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奕
(广西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装备管理科,广西南宁 530000)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医院医疗设备的类型越来越多,数量也在逐渐增多。在医院诊疗工作中,医生需要经借助医疗仪器检测,才能确定患者的疾病,尤其是一些特殊疾病,常常需要使用先进的医疗设备,才能准确诊断病情,因此医疗设备在治疗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要意识到,医疗设备的投入需要非常高的成本,而且使用中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元合作模式,不断完善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提高医疗设备的安全性,满足医院对医疗设备的需求。
医疗设备基础资料主要包含技术说明手册、维修手册等,通过这些资料可以查到医疗设备出厂的几大重要指标,这也是维修的重要参考。医疗设备结构复杂、情况各异,且运行方式涉及许多学科的内容,另外,一些设备生产厂商对某些技术实施保密,导致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的开展受到许多阻碍。
医疗设备的维修质量直接影响疾病的诊断和疾病的治疗,因此定期维护有助于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但在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中,没有制定合理的检修维护制度,医疗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常常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查找,不但影响维修速度,还会影响临床治疗工作。
在设备管理过程中,许多维修人员没有意识到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的重要性。由于医院在职位晋级等方面,医疗设备维修人员无法和医生享有相同的待遇,而且维修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使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存在许多不足,影响维修工作效率。
因为医疗设备属于技术水平较高的产品,而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缺乏相关的知识,且技术水平不高,导致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受到较大的影响。而且医院常常没有重点培养专业人才,而采用找专业维修公司进行维修的方式,因此许多工科院校毕业的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维修技术含量高的医疗设备,无法累积维修经验,不利于提高其专业维修水平。
在医疗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中,选择多元合作模式的管理机制,有助于提高设备管理效果,提高医疗设备维修效率。首先,要依据医院医疗器械维修需求,开展维修工作时,因医疗设备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需要按照工作内容选择合适的多元合作模式的维修管理方法。比如大型医疗设备内部构造复杂程度比较高,在进行管理的时候,需要维修人员在准入资格审核的情况下,依据医疗设备存在的故障,修复的可能性、维修所需的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其次是确定维修所需要的零件和材料,然后依据行业规定确定相关的收费,使多元合作模式的维修形式得以形成。同时,在开展多元合作模式管理时,可以合理发挥医疗设备器械维修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使医院医疗设备维修获得专业维修人员和设备检查器械。在开展多元合作模式管理时,要确定医院维修人员和参与人员的工作责任,在不同区域内完成设备维修工作。还要设置多元合作模式的设备维修管理机构,使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有序进行,完成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任务。
有效的医疗设备维修标准是开展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将多元合作模式应用其中,设定有效的医疗设备维修标准,使维修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规范[1]。首先,按照目前医疗设备的类型和使用状况,医院设备管理机构根据累积的医疗设备维修工作经验,设置维修管理工作制度。在确定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工作责任之后,需要提出针对性维修工作标准,使维修管理人员按照既定工作标准开展工作,有助于提高医疗设备维修工作质量。在进行医疗设备管理时,需要合理应用多元化模式,根据医疗设备具体工作状况,合理区分不同医疗仪器的维修工作,做好工作内容的划分,使不同类型的医疗设备得到专门处理。另外,由于临床工作越来越繁忙,对医疗设备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医疗设备更换的次数也逐渐增多,为使医疗设备维修工作有效开展,要按照目前临床工作对医疗设备的需求,选择有发展前景的维修人员到专业院校学习进修,使其掌握更多先进的医疗设备维修方法。为了提高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效果,可以组织医疗设备维修实地交流会,使医疗设备维修人员互相学习维修工作经验,提出遇到的技术问题,通过交流,及时找到解决方法。采购医疗设备时,需要设备零件、材料与设备规格型号保持一致,而且采购医疗设备的部门要积极和设备维修管理部门联系,使医疗设备零件、材料的购买符合要求,保证医疗设备维修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确定医疗设备维修职责是开展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重要根据。在开展实际工作时,医疗设备职能部门可以按照自身现有的维修能力,加入优秀的管理经验,如多元合作模式等,使维修工作得到有效完善[2]。基于此,可以在签订维修合同时,通过有关维修合同条例,确定设备生产企业的责任和设备使用人员的责任,以免在发生设备故障时出现纠纷。也就是在医疗设备保修期间,医疗设备维修人员要保障医疗设备有稳定的电源,而且需要对其定期维护,使其有稳定的运行状态[3]。而且需要记录设备定期维护信息和维修情况。医疗设备保修期中,因为个人原因引发的故障,管理人员需要承担主要责任。如果已经签订了基础设备采购合同,并且后续也签订全包型合同,保修期内遇到故障可以及时报修,由生产厂家负责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而且生产厂家也要提供设备维护的服务,使医院购买的医疗设备可以得到定期维护[4]。按照所签订的合同,生产厂家在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时,需提前通知医院,相关科室为设备维护提供方便。如果由于医院的原因而导致设备不能定时维护,则由医院负全部责任。
进行医疗设备维护时,不仅包含设备的清洁,还包含对内部机械部件的维护。在进行设备维护时,医院可以安排自己的维修管理人员对医疗设备进行再次检测,而且需要医疗设备生产厂商人员在场的时候,由医院专业人员检查设备内部状况和运行状况,在确定没有问题后在验收单上签字。如果在质量检修时,出现和技术标准不一致的状况,医院有权利要求生产厂家进行补偿,使自身医疗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得到补偿。而且在保修期中,医院可以要求生产厂家免费维修更换容易磨损的零件,使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得到有效保障。
在维修医疗设备时,维修人员不但需要具备医疗设备维修技术,还要了解相关的医学常识,这对维修人员来说是不小的挑战。为了提高维修人员的工作技能,医院要加强维修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更多医疗设备方面的维修保养知识,还可以掌握医疗设备性能方面的知识,另外也可以了解相关的医学常识,对提高维修人员的工作质量具有重要作用[5]。在开展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时,管理者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在选择医疗设备管理者时,要全面评定其工作能力,因为医疗设备属于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如果对其不了解,就无法完成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因此要选择对医疗设备足够了解的人员作为管理者,使维修管理服务质量得到提升[6]。还要对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其了解更多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知识和方法,使其工作能力适应工作需求。另外还要鼓励管理人员之间互相沟通和交流,促进彼此的进步,及时完成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
医疗设备是医院进行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工具,对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有巨大的辅助作用,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维修管理,可以提高维修效率,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在实际工作当中,医院可以按照实际需求,合理应用多元合作模式,联系多方力量,提高维修管理工作质量;也可以充分利用维修人员、管理人员、生产厂家维护人员等方面的力量,确定维修管理工作标准,有效规范维修管理工作,促进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