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元素渗入对壮医教学的促进作用

2020-02-16 19:37刘儒鹏王鸿红卫万一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壮医壮族广西

刘儒鹏,王鸿红,卫万一,张 云,宋 宁*

(1.广西中医药大学 壮医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222)

壮医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明确指出,要培养“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壮医药应用型人才。壮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就在华南-珠江流域繁衍生息。在历史长河中,植根壮族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的生产方式,壮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如稻作文化、饮食文化、习俗文化、崖画文化、铜鼓文化、干栏文化等,这些文化对壮医药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壮医教育中引入壮族传统文化,将有助于学生熟悉壮医的历史发展脉络,加深对壮医药的认识,对于传承和发展壮医药、培养壮医特色鲜明的高层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 壮族传统文化

广西是水稻种植的发祥地之一。水田在壮语被称为“那”,我国栽培水稻发源地之一的南宁市隆安县,又被称作“那”文化之乡。在以稻神山为中心的罗兴江、渌水江、右江三角洲区域,有众多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稻作生产、生活和文化的遗址[1-3],见证着广西水稻种植的历史。隆安县娅怀洞遗址考古发现了距今20 000多年前的稻类遗存,是现今发现的人类最早进行水稻耕作的证据。莫运炎等通过谱系对比研究后提出:分布于广西的普通野生稻与栽培稻的亲缘关系最近,表明广西(珠江流域)更可能是栽培稻最初的驯化地点[4]。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起源于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越”等,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据史料记载,先秦时期的西瓯、骆越人已经开始使用铜铁器,步入了文明时代。秦始皇时期广西东北部修筑的“灵渠”,沟通了湘、漓二水,极大便利了五岭南北的交通往来,促进了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

但悠久的历史并没有衍生规范的文字。唐宋以来,壮族民间曾流行“土俗字”,这种文字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利用汉字的音、义组合而成。由于古壮字地区差别较大,缺乏规范,因此,各地壮族之间无法形成统一的壮族文字,主要依靠汉文进行交流。这对壮族文化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然而被称为“土医”的壮族医学,不但没有被历史长河湮没,反而在代代医家的口传心授中绵延至今,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源自于简明的理论、有效的方法和简便易行的技术,使壮医在民间的土壤中牢牢扎根。

2 壮族独特的历史文化与地域环境息息相关

广西地处我国西南,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除了构成优美的风景,还容易造成地表湿气的停聚,湿热相搏,久而成毒成瘴。在与恶劣的自然条件斗争过程中,壮族人民形成了很多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壮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适应,需要充分考虑所在自然环境的特点,并相应采取合理对策,才能适者生存。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体现出壮族人民对环境的适应。

据统计,桂西地区壮族原住民传统染色植物共有21种,民间利用方式可分为染食品、染衣物、染丝线、染家具工具、染工艺品等5种类型[5]。用于五色糯米饭染色的多种植物都有药用价值,如红蓝草,味甘,性平,有解表、清热、活血通经的功效;密蒙花可祛风、凉血、润肝、明目;枫叶煮成的青精饭,人食之能“坚筋骨、益肠胃、能行、补髓”。壮锦是壮族人民特有的发明创造,早在汉代便已出现,当时被称为“峒布”。壮锦所用的原料主要是蚕丝和棉纱,染料利用有色植物和有色土提炼。蚕丝具有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载,蚕丝可治疗便血、尿血、疳疮、痈肿。染料所用植物多有药用价值,如胭脂花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姜黄行气止痛。其面料亦有讲究,其“细者宜暑,柔熟者可御寒”,各有所宜,冬暖夏凉。

桂北地区民众主要生活在山区,山地潮湿,瘴气严重,壮瑶等族人民多有饮用油茶习惯。这种油茶是将泡开了的绿茶茶叶,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按一定比例或个人口味加入大蒜和生姜,边加热边不停地捶打,直到干水后,加入开水煮沸2~3 min熬出味,过滤而成,具有消咽化食、健脾暖胃、祛风去湿、预防感冒等食疗和保健作用。饮用油茶是壮族人民抵御恶劣环境的一种有效食疗方法。值得一提的是,油茶饮用极为普遍的贺州市,是“中国长寿之乡”县域全覆盖的地级市,2016年被评为世界级长寿市,该市百岁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9.1/10万,这一数字是联合国认定长寿之乡标准(7.5/10万)的2.5倍。当地人长寿的奥秘是否与油茶有关有待进一步调查。

3 壮医药本科教学应重视壮族传统文化宣教

壮族人民生活中衣食住行处处细节都充满了健康密码,这些传统文化习俗是壮族人民数千年智慧的结晶,是繁衍生息、健康长寿的保障,应充分继承、研究和发扬。在壮医学专业本科教学中,重视壮族文化传统的宣教具有重要意义。

3.1 壮族学生强化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

民族自豪感是指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精神、价值取向、现实状况、未来发展等表示高度认同、充满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的情感。尽管由于历史原因,广西经济发展较为滞后,至今仍有大量贫困县,经济发展与近邻广东差距明显。然而,他们没有看到的是,部分地区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付出了资源代价、环境代价、人民健康代价,尽管获取了一时之利,但从人民健康、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衡量,弊大于利,失大于得。广西虽然没有在经济建设上名列前茅,但人民生活稳定安康,人均寿命领先全国。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环境不但没有被破坏,反而越来越好,涌现出一大批宜居城市、县乡,首府南宁市更是被称为绿城。随着扶贫攻坚工作的稳步推进,人民生活安定,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广西前景一片光明。壮族同学有理由相信,在本民族文化滋润下,壮族人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身体健康,福寿绵长。

3.2 非壮族同学通过对壮族习俗的了解,可以增强对壮族文化的认同感

壮医药学院本科专业不仅招收壮族同学,还有一定数量的非壮族同学,这些同学对壮族文化所知不多,或不够深入。壮族医学与传统养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先秦就有相关史料记载。针灸疗法一般同学都不陌生,但针灸可能起源于广西这一点就鲜有人知道了。《黄帝内经》记载:九针从南方来。广西武鸣马头乡出土的二枚西周时期青铜针灸针作为迄今为止最早的考古实物,成为对中医经典著作的最好注解。武鸣县是壮族聚居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中国壮语就是以武鸣壮话为标准音。对非壮族同学进行壮医学及历史文化宣教,有助于提高这部分同学对壮族的文化认同,进而促进对壮医学的专业认同。

3.3 了解壮族传统文化,有助于更好地继承和发扬

百色旧石器早期遗址群证明,早在80万年前,广西就已有人类活动的记录[6]。广西是水稻种植的发祥地。水田在壮语被称为“那”,我国栽培水稻的发源地之一的隆安县,又被称作“那”文化之乡。在以稻神山为中心的罗兴江、渌水江、右江三角洲区域,有众多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稻作生产、生活和文化的遗址,见证着广西水稻种植的历史。宁明、崇左、扶绥、大新、天等等壮族聚居区的左江流域各县发现的崖壁画被考证为战国早期至东汉时期出现。众多的考古发现证明了壮族历史文化的发展与中原华夏文明相映成辉。尽管数千年来,壮族人民缺乏统一的语言文字,为壮族文化的发展带来一定阻碍,但这并不妨碍壮族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整体进程中占据一席之地。认清并肯定壮族文化的历史地位,是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的前提,是提高学习热情、建立专业自信的重要保证。

3.4 继承和发扬壮族传统文化,有助于建立文化自信

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壮族传统文化是壮民族的灵魂,是壮族人民把握时代脉搏,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活力之源。壮医专业学生继承和发扬壮族文化传统,才能更好理解壮医药学的博大精深,为壮医药学在世界民族医学之林找准定位、提高壮医药学地位、扩大壮医药学影响力作出贡献。

4 结语

壮医药学来自壮族民间,包含着丰富的壮族人民生活经验和传统习俗,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传统文化习俗与壮族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壮医药学本科教学应充分重视壮族传统文化习俗对壮医学子的文化熏陶,为培养出色的壮医药人才奠定人文基础。

猜你喜欢
壮医壮族广西
广西贵港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壮医敷贴疗法文献记载及应用概况
壮医对腰肌劳损的认识的评述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壮医刺血疗法和骨刺散外敷治疗颈椎病40例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