准备,希特勒再次向英法表明自己“反苏反共”的态度,让英法完全信任德国,相信德国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反而会帮助他们压制苏联,这就是希特勒给英法制造的假象。总的来说,纳粹德国在英法两国绥靖政策的“掩护”下成功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在《绿色方案》没有正式实施之前就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四、制造事端和内部瓦解

有了入侵奥地利的经验,希特勒在避免采用军事手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问题上显的游刃有余,首先先将被侵略的国家孤立起来,然后寻找机会各个击破。希特勒本人也承认,“侵占捷克斯洛伐克,不可采用一次行动来达到,要逐个逐个地把它们吃掉。”{8}那么,德国是如何孤立并击破捷克斯洛伐克的呢?

制造了苏台德事件。苏台德事件是发生在1938年捷克斯洛伐克和纳粹德国之间的一次冲突,原因是双方对苏台德地区主权的争夺。苏台德区大部分人是德国人,捷克斯洛伐克在独立后将苏台德区占为己有,从1933年开始,苏台德德国人党不断的进行分裂活动,当时只是小范围的分裂活动,但希特勒很快便利用了这个矛盾,并逐步渗透到这场运动之中。希特勒通过对苏台德德国人党头目汉莱因的扶持,利用该党加快进行对苏台德区的分裂。

有了希特勒的支持,1938年4月24日,苏台德德国人党“要求在苏台德区建立一个德意志区,实行完全自治,全部官职由德意志人担任,释放被关押的政治犯等”,{9}遭到了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拒绝,但迫于英法两国的压力,接受了汉莱因的谈判,满足部分要求,但苏台德区不能自治,此时汉莱因却终止谈判并向德国求助。希特勒为了给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制造压力,便命令部队开往捷克斯洛伐克边境,并寻找合适的时机实行《绿色方案》,但结果并未发生军事冲突。随后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进行动员,试图与德国进行对抗反击,1938年5月,捷克斯洛伐克爆发了“五月危机”。

英法兩国担心德捷冲突会引发战争,想方设法稳定局势。法国宣称,“如果德军入侵捷克,法国就要履行1924年法捷同盟的义务,”{10}英国表示支持法国的立场,苏联也表示援助,希特勒没有看清英法的真正意图,害怕两面作战,在这个时间点上同英法作战是极其不明智的选择,于是出于各方的考虑,被迫决定停止活动,撤出德捷边境的部队,不敢贸然实行《绿色方案》发动战争,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实际上,英法的所作所为,不是为了捷克斯洛伐克,它们之所以对德国采取强势的态度,是害怕欧洲境内会发生武装冲突,进而导致战争,目的是为了阻止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动用武力,在避免武力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德国的要求,以达到欧洲和平的目的,只不过德国的所作所为,从来都不是为了和平,这只是英法的一厢情愿罢了。随后,英国向法国表示,“法国政府不应根据英国政府的声明,就以为英国会立即与法国采取联合一致的军事行动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免遭德国的侵略。”{11}同时英国向德国透露,“英国不想为捷克斯洛伐克牺牲一兵一卒。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是动用武力的,都会得到同意。”{12}这样一来,相当于默许了德国的所作所为,希特勒在英法两国面对“五月危机”的表现中了解了英法两国的真实态度,这次希特勒并不打算以武力去征服,而是向英法两国施压。1938年9月12日,希特勒再次将部队集结,而英法两国抱着消极避战的心态威胁捷克斯洛伐克,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尽快给予德国答复,此时的捷克斯洛伐克不堪重压,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只能任人宰割,这样一来,德国就首先达到了“孤立被侵略国”的目的。

1938年9月21日,捷克斯洛伐克被迫同意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随后,在1938年9月29日,召开了慕尼黑会议,在会议上,英法两国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企图换取“和平”,在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同德国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在德国的控制下,斯洛伐克政府成立,而捷克斯洛伐克也被瓦解直至灭亡。

德国在夺取苏台德地区主权和灭亡捷克斯洛伐克的整个过程中,没有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武力威胁,而是利用了英法两国向捷克斯洛伐克施压,采取分裂、瓦解的手段,从始至终《绿色方案》都没能实施。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一战后德国实力的严重衰退,扩军备战困难重重,导致德国的军事实力弱化且准备不足,再加上德国高层的反对,致使《绿色方案》没能实施。但希特勒在了解到英法的真正意图后,巧妙地利用了英法的绥靖政策,不断的制造矛盾,从内部分裂、瓦解了捷克斯洛伐克,在没有动用武力的情况下完成了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达到德国预想的目标。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德国的军事实力随之大大增强,侵略野心更加膨胀,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整个世界被卷进战争深渊。

——————————

注 释:

{1}黄玉军.英法对德国的绥靖政策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J].济宁学院学报,2013,(01):124.

{2}{3}{7}杨晓杰.纳粹德国缘何提前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J].军事历史研究,2001,(01):119,119,121.

{4}-{6}{8}梁卓生.德国法西斯为什么提前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J].世界历史,1979,(06):22,24,22, 26.

{9}-{12}黄玉军.英法对德国的绥靖政策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J].济宁学院学报,2013,(01):127.

参考文献:

〔1〕(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2〕(英)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宋元元.一九三八年捷克斯洛伐克“五月危機”及贝奈斯政府的应策[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4〕刘飞.纳粹德国时期的苏台德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5〕梁卓生.德国法西斯为什么提前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J].世界历史,1979,(06).

〔6〕杨晓杰.纳粹德国缘何提前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J].军事历史研究,2001,(01).

〔7〕申波.慕尼黑协定[J].世界知识,1979,(17).

〔8〕何抗生.试论捷克斯洛伐克“五月危机”的起因[J].华中师院学报,1985,(03).

〔9〕黄玉军.英法对德国的绥靖政策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J].济宁学院学报,2013,(01).

〔10〕洪聚堂.慕尼黑协定产生的根本原因及其后果[J].西北师大学报,1988,(04).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An Analysis on the Causes to the Failur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reen Scheme" in Germany in the Early World War II

HAN Ying  YUN Zhi-kun

(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Culture,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Abstract: The "Green Program" is the code of attack for Nazis against Czechoslovakia on June 24, 1937. It plans to implement the plan for attacking Czechoslovakia from the political, military, and propaganda aspects. However, it is essentially an armed conquest. Military program. After Nazi Germany conquered Austria, the plan to invade Czechoslovakia was soon put on the agenda. However,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many reasons, the "Green Program" failed to be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but it also took the means of splitting and disintegrating to invade Czechoslovakia.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unimplementation of the "Green Program".

Keywords: Early World War II; Nazi Germany; Czechoslovakia; "Green Program"

猜你喜欢
纳粹德国
二战中的档案文化遗产保护
浅谈苏德战争期间纳粹德国的军事部署
从小说《第七个十字架》出发,浅析纳粹德国时期的人性
以纳粹德国为例论极权主义的起源
理性的狂热:浅析纳粹德国对内宣传的种族主义理论
胜利时刻
纳粹德国精神动员的特点初探
纳粹德国原子弹计划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