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间到底要比什么

2020-02-17 10:39郭光文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科级阿Q贪官

郭光文

“和尚动得,我动不得”,《阿Q正传》中的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鲁迅先生用这句话把阿Q“比烂比下”的丑陋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谁能料想,时至今日,“阿Q谬论”不仅没成为历史尘埃,还有了新的表现。

“要查,每个人都有事”“比我问题严重的多的是”……在纪检部门近年来查处的案例中,不少问题官员就存在这种寡廉鲜耻的“比烂”心态。面对组织的调查,不是去反思自己所犯的错误,而是反过来抱怨组织,以别人的“大惡”来为自己的“小恶”开脱。如,有的贪官在职级上与高的“攀比”,一般干部与科级干部比,科级干部与处级干部比,处级干部与厅级干部比,厅级干部与省部级干部比,这些人比上比下,比出来的结论是“你贪我贪他贪,大家全都在贪”;有的贪官在数量上与金额大的“攀比”,贪了几十万元和几百万元的与贪了几千万元和上亿元的比,这些人比大比小,比出来的认识是“我贪的是人家的零头,根本用不着小题大作”:有的贪官在事实上与问题多的“攀比”,“我查来查去就是一点经济问题,不像人家什么问题都有”,这些人比多比少,比出来的感觉是“他人属于作恶多端,自己只是白玉微瑕”。对这种丑态百出的“比烂”现象,不能熟视无睹,任其自由泛滥,特别是对其危害,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并加以防范和抵制。

相互“比烂”,比低了做人的基本品位。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无数革命先烈和英模人物,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方志敏位高权重,执掌公款万贯,可被捕后敌人搜遍了他全身,却没找到半个铜板;孔繁森官至地委书记,经手的钱财数以亿计,当他因公殉职后,人们发现其在银行没有分文存款。我们一些人在廉洁问题上,不是去跟这些英雄模范比清廉,而是去与那些贪官污吏比腐败。这种是非不分、美丑不辨,我烂、你也烂,甚至更烂的想法,其本身就把自己的人格品位定位在等而下之的档次上。

相互“比烂”,比乱了人们的是非观念。一些人之所以挖空心思而又厚颜无耻地相互“比烂”,究其原因是用错误的评判标准为自己的问题开脱,用“更烂”的对比寻求自我安慰。这种心态一旦蔓延,势必会混淆世人的正误界线,扭曲人们的是非观念。因为,在这种“比烂”观念的驱使下,一个道德缺失的人,常常不仅不会内疚,相反地还会觉得心安理得;往往不仅不会悔过,相反地还会感到自己吃亏。

相互“比烂”,比坏了社会的良好风气。“比烂”心理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危害性,一些人自己心灵藏污纳垢,把别人也想得与自己一样龌龊。有了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看问题必然本末倒置,看社会就会一片昏暗。同时,由于相互“比烂”者秉持的“不是比着看谁比谁更好、有没有比我更优秀的,而是比着看谁比谁更坏、有没有比我更难堪的”的心理逻辑,极易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

心态一反,全盘皆谬。我们今天反对“比烂”,并不是简单地否定工作和生活中的正常比较。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比”作为一种鉴别事物的重要方法,是无可厚非的。所以,根本的问题就在于我们“跟谁比”和“比什么”。俗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上不足当思对标看齐,比下有余不宜心安理得。我们反对的是玩世不恭、自甘堕落的错误比照,我们提倡的是锐意进取、奋发向上的正确比拼。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要比就应与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比,与领导干部的责任和担当比,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盼比,与先进典型的奉献和贡献比,这样才能比出好的作风、好的生态、好的形象。

猜你喜欢
科级阿Q贪官
阿Q和老A
勃利县 实行“三制两挂钩”管理科级干部
富裕县 科级班子和科级干部考核“严”字当头
沈鹏《读鲁迅〈阿Q正传〉(四首选二)》
特赦,对贪官说不!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科级干部培训需求研究——以中共南宁市委党校为例
最美贪官
贪官转世
论描写辛亥革命之于《阿Q正传》的意义
阿Q“国民劣根性”的误植与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