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海提·奥斯曼
(新疆温宿县托乎拉乡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 843100)
牛副流行性感冒 (bovine parainfluenza) 又名运输热(shipping fever)。 该病多发生在舍饲养殖方式的养殖场中,此外,经过长途运输后的牛群更加易感。 临床中以高烧、呼吸困难、咳嗽、呼吸道分泌大量黏性液体,同时伴发肺炎为主要特征。 牛副流行性感冒给养殖企业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 因此积极有效地防治牛副流行性感冒成为了基层工作者主要工作之一。
牛副流行性感冒(bovine parainfluenza)的病原为3 型牛副流感病毒(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3,BPIV-3)。BPIV-3 是RNA病毒,其隶属于副粘病毒科呼吸道病毒属。 BPIV-3 的病毒粒子外层有囊膜,外形呈现卵圆形。 不同地区的BPIV-3 毒株具有一致的抗原性。 BPIV-3 对外界环境敏感,对热、去污剂以及一般的消毒药抵抗力低。
自然感染条件下,牛是BPIV-3 的唯一易感动物,并且舍饲牛的易感性远高于放牧牛。 该病多发于寒冷季节(深秋和冬季)。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带毒牛和发病牛, 此外带毒的绵羊也可成为传染源。 BPIV-3 可通过呼吸道和子宫感染进行传播。 造成牛群发生BPIV-3 感染的另一重要因素便是长途运输造成的应激,或在运输途中感染细菌。 此时,会让病情更加严重。
BPIV-3 并不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发生BPIV-3 单纯感染时,患病牛仅仅只会发生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并且会在一周内痊愈。 人工将BPIV-3 接种于牛的鼻腔和气管内时,仅可见牛发生体温升高和鼻腔分泌物增多的轻微症状。 但是如果此时病牛由于收到外界环境刺激(细菌感染、气候变化、饲养管理水平下架)而抵抗力下降时,病牛会发生肺炎。 BPIV-3 侵入牛机体以后主要是在肺泡上皮细胞中进行增殖。
BPIV-3 感染牛后,一般潜伏期在2~5d。 BPIV-3 的阳性牛在患病初期出现体温升高症状,病牛鼻镜干燥,鼻腔内有大量黏稠的鼻液。同时眼结膜发生化脓性结膜炎,伴发流泪症状。 随后,病牛咳嗽,呼吸变得急促。 对病牛进行听诊检查时,肺部出现胸膜肺炎症状。 患病牛可因出现腹泻症状而消瘦,肌肉松弛。 在2~3d 后死亡。 BPIV-3 在牛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0%,病死率一般约为1%~2%。
感染BPIV-3 的患病牛的病理变化主要是以呼吸道症状(上呼吸道黏膜出现炎症反应;鼻腔内出现脓性汁液;肺部发生肿大,充血,出现实变区;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坏死;肺泡隔增厚)为主要症状。 当存在细菌混合感染时,患病牛病情加重,往往会诱发病牛发生胸膜肺炎。
通常来说,养殖者可以根据本场区的发病史,结合病牛出现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初步的诊断,若要进行确诊,则可进行实验室诊断 (流行病学诊断、 病毒的分离鉴定、 血清学实验等)。 该病在临床症状上与牛副流感、牛肺疫等牛的呼吸道疾病相似,养殖者应注意进行鉴别诊断,进行区分。
养殖企业应该注意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 减少外界环境对牛群的刺激,减少牛群的应激反应,提高牛群的抗病能力;加强卫生管理,减少其他病原的存在几率,防止发生混合感染,给疾病的治疗增加困难;可以注射多联的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此外要注意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措施, 使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在患病牛出现临床症状时,可以选取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降低发生混合感染的几率,从而减轻患病牛只的病情, 尽量缩短病程, 防止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牛副流行性感冒主要在于饲养管理, 注意保持饲养场地的清洁,降低病原的存在几率,减少外界环境(温度,声音,运输,细菌等等)对牛群造成的影响,同时需要加大牛的运动量。 总而言之,发病时尽早治疗都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牛养殖过程要积极预防此病,降低此病的发生,促进养牛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