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发展的五大趋势:2019年度网络文学创作与出版观察

2020-02-16 14:45刘赛葛红兵
中国图书评论 2020年1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题材文学

刘赛 葛红兵

2019年以来,网络文学发展出现了引人瞩目的转向,对现实题材的关注已经成为新的话语焦点。随着现实题材站上“风口”,网络文学不再专注于异质生活的挖掘,取而代之的是将过去20年网络文学升格为“传统”。正是在后一个尺度上,网络文学的创作和发展显现了强烈的主流化特征,以至于传统类型作品在被经典化的同时也被消解。在文学本位的标准上来看网络文学,应何为传统?又应何为经典?今天,中国的网络文学通过与西方相当不同的路径已获得巨大的成功,而在“降费提速”的当下,随着移动流量红利的耗尽,网络文学的创作与出版又呈现了哪些新的趋势?同时,网络文学作为具有商业性的类型文学,其市场变化莫测,起伏不断,每年都会有新变化发生。种种情境迫使我们不得不继续出发,在2019年度的时间节点上找到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创新性价值。

2019年5月11日,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共同发布了“2018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10月11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推介的“25部优秀网络文学作品”正式揭晓。两份沉甸甸的书单,在“互联网+”时代,打通了亚文化和主流媒体空间,使网络文学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值得一提的是,《修真四万年》不仅被收录到“2018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和“2019年25部优秀网络文学作品”,早在2015年便被“年度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相中。据统计,《修真四万年》跨越科幻与修真类型,到2019年完结写了共1068万字,3472章节,其以宇宙文明为尺度所写的故事不流于浅层,既展示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真理,又充分体现对人性光辉的赞扬和对理性的肯定。可以说,《修真四万年》上演帽子戏法的背后是无数网络文学作者坚定本心,完完全全植根于生活的土壤,克服一切浮躁来书写的、无愧于自己的、记录了时代的精品佳作。正是这种精神,为网络文学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气象,更为国家推广全民阅读提供了优质的内容和服务。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55亿,较2018年年底增长2253万,占网民整体的53.2%;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35亿,较2018年年底增长2527万,占手机网民的51.4%。国内主要网络文学企业的驻站创作者达到1755万人,签约作者61万人,全国主要文学网站的存量作品达到2442万部。另据艾瑞咨询统计,迄今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0%,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80.7%。通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文学伴随新媒介革命的衍生,不仅在内容产业链上游积蓄了大量的创作人才和文学母本,更为实现阅读、动漫、影视、游戏、出版的文化产业的蝶变,为实现时代精神跨空间和跨文化的文明引渡提供了通途!

一、网络文学内容发展的经典化

一个时代的文学不是叛逆而行,更不是隔岸观火,它应深深卷入时代洪流,并感受到时代的光与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网络文学具有深刻的时代特征,它的内容创作也因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络的媒介特性使得作家与受众的界限模糊,逐渐形成以大众读者的评判为主导的去作者化现象;资本人市带来的商业性,使得网络文学是否具有文学性成为评论焦点。正如本雅明所谈到的,机械复制时代使得商品生产具有雷同性,一切艺术会在商品的复制和流转中失去原有的灵气,传统作家所谓的“天赋论”和“独有的原创性”观念逐渐消解,这也就导致网络文学内容同质化的沉疴;纯文学在20世纪90年代后脱离“宏大叙事”,内容创作上越来越多地关注个体生命。这种内倾的现象不仅表现在关注个体情感、个体命运和小社会上,还有越来越多地对叙事技法侧重的表现。而网络文学所展示的往往是向外转的、集体主义式的内容,诸如《修真四万年》和《大国重工》,它们以极强的“可读性”和“抵抗性”告诉我们,文学不只是语言的艺术那么简单,当我们把文学简单地理解为普遍的艺术时,文学本身就在遭受奴化;随着市场经济和资本合法性地位的确立,商品逻辑不断摧残人们的本真精神和原始幻想能力(读者从审美的主体降格成为意义符号序列中的客体)。当思想界的“理性”大旗威风八面时,网络文学以其对异质性生活的瑰丽幻想横空出世,给扭曲变形的审美艺术提供起死回生的希望和原动力。正因以上特性的出现,网络文学内容创作的20年既复杂而又充满活力,任何一维度的探讨都会显得单薄而又无力。而当网络文学处在下一个20年的拐角处时,我们该如何去看它的内容创作呢?“目前经常被等同于‘网络文学的‘网络类型文学应该只是网络文学的一种形态,虽然可能是最大众的主流的文学形态。在它之外,还会有各种各样的‘非主流文学,因而网络文学就是当代文学,研究网络文学就是研究当代文学”。如今的网络文学正快步脱离亚文化空间的封闭状态,从当代文学的视角切人这个命题已经具备文学史的条件,而网络文学的内容创作也因其文学史样本的意义、多地域和多年龄段的读者群体而具备了经典化的趋势。

如以上两图所示,一张是网络文学读者年龄和地域分布图,一张是我国网民不同年龄段分布图。首先,网络文学读者主要集中在18岁到50岁之间,网民主要集中在10岁到50岁之间。由此可以推测,随着10岁到18岁这批青少年的成长,未来网络文学读者数量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其次,从网民年龄段分布图3年(2016-2018)的网民增长规模来看,中国网民的增长呈现出从20岁到29岁的峰值向两端迁移的样态。并且,10岁以下的低幼儿童,60岁以上的银发老人分别以每年27.6%和44.6%的递增率进人高速增长期。最后,地域分布上,37.7%的读者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下沉市场还有待深入挖掘。尽管移动流量的红利悄然远去,但在提速降费和加量基建的政策引导下,网络文学在传统用户群体之外,还有着更广阔和更多量的潜力读者群。

行文至此,不禁感叹,网络文学的读者群体向全年龄和全地域拓展,在互联网娱乐产品日益丰富的当下,是什么使得网络文学的新读者不断涌现?又是什么使得网络文学在主流化的语境下可以实现传统的升格?一言以蔽之,网络文学的力量源于对经验现实的经典化改造,源于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文学因商业性而不能更改其日更机制和超长篇幅书写,这使其必然缺少对语言和人物形象的深度加工,进而使得网络文学缺少“文学性”。但正如韦勒克所说,文学包含文学语言层、文学形象层和文学意蕴层三个层面。处在文学语言层和文学形象层的语言和人物形象,难以完成表现情感和思想等文学的本质任务。并且,文学是一种象征思维,读者在故事的背后追求的是深层的情感逻辑。而网络文学的优势就是构建精彩纷呈的事理逻辑,通过情节来抓住其象征的情感,并通过理解情感反过来作用于读者本身,如此才能使读者成为真正具有人的本质力量的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总之,文学不是普遍的艺术,它的高低优劣非语言层的简单论定,文学也不应只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我们应该打破网络文学与纯文学雅俗二元对立的结构,在把握情感逻辑的真实性中完成对网络文学的重新审视。对于网络文学的内容发展,我们应该拭目以待,无论哪种文学形态,其经典化都要经过一个历史阶段,我们应把这种判断交给时间来考验。

三、网络文学IP发展的精细化

文学作为内容产业链的母源,文化市场早在20世纪便已明确影视化改编思路。伴随网络文学的诞生,其以生动的故事、瑰丽的幻想征服了当下阅读市场。近年来网络文学体量不断扩张,网络文学IP更成为当下文娱市场最重要的概念,它通过对作品形象、语言、世界观和情感意蕴的二度创意改编,将影视、音乐、游戏、动漫等细分领域绑定,形成首尾贯通的泛娱乐产业链。但网络文学IP版权运营和产业中游市场的发展密切关联,如何形成行业合力,增加行业产值,已成为泛娱乐行业要一起面对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IP运营增速放缓,层层嵌套精细衍生。泛娱乐行业IP发展从2014年到2017年均处于繁荣增长期,之后,2018年涵盖影视、动漫、游戏等细分领域赶上文娱政策调控,这是上层职能部门对行业乱状进行的有效管制和整顿,故而泛娱乐行业在2018年延缓增长。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2018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其中包括“推动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允许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注资建企”等一系列利好措施。随后还有大批游戏、影视的审批过审,经历半年多的寒冬,泛娱乐行业重新迈入春天。

当我们重新回顾中游产业的寒冬期时,网络文学的IP版权营收仍在增长。如上图所示,自2014年到2018年,网络文学的IP版权运营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尽管2016年到2017年的版权营收占比有所下降,但2018年的营收同比增长70.8%,当年在全部营收中占比高达11.1%。所谓IP版权营收指的是网络文学平台向游戏制作、影视开发、动漫和阅读服务等企业供给的改编权从而获得的盈利。在中游产业面临洗礼的2018年,网络文学IP版权运营还能够实现大幅增长,说明了即使在困难时期,泛娱乐行业仍在“深挖洞,广积粮”,它们看好网络文学IP的长线增长,也因此2019年泛娱乐市场可以重新进入蓬勃发展状态。正如2019年阅文集团的两部超级IP《全职高手》和《庆余年》,实现了电影和电视剧的改编上市,晋江文学城的两部超级IP《亲爱的,热爱的》《魔道祖师》(《陈情令》)实现了游戏和电视剧的改编上市,并取得相当不错的市场反馈。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产值超越电影行业的游戏市场,小众但一直常青的漫画和有声剧市场,早在前IP时代就已经与网络文学有了互动合作,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对《诛仙》《斗破苍穹》等经典作品的改编。游戏、漫画、有声剧等细分领域开拓了联动想象空间,同时也就坚定了投资方与制作方的信心。这足以从侧面说明,即使在行业不景气的2018年,各大文娱企业仍追购网络文学IP版权的良苦用心。

为继续拓宽网络文学IP的衍生价值,泛娱乐产业在影视、音乐、游戏、动漫的传统衍生以外,又在其他领域进行开发布局的完善和细分。如上图所示,左侧是网络文学IP衍生消费关注度统计,右侧是网络文学消费意愿的统计。如今网络文学IP的衍生产品已涵盖影视剧、动漫、音乐、周边、主题商店、舞台剧等多个细分领域。从统计结果来看,只有16.7%的网文读者不去关注相关作品的衍生消费,而在关注领域中,以影视、动漫的衍生消费为最,音乐、游戏的衍生消费次之。在关注IP衍生消费的读者里,只有17.8%的读者不愿意衍生消费。不得不说的是,男性读者热衷于一次性消费,而女性读者偏向长期拥有和故事近场感,因而在周边衍生产品和改编舞台剧方面更愿意消费。未来,随着VR、AR、MR等技术的发展,以沉浸式体验为目标的IP衍生,将催生更精细的网络文学IP的变现模式和发展机遇。

从网络文学IP的衍生逻辑来看,为追求最大化的价值挖掘和品牌打造,如今已是多团队配合的、层层嵌套的精细开发模式。为了开发优秀IP,各细分领域企业不仅会在经典IP池中挑选,还会在未完结的连载作品中进行版权购买。也因此,各大网络文学平台对旗下作品创作模式进行了调整。以起点中文网为例,如今起点平台上连载的作品一条是走追求订阅量的传统创作道路,另一条则是走对接IP改编的新型创作道路,从而两种作品特点各有不同。追求订阅量的作品要更新快,体量大。对接IP改编的作品则在内容质量和创作题材上有严格规定。所以,网络文学IP的开发从原创作品创作开始就已进入衍生逻辑之中,内容创作会有作家、编辑、运营、商务等多个部门进行全程定制跟进。接下来,通过各细分领域企业的考核与IP价值评估,从而进行选择性的IP衍生开发。之后是为构建IP品牌而展开发行和推广。最后,通过大数据精准剖析用户群画像,将相应IP产品投入目标用户手中,从而促使用户进行IP衍生产品的消费,以此实现网络文学IP从创作到变现的闭环结构。相信在未来,随着网络文学IP发展的精细化衍生,其版权运营业务还将为整个市场规模带来更大的增长空间。

四、网络文学市场发展的集中化

如果《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算网络文学的发展元年,那么网络文学距今可以分为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互联网初期(1998—2003),网络文学作品主要在论坛中免费连载,榕树下、水木清华、龙空等网站开始出现;第二个时期是电脑端繁荣增长期(2004—2013),此时各网站都在探索盈利模式,其最重要的标志是起点中文网完善了从“广告营收”到“广告+点击+打赏”的付费阅读模式。同期幻剑书盟、榕树下等一批网站因运营不利而渐渐衰落,掌阅、17K、纵横等一批网站建立;第三个时期是移动红利期(2014年至今),经过多年移动市场的迅猛发展,我国手机网民高速增长时代逐渐远去,网络文学依靠移动红利提升体量的盈利模式难以重现。未来,随着“电影、电视、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融媒体的文化环境”,各大网络文学平台之间的竞争也将进入比拼版权运营、内容创作、存量用户、付费渗透的白热化阶段。在这种竞争预期下,各平台的运营与发展越发会凸显集中化趋势。

随着我国移动红利耗尽和更加严格的内容监管力度,2019年网络文学市场规模增速放缓。如上图所示,2019年网络文学第一季度的市场规模为50.67亿元,到第二季度市场规模为49.08亿元,环比下降3.14%。未来,随着行业秩序的适应性调整,以及作品审核的规范化,网络文学行业市场规模会有可观的回升。在此之前,我们还要看到,在市场规模增速放缓的背后,资本已悄悄向头部企业集中。通过近一年的募资数据显示,尽管网络文学市场募资数量降低,但其单标的额度却不断提升。当投资方希望用更高的价格向阅文、晋江等头部企业竞标时,这说明资本市场对头部企业的认可,同时也印证了上节关于IP版权运营逆市而上的论述。此外,从各大网络文学平台的付费表现来看,读者们更集中于头部作品的集中付费。例如,IP Tracker整理的5月份TOP100网络文学榜单上,头10名作品获得了总榜单39%的收益,而且作品排名越高,付费比例越高。这一方面反映,网络文学大神的作品质量高,用户对平台和作者的黏性强。另一方面反映,当头部企业获得更多资本,当平台大神获得更多创作收益时,网络文学市场已出现两极化的馬太效应。所谓马太效应,就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今天网络文学创作与市场的准入门槛在无形中越来越高,我们曾引以为豪的,也终将随着市场的发展而改变。尽管这种观点比较消极,但我们还应在市场发展集中化之外,看到长尾效应可能带来的增值空间。在屏幕端阅读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时代,无论处于母源的网络文学,还是中游的泛娱乐行业,“都应当关注长尾用户这部分以往被认为是低净值的、数量庞大的用户群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逐渐成熟,为碎片化阅读市场的个体用户定制画像已不再是空谈,这个技术上的规模化运营,可以使数字阅读市场的投资与交易得到高额回报,如果将移动阅读和长尾运营有效链接,并对存量用户进行个体化渗透,相信其经济效益或许会超乎想象。

五、网络文学题材发展的跨类化

近两年来,网络文学矩阵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变化,对现实题材的关注成为业界发展的焦点。作为赛博格文本的网络文学,在经历了幻想题材的繁荣期后,今天的网络文学已在现实题材空间大大拓展,为电影、电视、动漫、游戏等IP细分领域提供了大量内容母本,正如2019年由网络现实题材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强势上线,《大江大河》《都挺好》《庆余年》等作品将中国新时代变迁、现代家庭矛盾关系、青年职场奋斗的故事,向屏幕前的观众娓娓道来。据统计,2019年在各大网络文学平台连载的作品中,现实题材作品占比超过六成,在2019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荐名单中,现实题材作品也占据大多数席位。网络文学现实题材持续走高的背后,一方面是因为国家政策和平台主体在推动,另一方面是因为文学具有艺术超越的冲动。当文学离开生活化的现实土壤,当文学被限定在网络的异质隔间中,文学的生命之源会被晒干为封闭的“实存”。传统网文优势在于其故事的“可读性”和世界观架构的“宏大”,但在表现生命状态的真实性与细腻程度上是不够的。当传统网文的线性叙事造成小白式思考和文学价值低下时,我们就需要现实题材的网络文学对于传统网文进行生活化的调节与弥补。正如周宪所述:“这样的生存颖悟上承老庄的‘大道自然,下接禅宗的‘世态人情皆是道,与儒家的‘即凡而圣桴鼓相应,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现世生活、用具体生活伦理建构生存支点的路数,可以称为中国哲学传统的当代文本。”总之,网络文学因其商业性和与生俱来的爽感机制和叙事策略,不应该变成我们拒绝现实题材的理由。网络文学作为当代文学的一种形态,其文学特性已布置它要具有超越单向度的创作任务,在未来,网络文学题材发展要始终向现实敞开,向着人性进行最大化的挖掘,如此而已。

据上文所述,网络文学现实题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值得反思的是,在现实题材风潮袭来的背景下,经过20余年的发展,那些已经适应网络文学类型化秩序的传统网文作家和读者该何去何从?此外,根据最新数据,阅文新增作家中90后比例已逾70%,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95后作家进入网络文学领域,随着网络文学市场越来越集中于头部作家和头部资本,想要“崭露头角”的新人是否也应一股脑儿地转向现实题材创作?

正是基于以上问题,厘清当下网络文学题材发展趋势已成当务之急。笔者在读者付费和作品订阅的头部集中化视域下,以起点中文网、17K小说网、晋江文学城三家具有代表性的网文平台为例,就其2019年11月的推荐排行榜进行简要盘点:起点前十名中有4本玄幻文,2本仙侠文,1本科幻文,1本游戏文,1本历史文,1本军事文,幻想题材占七成;17K前十名中,有3本东方玄幻文,3本都市文,2本异界玄幻类,1本都市总裁文,1本末世科幻文,幻想题材占六成;晋江前十名中,有5本历史言情文,4本科幻言情文,1本现代言情文,幻想题材占四成。从以上数据来看,尽管当下网络文学创作有主流化倾向,但网络文学题材的多样化和网络文学题材可选择范围日渐广阔,读者热衷的题材不再局限于玄幻和言情两类,现实题材大热也未使所有读者趋之若鹜。网络文学的题材是在幻想和现实两大类的覆盖下,呈现玄幻、仙侠、言情、游戏、科幻、历史、军事等多元化的垂直品类状态。在网站现有类型进行题材归纳的基础上,我们还应深入网络文学作品内部观察其题材演变。

网络文学作为类型文学,作者在类型之间的相互借鉴和混用已成为传统,但随着传统类型的固化,很难在原有类型中再出现创意性作品。“在小说类型中,‘传统体现为这一类型的基本叙事语法(或曰文学成规)。了解‘传统不等于了解‘创新,可只有在‘传统这一特定背景对照下,‘创新才可能被理解”。诚如所言,《缥缈之旅》(修真流)、《斗破苍穹》(升级流、废柴流)、《小兵传奇》(星际机甲流)、《无限恐怖》(系统文、无限流)等在出世时是创新的,它们由于后人对其叙事成规的追捧而升格为传统网文经典。当后来者没有新潮的作品时,他们依然墨守成规,那就会出现创作同质化的问题。在面临类型固化的僵局时,以读者为核心的创作市场出现明显的突破,某些优秀的集大成者往往会背离原有的类型原则成为新类型的开创者。例如,《诡秘之主》这部作品,不拘泥于传统网络文学类型,大胆开辟新题材,它将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蒸汽朋克风格和奇幻文学中克苏鲁风格相结合,虽然起点将其归人玄幻类型,但我们应承认它在今天鱼龙混杂的创作圈已经成为独树一帜的文学类型。还有些视野宽广者会跨越类型,融入新的艺术创作领域:以《修真四万年》为例,它跨越科幻、修真、玄幻甚至是武侠类型。就跨越科幻的叙事成规而言,《修真四万年》前四百章看起来更像是以升级叙事为主的修真小白文。但我们经过文本细读,会发现小说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借鉴科幻的叙事成规,例如它前四百章便引用了《战锤40K》(游戏,世界观架构)、《强殖装甲》(漫画,机甲流)等诸多经典科幻作品中的元素,在血妖篇之后还吸纳《异形》(电影,太空生物)科幻元素和沿袭科幻小说以文明整体为尺度思考问题的视野。就今天网络文学题材发展而言,网络文学何以传统,又何以创新?《诡秘之主》《修真四万年》《从前有座灵剑山》等作品为走出类型桎梏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以跨越类型成规的方式为传统网文提供解决痼疾的叙事路径。实际上,在网络文学界这种跨类思想早已暗流涌动,它成为今天网络文学题材发展的重要趋势。

六、结语

综合以上网络文学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文学在当代文学定位、传播模式、版权衍生逻辑、数字阅读环境,以及题材发展迭代上的变化,可以說,当下网络文学的发展已经进入转折期。对于网络文学创作与出版的发展,我们应该审慎地观察,只有不断感受文学与媒介的互动关系,只有仔细分辨时代光束的光与暗,只有深入摸清网络文学创作的波动曲折,才能帮助网络文学创作出更多健康优质的作品,才能为网络文学的出版提供更加有益的参考意见。

(责任编辑 魏建宇)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题材文学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调查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中国网络文学闯荡海外江湖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文学小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