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工程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

2020-02-16 22:48:22李小艳
四川水泥 2020年5期
关键词:支设后浇带模板

李小艳

(山西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12)

在房建工程当中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应该依照相关技术规则进行深入分析,尽可能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同时应该加强施工中后浇带技术设计和施工的管理,保证其在提升工程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设计原则与作用

(1)后浇带施工技术基本原则。由于在整个房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影响房屋稳定性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残余应力,所以后浇带施工在进行相关技术参数和工序设计时,应该把释放应力作为主要原则,同时也要考量整个工程的抵抗应力。要注意在整个房屋建设施工当中,群房结构、高层结构以及建筑基础应该被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在进行工程浇筑时,还应该考虑到工程地基本身可能会在重力作用下不断下沉,而后浇带技术则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同时在进行后浇带施工之前应该对整个群房结构和建筑基础强度相关数据进行校核,从而可以有效保证建筑结构内部的预应力。然后利用后浇地技术把群房和基础结构分开,从而可以精确计算出地基的沉降量以及整个建筑浇筑施工需要的时间。

(2)后浇带作用。在房屋建设过程中,因为受到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很容易产生裂缝,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从整体上提升建筑结构稳定性而避免裂缝的产生。一般来讲后浇带技术在具体应用上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后浇带的沉降带。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后浇带技术可以把群房结构和高层建筑之间分割开来,从而保证高层建筑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之后能够具有一定沉降量从而对另外的部分进行浇筑。第二就是后浇带的温度带,通过在房建工程当中使用后浇带温度带,可以有效提升混凝土在施工当中的伸缩自由度,从而有效防止混凝土温差可能带来的裂缝。第三就是后浇带的伸缩带,通过伸缩带可以有效减少房建过程中混凝土因为凝固收缩而对整个建筑产生的残余应力,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稳定性。

2 后浇带在设计时的技术要点

只有科学的后浇带施工设计才可以保证工程质量,同时为后续的施工建设提供必要技术支撑,因此在进行后浇带施工设计时,应该不断把握一些技术要点。

(1)在进行设计时应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科学预留。比如房建工程在设计时就需要考虑到相应建筑结构的沉降问题,但是很多时候因为工程设计大量技术参数,所以后期想要再对工序和施工技术点进行调整就会很困难,因而要求在工程前期设计过程中就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展示的实际需求来对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科学预留。

(2)在设计后交代施工时,应该遵循抵抗兼备、以放为主的原则。比如在房屋建设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浇筑好的混凝土在短时间内开裂现象,而这种开裂往往会给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带来威胁。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在工程设计之初就应该把主要的约束力量放在释放结构应力方面。然后可以通过使用膨胀的混凝土把缝隙填上,防止残余应力对结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产生影响。

(3)合理的设置后浇带间距。一般来讲因为建筑物通常都是矩形或者方形的,所以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应该更加注重后浇带宽度和施工便捷性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后浇带间距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个工程的先后工序和很多技术参数的设定,比如施工人员的配置和相关设备的摆放等,一般来讲后浇带施工应该保证间距在30 米左右最为合适。而因为考虑到实际施工过程中后浇带的宽度对施工难度的影响,后浇带宽度一般设置为800mm 左右即可。

(4)合理的设计后浇带位置。通常情况下,后浇带施工的位置应该位于结构应力较小的地方,而依照梁板本身的安全性考量,其应该设置在后浇带附近的位置,从理论力学的角度来讲这个位置应该是弯矩最小的地方,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较大剪切力作用下后浇带附近结构可能产生的变形对整个建筑安全性产生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建筑屋梁和板之间的位置来设定为后浇带位置,这样做虽然可能在后浇带位置产生较大弯矩,但是却几乎没有剪切应力,所以结构依然是十分安全的。

(5)在施工时候为了尽可能避免房屋工程梁板可能出现的任何变形情况,要求在后浇带施工还没有彻底完成即混凝土还没有完全凝固之前,不允许把建筑物的模板支柱拆掉。只要等到混凝土完全凝固,才能够继续下一段工作,从而避免建筑结构出现开裂。

(6)设置后浇带的断面形式也需要多方面考量各种因素的作用,比如混凝土的牢固性考量,不能产生值缝。而实际上对于平板而言是可以留下斜缝的,对于梁和地基来讲,可以留下一个企口缝,具体企口缝的形式可以依照具体施工情况进行灵活设置。

3 房建工程中后浇带施工工艺

3.1 支设模板工艺

在房建工程中,应该对施工工艺尤其是各施工工序进行分析,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支设模板的施工工艺。应该依照分块图来对混凝土的浇筑工程层面进行详细划分,同时设置相应模板。而进行后浇带施工时,应该严格按照模板支设各个工序和工艺要求进行,防止因为临时更改施工技术参数导致的模板支设质量问题。

3.2 垂直施工缝的浇筑施工工艺

首先应该注意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时,在初凝状态之前应该利用水产生的压力冲洗混凝土,然后把混凝土上的碎片和漂浮的泥浆清理掉,从而使得骨料显露出来,然后通过钢丝网清除掉骨料中的杂物。接着使用混凝土是否达到初凝状态标准进行判断,一般是用手按压混凝土,然后看是否可以在上面留下清晰的手印。或者是使用高压水枪对比较粗糙的后浇带进行冲洗,接着使用模板对施工缝进行垂直浇筑。除此之外在拆除模板之后应该注意,可以利用人工凿毛的办法来对建筑施工产生的缝面进行后处理。

3.3 地下室的顶板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一般来进行地下室施工之前,应该按照相关设计方案进行工程浇筑厚度的施工,厚度的把握也是一个重要参数。比如浇筑厚度一旦过厚可能会导致钢丝网膜的侧压力增大,因而可能导致施工模板会向外侧不断突出而增加建筑物形状的不规则性,同时也会导致结构残余应力的增加。其次就是在钢丝网膜和混凝土之间进行振捣和浇筑施工时,应该按照特殊分层的方式进行浇筑,这是为了有效保证钢丝模板和振捣器之间保持合适距离,防止搅拌过程中水泥浆过渡泄露而增加不必要的原料浪费。再次就是要保证浇筑混凝土的密实度,保证工程质量,比如在进行垂直施工缝工程的时候,可以采用钢钎进行振捣从而增加应力,保证密实。

3.4 地下室底板对后浇带施工的保护

首先应该在房屋建筑墙相连的地方或者是在两端实行临时防水墙,这是需要在后浇带建筑施工之前应该做的,同时也应该注意防水墙高度不能够低于底板高度。另外为了尽可能减少底板积水可能对后浇带施工产生影响,可以在墙体外面掺入防水砂浆。一般经验是在墙体两侧50cm 的地方分别使用防水砂浆做一个高7cm,宽5cm 的挡水带。然后完成后浇带施工之后可以使用铁皮或者是模板进行封顶,对于一些临时起保护作用的装置比如栏杆也应该合理维护,防止施工中产生的积水给钢筋和混凝土浇筑带来污染。

4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房屋建设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应该综合考量各个因素,从混凝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浇筑过程的检验以及后浇带施工中各种重要工序参数的制定,都应该有合理的规划和安排。在细节方面应该着重注意支设模板工艺、垂直施工缝的浇筑工艺等,保证后浇带施工在房建工程中安全运用。

猜你喜欢
支设后浇带模板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基于后浇带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综采工作面支架回撤技术优化
非直角剪力墙木模支设巧加固
重庆建筑(2016年10期)2016-03-25 15:37:38
针对建筑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城市综改 可推广的模板较少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