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2-17 22:33:20张艳新
医疗装备 2020年4期
关键词:达标率低血糖血糖

张艳新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 (天津 301800)

糖尿病为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起病隐匿,好发于肥胖与超重患者中[1]。有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诱发的并发症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临床研究发现,对血糖进行密切监测及有效控制能减少与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但降糖治疗期间患者会出现低血糖反应,若不提高重视,严重时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严格的血糖控制不仅能减少慢性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还可以改善预后[3]。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指的是借助葡萄糖感应器对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进行监测,进而间接反映血糖水平的一项技术[4]。这种监测技术能够提供可靠、全面且连续的血糖水平,便于医护人员了解患者血糖波动情况,及时发现低血糖与高血糖现象[5]。本研究主要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65~85岁,平均(74.26±6.95)岁;病程3~9年,平均(6.28±2.49)年。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66~84岁,平均(74.38±6.71)岁;病程3~10年,平均(6.18±2.0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1)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病程>2年且临床资料完整;(3)无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肝肾功能不全、全身系统性疾病;(4)术前不服用安定类、镇静药物;(5)患者对研究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近期病情出现明显变化患者;(2)配合度低下患者;(3)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患者;(4)精神疾病、听力障碍患者;(5)应急状态、感染患者;(6)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指尖血糖检测:于患者三餐前、餐后2 h、睡前,以及清晨空腹时,检测其血糖水平,持续检测3 d,结合检测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合理调整。

观察组采取动态血糖检测:采用由美国Minimed公司提供的CGMS进行血糖监测,血糖监测仪由连接管、记录盒及探头组成,在监测前,将探头插入患者皮下,促使皮下细胞液内葡萄糖出现化学反应,进而产生电信号,CGMS的记录器每间隔10 s接受1次电信号,待转化成血糖值后再存贮,每日记录器可存贮288个血糖数据,其存贮的内容还包括患者运动、用药及饮食等情况。(1)完成CGMS安装后,告知患者沐浴后选择仰卧位,于其脐部5 cm部位消毒,再进行穿刺处理;于助针器上安装探头,所有操作均严格遵照无菌原则进行;助针器打好后拔出导引针,清除警报后连接探头记录盒;正常电信号处于20~200 μV,<20 μV或>200 μV则报警,需对信号观察10 min,信号>200 μV提示可能有应激反应;使用3M胶布固定好探头,其后初始化CGMS,1 h倒计时,初始化完成后测量1次指尖微量血糖值,于动态血糖仪中输入血糖值。(2)管理安装CGMS:于患者胸前佩戴仪器,妥善固定管道,避免受压、扭曲与牵拉,将交接班工作落实到位,按时巡视,检测探头,了解其是否脱落;仔细观察患者穿刺部位,观察是否出现红肿、渗血等。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血糖指标:低血糖持续时间、高血糖持续时间、血糖平均波动幅度和血糖最大波动幅度。(2)比较两组1周内血糖达标率。(3)比较两组低血糖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血糖指标

干预后,对照组血糖指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aP<0.05

2.2 1周内血糖达标率

观察组1周内血糖达标49例(98%),对照组达标38例(76%),观察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低血糖发生率

观察组低血糖发生1例,发生率为2%,对照组低血糖发生13例,发生率为26%,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各脏器功能逐渐减退及萎缩,因此对各类刺激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葡萄糖耐受情况不断增加[6];加之受胰岛素外周抵抗等因素的影响,耐糖量将显著降低,血糖波动情况增加,因此出现高血糖和低血糖症状的可能性较高[7]。经查阅资料发现,血糖大幅度波动是引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键原因[8]。即便患者餐前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已达标,但通过CGMS仍能发现90%左右的患者餐后出现高血糖症状。

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不稳定且把握难度大,常规指尖血检测是一种点式血糖,无法获取全天信息,并且容易遗漏无症状性低血糖,这对掌握患者病情十分不利,还会增加治疗的难度。有学者指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CGMS监测,能为患者饮食计划、用药方案及运动方式的制定与调整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帮助患者血糖达标,积极预防并发症[9]。CGMS是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中的理想手段,能发现许多常规监测方法无法发现的问题,进而为临床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提供可靠信息;CGMS采集的信息能传送到计算机内,生成血糖图谱,显示在计算机中,便于医护人员查看;另外,这种监测系统还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无误以及极小无感觉损伤等优点,因此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血糖指标均好于对照组,1周内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应用CGMS能良好控制患者血糖波动,进而加速血糖达标。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观察组,进一步表明与指尖血糖监测相比,采用CGMS的临床价值更高,能及时发现患者表现出的低血糖状况,进而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这一结果与陶晓明等[10]研究结果相似。CGMS属于新型技术,能对低血糖的发生进行动态监测,进而积极预防低血糖事件。

总之,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CGMS的监测效果较为理想,能及时发现低血糖,控制血糖波动,提高血糖达标率。

猜你喜欢
达标率低血糖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6:34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陕西省地下水水位考核情况
中国水利(2021年7期)2021-04-02 23:52:07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饮食保健(2019年2期)2019-01-17 05:35:44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30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妇女之友(2016年11期)2017-01-20 20:02:31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哈尔滨医药(2016年3期)2016-12-01 03:58:29
猪的血糖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