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力孜·萨伍提,张 权
(1.新疆和田地区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中心 848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草原工作站 841000)
新疆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畜牧业生存发展条件,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度条件适宜,有大面积的草场资源。 但由于牧民对于草场可持续发展意识较为淡薄, 在草原过度放牧导致生态环境平衡遭受破坏,生物灾害暴发趋势逐年递增。 如何有效地防治草原生物灾害暴发,并进行有效地防治,保护草场资源可持续发展,是草原生物灾害治理的根本之所在。
在对新疆地区生物灾害情况进行研究时发现,目前针对生物灾害采取的防治措施和相应的治理效果来看, 当地还没有形成有效预防管理体系, 生物灾害的暴发仍对畜牧业生存发展构成极大威胁[1]。
科学调查研究表明,新疆当地大约有蝗虫150 余种,可传播瘟疫的老鼠有80 余种,其余可以对生态环境造成大规模破坏的害虫20 余种,在草原广泛分布。 蝗虫每年可破坏草原面积达200 万亩,害鼠每年破坏草原面积紧随其后,达到180 万亩。其余害虫则对草场和周边生态自然环境构成极大的危害, 一旦暴发则会导致整个草原生态环境失衡,草皮退化,给畜牧业发展带来毁灭性打击。
蝗虫是构成生物灾害的主要元凶之一,但在蝗虫的防治过程中,却存在缺乏对蝗虫生活习性的研究、有效的防治药剂以及喷洒药剂的器材等。 生物灾害的防治离不开基础研究和防治技术应用的支持,由于我国草原保护技术工作起步较晚,存在着缺乏专项资金和相关技术人才,防治水平低下等问题,不能对生物灾害防治提供有效措施。 目前进行的科研工作以及防治方法,都无法满足畜牧业生产发展和生物防治要求, 缺少科学合理的有效防治手段。
虽然使用化学杀虫剂可以有效地杀死农业病虫和家畜寄生虫等,但在短暂杀灭虫害的过程中也引发了一些次生灾害,如会导致农作物上农药残留、杀灭虫害天敌、虫害抗药性增强等问题。
虽然新疆地区在上世纪已经开始建立相应的草原生物预警防治体系,但尚未进行完善。 检测站点少,部分检测站基础设施配备不齐全,导致专业设备大量缺失,监测站无法进行有效检测。 有的地区缺乏相关的项目经费,监测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不健全或未健全的预警防治体系, 会使草原预防灾害能力大大降低。
政府财政资金紧张, 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的不发达地区是生物灾害多发地。 这种地区发生生物灾害,根本无力拿出大量资金应对生物灾害问题, 生物灾害一旦暴发严重又会导致当地财政收入缩减,产生恶性循环。
新疆草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昼夜温差大、少雨,属典型干旱气候。 自然环境构成相对薄弱, 食物链组成相对简单,在外力作用下极易遭受破坏,缺乏稳定性,应尽量避免化学手段使用生物防治方法进行虫害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以引入生物灾害天敌为主要防治手段,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有,使用鸡鸭灭杀蝗虫,引入鹰灭杀老鼠等方法。 也可采用微生物进行防治,方法有:引进微孢子虫治理蝗虫、散播蝗虫痘、绿僵菌等[2]。
由于我国长期缺乏治理生物灾害的有效手段, 应全面提升防治技术的研究力度。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深入开展关于生物防治的专项研究工作,如各类天敌引进的防治效果、微生物的培育及应用、建立生物灾害防治体系等。 将科技研究成果转化为技术应用,积极发挥科技部门在灾害防治中的作用。
要想做好监测工作,基础是提高灾害的预警能力,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防治。 在建立监测预警机工作中,首先要增加设立监测站点,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免产生监测盲区。 灾害多发地区,要对病虫鼠害进行有效的监控,技术上报生物灾害爆发时间、规模、物种、来源方向等信息,为相应的防治手段的准备争取宝贵的时间。
目前草原生物防治专项资金的投资形式, 与前几年已经有所好转,资金储备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但由于过去对生物防治问题的不重视,防治体系建立起步较晚,导致仍然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 国家不仅应当重视病虫鼠害防治资金的投入,还应该加强基础建设项目资金、高新技术防治经费、重大灾害储备资金的投入,经济欠发达地区给予一定的补助政策。
综上所述,新疆草原受地球异常气候影响,人类过度放牧,所导致草皮严重退化,灾害多发。 蝗虫、害鼠、以及其他有害昆虫是构成草原生态威胁的主要灾害。 只有建立完善的灾害预警体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保证草原生态平衡,有效防治草原生物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