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颖
辽宁省凌源市城郊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凌源122500
猪O 型口蹄疫是当前危害我国猪群的主要动物疫病,我国对其采取以强制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但是临床中猪O 型口蹄疫疫苗免疫失败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疫苗免疫失败的因素很多,但免疫程序不合理是一个主要原因[1-2]。由于不同猪场的仔猪母源抗体水平、猪场饲养管理水平、仔猪健康水平、疫苗免疫效果等均存在一定差异,故不同猪场的免疫程序也存在较大差异。为确保某规模猪场的猪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本研究对其母源抗体水平和免疫抗体水平进行监测,制定出了适合该猪场仔猪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现将试验过程汇报如下。
猪口蹄疫(O 型)灭活疫苗购自天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猪口蹄疫病毒O 型ELISA 抗体检测试剂盒购自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兰州生物药厂。
某养殖场内新出生的80 头健康仔猪。
新生仔猪出生后,每隔7 d 对试验仔猪逐只采集血液1 次,分离血清,利用O 型猪口蹄疫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测定每头试验仔猪的母源抗体水平,计算平均值。当平均母源抗体水平下降至接近临界值时,免疫猪O 型口蹄疫灭活疫苗。
在免疫猪O 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后,每隔7 d 对试验仔猪逐只采集血液1 次,分离血清,利用O 型猪口蹄疫ELISA 抗体检测试剂盒测定每头试验仔猪的免疫抗体水平,计算平均值。当平均免疫抗体水平下降至接近临界值时,进行猪O 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的二免。
免疫第2 次猪O 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后,每隔15 d 对试验仔猪逐只采集血液1 次,分离血清,利用O 型猪口蹄疫ELISA 抗体检测试剂盒测定每头试验仔猪的免疫抗体水平,计算平均值。当平均免疫抗体水平下降至接近临界值时,进行猪O 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的三免。
免疫第3 次猪O 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后,每隔15 d对试验仔猪逐只采集血液1 次,分离血清,利用O 型猪口蹄疫ELISA 抗体检测试剂盒测定每头试验仔猪的免疫抗体水平,计算平均值。当平均免疫抗体水平下降至接近临界值时,进行猪O 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四免。
根据80 头试验仔猪的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监测结果,制定该猪场仔猪猪O 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程序。
新生仔猪出生后在7日龄时猪O 型口蹄疫母源抗体水平最高,随后一直到28日龄母源抗体水平均呈缓慢下降趋势,至35日龄时母源抗体水平迅速下降,至42日龄时母源抗体水平已下降至临界值,选择42日龄进行猪O 型口蹄疫灭活疫苗首免。
仔猪进行猪O 型口蹄疫灭活疫苗首免后,猪O型口蹄疫抗体水平开始逐步升高,在首免后28 d时达到峰值,随后开始逐渐下降,至首免后56 d 时免疫抗体水平已下降至临界值,选择首免后56 d进行猪O 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的二免。
仔猪进行猪O 型口蹄疫灭活疫苗二免后,猪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逐步升高,在二免后30 d达到峰值,随后开始逐渐下降,至二免后120 d 免疫抗体水平已下降至临界值,选择二免后120 d 进行猪O 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的三免。
仔猪进行猪O 型口蹄疫灭活疫苗三免后,猪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逐步升高,在三免后30 d达到峰值,随后开始逐渐下降,至三免后120 d 免疫抗体水平已下降至临界值,选择三免后120 d 进行猪O 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四免。
根据80 头试验仔猪的母源抗体和免疫抗体监测结果,制定该猪场仔猪猪O 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程序为:仔猪42日龄进行猪O 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的首免,首免后56 d 进行二免,二免后120 d进行三免,三免后120 d 进行四免,以后每隔120 d免疫1 次。
科学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是保证疫苗免疫效果的关键,由于猪体内母源抗体或免疫抗体水平过高会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而抗体水平过低对口蹄疫病毒的感染无法提供有效保护,从而出现疫苗免疫空白期,此时非常容易感染病毒,因此持续监测猪体内抗体水平、及时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对猪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至关重要[3]。本研究采用ELISA 方法分别对仔猪母源抗体水平和免疫抗体水平进行监测与分析,当仔猪母源抗体或免疫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值时,及时进行猪O 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既保证了疫苗免疫效果,又有效避免了免疫空白期。通过对母源抗体水平和免疫抗体水平的监测结果制定出该猪场仔猪的免疫程序(仔猪42日龄首免,首免后56 d 二免,二免后每隔120 d 免疫1次),为该猪场猪O 型口蹄疫的防控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