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特点与防控措施

2020-02-17 03:22:11赵雅丽
养殖与饲料 2020年8期
关键词:猪只规模化病原

赵雅丽

山西省畜牧兽医学校,太原030024

我国是世界养猪大国,生猪养殖在全球占比最大,占全球生猪总养殖量的56.6%。猪肉是我国肉类产品的主体,也是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的主体。随着我国生猪产业的迅速发展,养猪模式正处于由散养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饲养的历史性转变阶段[1]。猪场疫病的流行特点发生改变,传统的防控措施不能满足规模化的需求,只有建立科学的疫病防控体系,才能有效地降低病死率,减少养殖风险,保障养殖户的利益。

1 流行特点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生猪规模化养殖程度不断提高,生猪及其产品调运日渐频繁,使得猪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出现了以下特点。

1.1 原已控制的传统疫病有暴发的趋势

如猪瘟、口蹄疫等,这些仍然是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2018年8月,我国确诊首例非洲猪瘟,之后疫情在很多地方陆续暴发,经过有效控制后目前该病已由大面积暴发向地区性散发转变。20世纪50年代主要发生于牛、羊的口蹄疫,90年代后期在牛、羊、猪体内同时发生。

1.2 非典型性疫病增多

如温和性猪瘟,由于猪群处于长期免疫状态,疫苗和药物的频繁使用,使得猪瘟病毒毒力增强或发生变异,致使规模化猪场猪瘟没有典型症状,导致原有疫苗的免疫效力降低。

1.3 新疫病不断涌现

新病种有些是通过引种或交易传入,如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猪圆环病毒Ⅱ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附红细胞体病等。目前,这些新传染病在全国均已发生,给养殖场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1.4 细菌性疾病的感染危害日趋严重

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不合理用药和使用含抗菌药物的饲料致使细菌性传染病病原的抗药性越来越严重,导致耐药菌株的普遍存在[2]。随着耐药菌株的增加,其耐药谱及耐药性越来越强,致使抗生素的疗效降低,危害严重。

1.5 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的现象越来越多

许多疫病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引发,如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混合感染;猪肺疫与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等。仔猪腹泻由仔猪传染性胃肠炎、仔猪黄痢、白痢等多因素的混合感染,这些多种病原的混合感染使疫病的快速诊断与有效防治变得越来越难。

1.6 免疫抑制性疫病的威胁日益加剧

许多病原微生物可诱导机体产生明显的免疫抑制[3],机体的免疫抑制可造成多种疫病继发感染。如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病毒可引起猪萎缩性鼻炎,支原体肺炎,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等继发感染。我国的猪群免疫抑制性疾病广泛存在,已成为影响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

2 防控措施

2.1 加强猪场疫病防控观念

加强猪场疫病防控,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养防并举,综合防治”的防病观念。制定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实现绿色健康的养殖方式。

2.2 做好卫生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工作

做好卫生消毒工作能有效预防疫病在猪场的发生与流行,有效切断疫病传播途径,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重要环节。严格消毒与隔离:定期消毒,建立合理的消毒制度,严格执行常规消毒,必要时进行临时消毒;实行“全进全出”隔离制度,降低发病率。无害化处理工作无论对猪场疫病控制还是公共安全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对病死猪、排泄物、养殖场生活污水垃圾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猪只接触病原的机会并保护环境安全卫生。

2.3 做好猪场疫病监测工作

做好猪场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科学探寻疫病发生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防控方法;做好猪只的健康监测,个体和整体均要跟踪监测,确定个体患病和群体感染的关系,根据监测结果确定疫病防控的具体方案,有效抑制疫病发生;做好试验检测,对常见疫病进行常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实施具体防控措施。

2.4 做好预防免疫接种工作

猪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检测到的猪群当前抗体水平制定和实行科学的免疫程序,合理的免疫程序应该考虑各种疫苗的最佳接种时机、不同疫苗之间的互相干扰,母源抗体的影响等因素[4]。免疫程序确定后,在1~2年内严格执行。

2.5 采用适当的药物预防和治疗

规模化猪场致病菌种类多,猪只数量也多,仅依靠疫苗1 对1 注射,难以达到防控效果,可以针对猪场细菌性疾病种类和发展阶段结合药敏试验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选择对病原体敏感性强、高效、低毒、不易产生耐药性的药物。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用药控制在安全范围,并根据本场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定期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并做好消灭蚊蝇和鼠类工作。

2.6 做好猪只的检疫工作

重视对猪只的检疫工作,从国内外引进良种时注意疫病检疫并做好运输防止应激。引进的猪只回到饲养地时应隔离饲养观察20~30 d,个别还可适当延长。在此期间有必要对一些一类传染病再进行1 次免疫注射,如口蹄疫、猪瘟病等。因此,精心引种是引入健康猪群的保证,要做到进行引种就要对引进猪群严格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检疫和净化工作,及时淘汰不合格的个体,引入健康的种猪群。

3 结 语

随着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猪群饲养密度的增大,流通环节日益活跃,生猪的传染性疫病发生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对规模养猪场生猪疫病的防治,应树立预防为主、群防群治、群体保健的观念,并根据养猪场周边疫病流行的特点,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

猜你喜欢
猪只规模化病原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猪业科学(2022年11期)2022-12-17 08:43:54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8:28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当代水产(2021年8期)2021-11-04 08:48:54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18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猪业科学(2018年5期)2018-07-17 05:56:18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50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猪业科学(2018年4期)2018-05-19 02:04:44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