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体现

2020-02-17 19:26杨菁菁李兴泽杨若琦
四川水泥 2020年4期
关键词:空间设计以人为本人性化

杨菁菁 李兴泽 杨若琦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 541006)

1 建筑与人的关系探讨

古希腊智者派学者普罗泰戈拉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西方早期的一种人本主义思想,到了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思想又被人们用作反对中世纪神权统治的手段,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思想也被称作“人文主义”思想。在20 世纪50-60 年代兴起于美国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文主义学派,与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分道扬镳,形成社会学的第三思想。

此理论体现在城市改造发展的过程中便直接是城市价值的判定从粗俗功利主义向理性人本主义的转变。工业革命前,城市的价值是通过其物产、人文景观表现出来的。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社会经济的产业布局,加速了科学技术的社会化,而且改造了城市,提升了城市的工业和商业的主导地位,人们对城市价值的关注更多地集中在国民经济层面上。这导致了城市环境的恶化,误导人们以“生产第一、生活第二”的准则去审视自身的生活、生存空间。

现代城市设计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内容视为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观念已然演变成国内外城市设计的主流,这应是与过去种种以神、上帝或是公权力、上帝或是公权力、金钱等为指导的城市设计思想相比,应是一个巨大进步。当代城市设计的主流应是:方法论境界更趋于“人性”,管理手段都更趋于先进以及科学。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越发能感觉到,在现有景观设计中因为过分强调建筑设计的装饰而忽视建筑设计与人群之间的协调关系的病态;以及建筑设计与人之间欠缺“情感交流”的尴尬场面。处于空间中,人或感压抑、空虚、抑郁或是焦虑,幸福感无法得到满足。追其根本,都是空间设计之初没有更好的考虑到“人”处于空间之中的感受。而空间设计“以人为本”即人性化的景观设计,这应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追求的总体目标;应是设计发展的更高阶段;与此同时还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2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即人性化设计,人性化还要求以人为中心,注意提高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求及社会应该的动态唯物辩证法设计。 “以人为本”的人,并不单指个人,更指社会群体、该空间的受众人群。同时在王琥《设计史鉴》一书将传统思想产生归纳为“宝塔式”结构。任何主流文明形态的形成,都不可避免地遵循着一种模式:“自然环境—生命内容—文化品质”,因而在以人为中心的关键问题上,亦应包含合适的坏境、自然、社会等等诸多因素。

3 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认识

城市公共空间具有分布广、容量大等特点,这也使之成为链接城市与居民之间的重要桥梁。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具有多层次、多含义、多功能等特点,在它们的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下而形成一个立体交叉的结构体系,往往集聚人们的交往、休息、游乐、购物、餐饮、教育、健身、文化活动融于一体,是人们社会生活开展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也是体现一个城市综合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载体,这里沉积着世世代代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更是城市形象工程建设的重点,是提升城市影响力重要组成部分。

好的公共景观设计,能够使受众人群富有认同感,除去对于城市民间文化的承载与传播的作用之外,亦能加强人与坏境的时效性,从而进一步强化人的精神风险意识。

4 我国当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现状问题探讨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数量增速加快,各城市的基础设施获得了进一步的完善。一些大城市在原有的公共活动空间的基础之上展开了整治、改造,让之为城市的空问坏境增光添彩。

面对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所存在的现实生活关键点,“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思想观念的体现应该实践于将来的城市公共空问建设之中的。在城市公共空间组织中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准则,时时思考何种的设计应应是民众、大众群体所真正需要的以及怎样经由设计实践尽力加以妥善解决,以求得更好的满足人们在空问之中的其本质需求。

5 以人为主体的城市公共空间

公共空问的设计战略目标不是迎合少数人的口味,更多的应应是一个大众参与并且随着社会、人文的变化而是不断变化的一个过程,更应应是为城市带来新的具体内容、新的生活方式。而如何让一个空间更好的服务于人,这是现有设计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也是未来设计需要广泛考虑的。

5.1 安全保障设施的人性化关怀

安全措施是景观设计应着重考虑的问题,它体现着对人性的关怀。人有基本的生理层次需求和更高的情绪层次需求。设计时应当依照使用者的年龄、民间文化层次和喜好等等自然特质,例如依照居民喜静、儿童好动来划分基本功能分区,以满足各异使用者各异的需求。

5.2 特殊人群(妇女、儿童、老人及残疾)的人性化关怀

有几种人群常去公园或者喜欢去公园,但他们的需要却常不被理解或不能很好地在公园设计中得到体现。公园使用者中的退休者和老年人,在内城和老郊区的邻里中,老年居住者人数不断增多,他们孤独而且对生活感到厌倦。对他们来说,踏出孤零零的小房间、住宅区到周边的风景区中去消磨时光应是一种较受欢迎并且花销很小的短期休息。

5.3 植物景观设计中的以人为本

植物景观设计应更多的顾及“人”,任何树木景观都应应是为人而是设计的。园林植物、园林物质空间形态的完成并不是坏境设计的目标,它最终应当为人的生活服务,表现出该“以人为本”的准则。这个“人”并不只是生理学意义上的人,而是社会的人,有思想和有感情的人,是需求层次丰富的人,是处在特定文化环境中的人。因此,“以人为本”的原则应是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

5.4 景观设计还必须掌握心理审美知识

譬如风景区里面座椅的安排,仅仅考虑它们的材质以及高度已经不能适应人的需求,还应该更多的考虑座椅靠背的朝向、座椅长度等等特性问题。比如,人也有喜爱看他人而是不太希望被人看的情绪,因此朝向的问题还十分关键。此外,人们在广场和公园中行走都有抄近路的行为心理,我们常常见到绿篱和栏杆被人为割裂的缺口,草地被踏出的一条小径,种种问题也都是因为设计之初上对于交通设施流动迈向缺少精确的尺度判别所导致的后果。

综上,“以人为本”在建筑设计空问当中的彰显,是一个繁杂、长久的运用过程,对于将来设计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6 结语

“人性化”是历史发展进程所遗留下的一大问题。面对愈发强调“人性化”的未来社会,城市空间设计似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立足于当下,将空间与人的体验更好的融合,才能不迷失于“一体化”的风格之下。

猜你喜欢
空间设计以人为本人性化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人性化
包装色彩人性化设计观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