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02-16 15:23:36彭红英
四川水泥 2020年7期
关键词:水价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彭红英

(四川省仪陇县水务局, 四川 南充 637676)

0 引言

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的水利工程都存在建设时间长、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在运行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配套设施不完善、责任主体不明确以及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管理进程的高速发展。为了提高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水平,现就水利工程管理运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归纳总结如下。

1 水利工程管理运行常见问题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与考验,现简单归纳如下几个方面。

1.1 传统管理模式相对落后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当中,受到管理内容复杂、多样化的特征影响,许多项目都存在确权不明甚至没有确权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水利工程的责任主体会十分混乱,管理难度较大。传统的管理模式受到计划经济时期的习惯与管理思维的影响,在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故步自封的问题,缺乏创新,确权不明,导致后续工作难以顺利开展。除此之外,落后的管理模式还会进一步影响到管理的各个环节,导致各环节衔接不足,管理中断的问题亦是十分普遍。

1.2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传统管理项目,受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容易出现管理模式落后的情况。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全面发展,但是在水利工程管理依然存在吃大锅饭、按均分配的模式,导致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不足,严重阻碍了管理质量的提升。体制上存在的问题会导致工作过程中无法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时也无法形成良好的工作吸引力,这也是招收高质量人才难度较高、人才外流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水利工程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存在体制不顺、管理单位内部机制不灵活的问题。比如说水价格的形成不合理,资产管理的内部运行机制不完善等等,都会影响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水利工程管理活动中需要做好运行机制的调整,机制不完善会严重阻碍管理工作效率,当前亟需制定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并且严格按照相关机制运行工作。

1.4 责任主体不明确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责任主体是否明确直接关系到管理工作的最终效果。一旦出现主体不明的问题,将导致出现问题后相互推诿扯皮的情况,不利于内部团结。责任主体不明,往往与各个部门的工作习惯与相互关系有关,当前存在缺乏统一调配的问题,各个部门都习惯于各自为政,闭门造车的开展各项工作,导致的结果就是一旦出现问题,无法迅速找到责任人。另外,各个部门的信息交流不畅通,也会出现许多信息传递方面的风险,进而导致管理效率下降。

1.5 人员队伍建设不到位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对于人员素质以及技术水平都具有较高的要求。作为专业性较强的管理工作,水利管理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问题。一部分专业技术人才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工资水平不如意以及工作环境差等问题,出现大规模的人才流失。除此之外,一些小型的管理团队中更会出现专业人才队伍长期空缺的问题,由于人的因素导致管理工作的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工程管理的实际效果。

2 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水利工程管理优化工作不但需要完善水价管理工作,还需要推广多种经营,实施成本科学控制,促进内部协调与分配发展,现就相关内容分别探讨如下。

2.1 建立完善的水价管理体系

水利工程项目当中,供水费用作为经营性费用,其供水的价格需要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如补偿成本、节约用水以及合理收益等方面的技术原则,同时为了兼顾社会发展,还需要针对农业、非农业用水进行区分管理,从而达到最终的定价结果。根据农业用水的水价补偿供水现状,可以做到不计利润来进行定价,而非农业的用水,则需要考虑到供水成本、费用以及相应的利润等。在进行水价的选定时,水资源的供水成本与市场供需是最终影响价格走势的影响因素。通过积极引入水计量科学技术与专用设备,可以在改善计量模式的同时降低工作量,从而有效推进水价管理体系的构建。值得注意的是,需要做好代收水费的管理工作,避免出现管理不规范的情况。积极推动水价管理体系制度化、规范化,满足水价制定的市场化需求,确保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

2.2 扩大自身优势,实施多种经营

结合水管单位的现状来看,除了需要做好水利工程管理的各项事务,还需要根据自身的水资源优势来推广多种经营的模式,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满足单位自身的建设发展需求。主要的经营模式包括餐饮、旅游、施工、技术服务等内容,在结合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进行经营推广,需要做到重点清晰、针对性强。在依托自身资源实施多种经营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单位内部活动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政府单位则需要强化监督与指导,并做好论证,确保效益的同时加强财务管理,深化内部改革,实施政企分开管理的模式。

2.3 积极推进管养分离,控制成本

针对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而言,采取管养分离的模式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提升水利工程管理的效果。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精简管理机构、降低运行成本以及提升整体养护管理水平。针对管理单位实施管理人员科学编制以及科学定岗的管理模式,将养护人员以及维修人员进行剥离,这样就可以通过独立的养护 企业来进行招标管理,择优管理。不但可以提升维护、养护的实际效果,同时也可以避免出现企业负担较重的情况,为企业控制养护资金,提升养护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管养分离模式,能够有效协调企业内部的资源,提升资金的综合利用水平,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4 促进内部分配协调

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当中,各个类型的人员存在岗位不同的情况,从而出现业绩津贴差异、激励差异,所以需要借助于合理的激励奖惩机制来对员工进行激励,从而提升工作的绩效。针对管理人员而言,则应该结合工作责任以及岗位的目标来进行分配协调,通过工作业绩为基础的岗位津贴管理、实际工作量评估等方式来确保岗位待遇与个人工作待遇的评价机制,确保优秀人才以及关键岗位的人员能够拿到满意的报酬。

2.5 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合理安置分流人员

积极落实社会保障机制,对分流人员进行合理安置也是水利工程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特别针对多层社会保障体系而言,做好内部消化,对于经营性企业的法人需要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同时做好内部消化工作,对于参与社会保险的人员进行一定的政策补偿。同时根据国家企业富余人员的安置办法来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安置分流,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做好分流人员的安置,同样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在本地的信誉,对于更好开展各项工作,提升企业管理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6 关注人才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作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积极发展人才队伍才是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由于该类型的单位当中,职工的基本工资不能够以全额拨款作为保障,所以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成为队伍建设的主要障碍。为了满足人才需求,除了进一步做好人才市场化管理,还需要积极推广一些效益反馈机制,从而通过正向激励的方式留住关键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人员队伍方面的保障。

3 总结

综上所述,对于经济的发展而言,水利工程管理可以说是永恒的主体。通过建立完善的水价管理体系,提升管理单位的内部经营水平,推广管养分离模式,对成本实施科学控制,可以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管理的整体质量。另外,立足于长效机制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落实好社会保障政策,满足内部分配协调的要求,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县域内水利工程管理的效果,为促进管理工作社会化、专业化、高效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猜你喜欢
水价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影子价格模型在水价分析推算中的应用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调水系统工程水价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西北干旱地区农业水价分担模式探讨
中国水利(2015年6期)2015-02-28 15:12:41
安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创新实践与思考
中国水利(2015年4期)2015-02-28 15: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