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葡萄产业发展与建议

2020-02-16 15:31秦焕荣王金锋王录俊祝燕
烟台果树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熟果农葡萄

秦焕荣 王金锋 王录俊 * 祝燕

(1陕西渭南市临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渭南714000;2渭南葡萄研究所,渭南 714000)

1 渭南市临渭区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当地政府始终坚持把葡萄产业作为农民致富的一项主导产业来抓,通过广泛调研考察、建设葡萄产业园等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葡萄产业经过短短20多年的发展,种植面积超过1.73万 hm2,年总产量超 35万 t,总产值超25亿元。主栽葡萄品种为红地球、夏黑、阳光玫瑰、户太八号、克伦生、紫甜无核、新郁等,也引进了一批优良品种,扩大了早、中熟品种的种植面积,延长了供应期[1-3]。据调查统计,2004年至今,70%的果农667 m2产值为1万~1.5万元,30%的果农667 m2产值为1.5万~2万元,搭建避雨棚的葡萄售价最高达到10元/kg,667 m2产值最高超过3万元[4]。葡萄已成为该区果业的第一大产业和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

2 存在问题

2.1 品种结构不合理

主栽品种太单一,晚熟品种几乎全部是红地球,约占70%,成熟期过于集中,中熟品种约20%,早熟品种不足10%,形成早熟少、中熟不足、晚熟过多的不合理品种结构。

2.2 葡萄设施促早栽培刚起步,配套技术不完善

该区现有的1.73万hm2葡萄,主要是露地和简易避雨栽培(简易避雨栽培约1.3万hm2),大棚及日光温室栽培刚起步,全区设施大棚栽培总面积不足667 hm2[5-6],适合该区气候特征的设施栽培的配套技术还有待于试验、示范、研究和总结。

2.3 葡萄产业处于数量效益型阶段,未转入质量效益型

多年来,由于全国葡萄销售市场较畅,葡萄销售供不应求,大部分果农片面追求单产,667 m2产量平均在2 500 kg以上,个别户甚至达到4 000~5 000 kg,但随着葡萄栽植面积的剧增,容易造成葡萄供过于求。从长远发展来看,必须以质量品质为中心,提早从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进而向品牌效益转化[7]。

2.4 葡萄良种苗木繁育慢,优质嫁接苗栽植数量少

多年来,该区果农栽植的大多为扦插苗,优质抗性嫁接苗栽植较少,特别是渭北盐碱地面积大,加之主栽品种红地球抗寒性差,适宜高盐碱土壤的砧木和抗寒砧木还处于试验阶段,抗性砧木嫁接苗繁育面积小,大部分栽植扦插苗,个别栽植嫁接苗的,多数从外地购入,不严格检疫,带有危险病虫,对今后葡萄产业发展有一定的风险。

2.5 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不高

该区葡萄产业主要依靠效益带动,普遍采用传统管理模式,新品种、新技术、设施栽培,以及含微量元素的功能葡萄栽培开发缓慢,市场销售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科技含量和品质低,售价不高。

2.6 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知识老化

该区现有的果树栽培专业大专以上技术人员少,毕业于上世纪80~90年代,专业从事葡萄栽培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少。

2.7 财政投入少,投入机制不健全,产业基础差

葡萄产业已成为该区的一项支柱产业和渭北农民致富的主要来源,但该区财政多年来还没有设立葡萄产业新技术研发及技术培训推广专项资金,新品种引进、技术培训、果品质量安全监测等方面落后;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慢,基础设施薄弱,抵御霜冻、干旱、雨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差。

2.8 葡萄龙头企业少,销售渠道不畅

首先,该区葡萄销售流通、贮藏、包装、运输、加工等配套服务方面的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力弱,制约了葡萄产业的发展和流通;其次,市场机制不健全,在销售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果农和客商发生纠纷的现象;宣传力度不够,葡萄产业在全国知名度还不高,虽然该区先后注册了十几个葡萄品牌,但由于企业规模小,宣传力度小,至今没有一个企业创出一个知名葡萄品牌。

2.9 化肥、农药使用量偏多,食品安全存在隐忧

化肥、农药施用量偏多,果品农药残留高,食品安全存在隐忧,并且盲目使用化学膨大剂、催熟剂,降低了果品质量,市场竞争中面临困境。

3 建议

3.1 调整品种结构,重点发展早、中熟优质品种

大力发展适宜该地区气候和市场需求的早、中熟新优品种,改变品种结构,拉长葡萄上市时间。逐步调整早熟品种占到25%、中熟品种占到15%、晚熟品种控制在60%以下的合理品种结构[8]。

3.2 大力推广设施促早和延迟栽培,加大葡萄设施栽培技术和资金投入

每个主产镇建立2~3个6.67 hm2以上的设施葡萄栽培示范区,同时加大设施栽培配套技术的研发,为今后大面积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持。政府应设立设施葡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设施栽培配套技术研发、技术培训及建立示范园区的补助奖励,推动整个葡萄设施栽培的快速发展[8]。

3.3 建立葡萄良种苗木繁育圃,引进优良砧木和新优品种

建立葡萄良种苗木繁育圃,重点繁育适宜该区高盐碱土壤的抗盐碱、抗寒、抗病等抗逆性强的嫁接苗,提高该区葡萄建园质量和树体抗逆性,改变果农栽植扦插苗的习惯。同时,从外地购苗要加强检疫。

3.4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

加强与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等教学科研单位专家、教授的联系,重点引进一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开发含微量元素的功能保健葡萄。投入专项资金,在现有的科研机构基础上,建立高层次的葡萄专家工作站,配备完善专家工作站的实验、办公、生活等设施,建立3.3~6.7 hm2的葡萄试验、示范园,争取邀请全国葡萄专家定期来该区开展试验、技术交流、技术培训等工作,不断提高该区葡萄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9-11]。

3.5 加强科技培训,实施标准化管理,不断提高葡萄的品质

加大对果农实施标准化管理技术的系统培训力度,特别是重点培训村级农民技术员,下大气力推广葡萄避雨栽培这一关键技术,鼓励扶持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申报认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葡萄基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增加效益,逐步从数量效益型到质量效益型转化,进而向品牌效益型转化[4]。

3.6 出台优惠政策,招聘果业专业技术人员

该区葡萄面积发展迅猛,但果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难以适应发展需要。应出台优惠政策,每年有计划地招聘应届毕业生到基层一线从事葡萄技术推广和研发工作,并对现有的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聘请大专院校有关专家教授作为顾问,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为该区葡萄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升级换代提供技术保障。

3.7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首先加大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力度,每年预算列支专项资金,搞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推广、技术培训、葡萄良种苗木繁育圃建设、果品质量安全监测及销售宣传;其次,积极争取各种涉农项目资金投入葡萄产业;再次是动员、鼓励社会各方投资到葡萄产业。

3.8 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引进国内大型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和葡萄教学科研单位,鼓励他们来该区投资葡萄生产、果品贮藏、深加工、营销以及新品种研发等产业化项目,享受该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大力支持企业实行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功能。

3.9 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树立统一的葡萄品牌

坚持每年召开展销订货会,邀请更多的客商来该区采购葡萄;也可到外地的大市场搞葡萄促销活动;在高速公路、国道的主要地段设置大型广告牌,进行媒体宣传;就该区现有的葡萄品牌进行论证,选择或注册一个能体现本地区地方历史文化和特色的品牌商标进行大力宣传,不断提高该区葡萄的知名度,使该区葡萄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同时,健全市场机制,及时解决销售中出现的矛盾,在葡萄采收销售的季节,成立由工商、物价、公安等部门组成的调解、仲裁机构,及时调解、化解矛盾,保障健康有序的市场销售秩序[7]。

猜你喜欢
中熟果农葡萄
2022年“蒙阴杯”全国早中熟桃鉴评大赛在蒙阴成功举行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当葡萄成熟时
安徽·砀山中熟苹果开市价高
砀山中熟苹果量少价扬
砀山黄桃货紧价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