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

2020-02-17 05:07胡志民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人文学科医学生人文

胡志民

一直以来,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高尚职业精神,践行着全心全意服务人民健康的根本宗旨。在每一次与重大传染病的抗争以及对每一个生命的救治中,广大医务工作者所展现出的家国情怀、职业操守与责任担当,那些医者仁心的光辉形象和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无疑成为新时代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生动案例和珍贵教材,为人们创造了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尊重生命、维护健康的精神财富。

一、新时代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

医学是一门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为一体的学科,是最富有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学科。医学的本质是生命健康的维护以及对人的尊重关怀。医学不仅是单纯的科技,更是对患者的同情、照顾和安慰,是人道主义的关怀[1]。正如美国医学博士特鲁多墓志铭上写道:“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医者,仁术仁心者也”。医务工作者是医学使命的践行者,是生命和健康的守护者,不但要掌握精湛的医学专业知识技能,更应具备高尚的人文素质。人文素质是指由情感、知识、观念、能力、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个人的内在品质,是人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个人文化修养、精神道德与价值观念[2]。人文素质是医务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正所谓,“大医精诚,始于心诚,成于精湛”。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因此,对于医学生的教育,不但要重视其医学专业教育,更要重视其人文素质教育;两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同发展,缺一不可。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从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行为等方面入手,使医学生能够具备人文知识、彰显人文精神、外化人文行为[3]。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人民获得感日益增强,人民尊严感显著提升,人民的卫生健康知识亦得到很大程度普及。近年来,党和政府对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要求与期望。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18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这些政策文件均强调加强医学人才的德育、价值观培育、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医德培养、职业素质教育、“珍爱生命、大医精诚”的救死扶伤精神培养等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因此,开展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是医学本质的内在驱动使然,更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对医学教育发展提出的现实和必然要求。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医学生正确理解与把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树立“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增强对患者同情心和责任心,增进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提升职业素质,提高职业责任感、价值感和成就感,自觉肩负起治病救人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神圣使命。

二、当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矛盾冲突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4]。问题的出现固然是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即是部分医务工作者人文素质欠缺、人文关怀不够、医患沟通障碍等造成的。因此,从医学教育角度分析,要深层次挖掘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做到关口前移,有的放矢,标本兼治。

我国研究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综合起来,我国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存在如下问题:(1)医学教育理念转变不到位: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在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与价值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不少高校在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方面也做了大量努力和实践,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医本文末”和“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精神”的思想倾向[5]。(2)人文社会学科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相对薄弱:我国医学院校中,医学人文学科师资队伍、辅导员队伍总量不足,缺乏相应的培训与提升,激励保障不足。相对于医学专业学科而言,人文社会学科相对边缘化,处于劣势地位,学科建设支持力度不足[4]。(3)课程设置布局失衡:医学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设置不均衡、不协调。医学人文课程相对较少,学科范围有限,多作为选修课程;而且学时相对不足,多在低年级或本科生中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未贯穿医学生培养全程[6,7]。(4)教学内容和方法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有些人文课程内容相对老化,没能与时俱进更新;人文学科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学生缺乏兴趣;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现实案例及实践教学,难以把所学医学人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影响人文课程教学质量[8]。

三、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肩负着将医学生培养为具有家国情怀、职业精神和责任担当的未来医务工作者的重任。因此,要坚持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医学生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医学生将预防疾病、解除病痛和维护群众健康权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真正使医学成为有情怀、有温度的科学。为此,针对当前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如下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

1.转变教育理念,推进人文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国家层面对医学人文教育已做部署安排,关键是推动落实。因此,医学院校的领导与管理层、教师队伍和医学生等要全员动员,真正转变观念,树牢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双轮驱动、协同发展的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理念,彻底纠正“重医轻文”的认识倾向,调整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从政策引导、制度设计、工作安排等方面确保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相互支撑。

2.加强师资与学科建设,打造人文教育主力:医学院校要单独设立人文学科教学研究机构;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途径,积极引进人文社科专、兼职师资,扩充人文教育师资队伍,同时加强师资医学人文和医学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加强医学人文教师与医学专业教师交流互动,增进专业互补性,找好医学专业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的结合点,促进医学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融合发展。从项目申报、经费资助、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倾向,加强人文学科建设支持力度,教研相长,促进医学人文学科发展。另外,还要有效协同、打造精干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与专门人文学科师资形成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合力[6]。

3.强化人文课程建设,构筑人文精神培养主阵地:坚持思想政治和价值引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作用,引导医学生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人文课程设置,将人文课程教学贯穿于医学生培养全过程,并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与临床实践,合理安排人文学科相应课程,做到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做到“人文课程”和“课程人文”紧密融合,发挥协同效应。例如,在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内容,让医学生及早感受医患关系,培养沟通能力和人文情怀。增加人文课程课时,丰富人文课程教育内容。除医学心理学、伦理学、卫生法学等传统医学人文课程外,更多纳入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人口学等人文学科,增加医学史、医学文化、医学名家、社交礼仪、人际沟通以及新医改等内容,拓宽医学生视野,加强人文修养,展现人文关怀温情,降低医患沟通障碍。

4.创新人文教育方式方法,增强时代感与实效性:改变单纯课堂讲授式教学方法,运用PBL、叙事医学、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慕课等教学方式方法,真正使医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主角,让医学人文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强化医学人文实践教学,增强人文教育现实感。例如,组织医学生参加遗体捐献见证、伦理审查旁观、法庭观摩等实践教学活动。注重结合实际,开展沉浸式人文教育[9]。例如,在参加解剖学课程前,向大体老师(遗体捐献者)默哀致敬,进行尊重生命、奉献医学的人文教育;再如,在当前疫情防控中,积极引导医学生通过写作、绘画、歌曲和视频形式等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致敬,弘扬他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的同时,自身也增强了未来从事医务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收获了价值感、荣誉感。

5.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医学生责任意识和职业精神、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积极发挥实践育人作用,例如,利用医师节、护士节及重要健康相关纪念日等契机,组织医学生积极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咨询义诊等为民活动,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医学生到老少边贫和西部地区,访基层,进社区,到养老院、精神卫生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等机构,开展调查研究、志愿服务、健康咨询、公益宣传、卫生服务、关爱帮扶、送医送药、支教支农等活动,使其真正了解我国医疗卫生状况,知晓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进一步加深对我国国情、社情、民情的认识与理解[6]。这些社会实践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必将转化为他们提升医学人文素质的动力源泉。

6.注重文化引领,营造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氛围:良好的医学人文教育氛围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校园文化建设,从宣传展示、到参观访谈、再到社团建设等,努力营造浓厚的医学人文氛围,创造医学生成长的人文环境[10]。注重发挥职业榜样作用,使医学生在医学大家的感染与熏陶下、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树立职业精神,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提升人文素质。打造校园精品人文活动,例如,通过开学典礼宣誓、毕业典礼授帽等仪式强化医学生职业使命与担当;从大师讲坛中追寻奋进的力量和感悟人文情怀;在诵读经典中吸取精神营养;在致敬先贤中传承奉献与责任等。总之,通过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着力培育医学生的仁爱情怀,传递医学人文精神理念,提升医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新时代赋予医学教育新使命,新使命召唤医学生新精神。这种新精神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的有机统一。因此,医学教育界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在实际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施路径,为我国培养造就具备新时代新精神的医学生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人文学科医学生人文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别再这样为人文学科辩护了
人文绍兴
再论哲学人学的学术性质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
人文社科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