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川东
(彭州市统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 彭州 611900)
公路桥梁工程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工程方投入更多更大的关注,尤其是在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需要在公路桥梁的选材用料,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各方面进行严格的操作。在材料选取方面,高性能混凝土作为现今应用最为普遍的基础材料以其良好的耐久性及抗压性等优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性能混凝土是通过在普通混凝土中进行特殊材料的添加来实现其性能提升的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其在坚固程度、耐久性等各方面都优于一般混凝土,不仅具有混凝土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而且具有高耐久性和高稳定性的特性。凭借其自身的特点,高性能混凝土被普遍应用于公路桥梁的等专业领域的工程中,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质量,不仅能增强公路桥梁的性能,而且能满足工程对于环保及经济性的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是以普通混凝土材料为基础,根据配比,融合多种添加材料共同组合而成的新型材料。在添加材料中,胶水成为其能够有良好抵抗性能的关键要素,用以确保高性能混凝土在施工及后期使用中减少外界因素的损害,应用在公路桥梁工程中,能够降低自然环境为公路桥梁所带来的损坏或腐蚀,确保其使用寿命的延长,从而提升工程的耐久性。
公路桥梁由于自身承载负荷大以及负荷周期长的特点,需要比其它各种工程具备更强的抗压结构,否则极易出现路桥表面断裂的情况,从而为道路交通带来一定的潜在危险。高性能混凝土则能够以其高强的抗压性能在公路桥梁抗压结构组成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路面断裂发生的可能性,提升公路桥梁的整体质量,进而确保后期的公路桥梁能够安全高效。
高性能混凝土凭借其良好的性能优势在提升公路桥梁工程质量的同时也额外的满足了公路桥梁工程的经济性。首先,高强度的混凝土能够帮助公路桥梁工程增强其耐久性及稳定性,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公路桥梁的较高要求,高强度的抗折性也为公路桥梁承载能力的增强奠定了基础,降低了高负荷承载对于公路桥梁产生的损害,进而提升了公路桥梁整体的性能。其次,公路桥梁整体性能的提升满足了该工程寿命长、维护成本低、用料少的需求,在满足工程实用性的同时也顺应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凝结时间是决定混凝土施工质量优劣的关键环节,根据公路桥梁工程施工面积大,施工难度高的特点,尤为需要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进行合理的把控,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对施工地点的温度、湿度以及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例如,高性能混凝土的具体凝结时间会根据地域的不同存在差异,中国北方的冬季通常会将初始凝结时间限定在10-12h之间,将最终凝结时间限定在12-14h之内,进而将最终设定的时间为15-18h,准确的凝结时间的把控是控制混凝土体积和密实度的有力手段。因此,对混凝土具体的凝结时间进行有效的分析有利于确保工程质量。
高性能混凝土的坍落度主要由流动性、保水性和粘聚性三种要素作为衡量指标,坍落度的指标水平直接影响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水平,同时,混凝土的坍落度也体现于其和易性上。因此,高性能混凝土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坍落度设计,以确保达标。此外,为了避免高性能混凝土自身流态特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对其坍落度设定值的调整来处理,通常会将预设值取舍在20-24cm之间,以此来充分保证高性能混凝土密实性能。
在高性能混凝土的配比合成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比例进行引气剂、水灰、减水剂、缓凝成分等关键配料的添加。首先要合理使用引气剂帮助改善混凝土掺合物的和易性,进而从整体上提升高性能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同时,过多的引气剂容易引起气泡增多,甚至会造成坍落度变化而带来的损失等问题,因此要对比例进行严格的控制;其次要进行水灰比的合理控制,期间尽力避免由于水灰比过大而造成的粘结力不达标、出现裂痕等问题;除此以外,还需要增加使用减水剂和缓释成分,并且在一定的比例范围之内,以此提高混凝土的良好性能。
高性能混凝土在公路工程领域的应用对工程质量本身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高性能混凝土依其高强的抗压性、防潮性以及抗腐蚀性等优势完美的应对了长期暴露在外的公路工程的先天劣势,在帮助公路抵御自然环境带来侵害的同时也提升了其负荷能力。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在高性能混凝土方面的应用仍存在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这提醒着企业要在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过程中不仅要严格按照基本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而且还需要根据工程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通过严把材料质量关确保高性能混凝土材料配比的合理性,一次确保公路工程基础材料的可靠性。
高性能混凝土目前已然成为公路桥梁建设的重要工程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稳定性,在桥梁工程建设中,通过提升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来实现桥梁工程路面强度及韧性的提升,也有利于路面抗腐蚀和抗冻性能的提升。因此,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对于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的选配可以适当提升其刚度和强度,用其良好的抗弯能力及抗拉能力来弥补桥梁工程可能存在的各种先天不足,最终提升工程质量及安全性。
就我国目前的施工状况来看,已经在基本实现C60和C80混凝土技术提升的基础上确保了工程质量,然而,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将C60强度等级以上的混凝土作为高性能混凝土用于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中会存在一些难以逾越的技术弊端,例如需要综合全面的考量环境、地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等。因此,在具体实施中,首先需要根据实际的工程情况进行原材料的把控,在高性能混凝土的配置过程中,通过硅酸盐及适量碎石材料的添加来提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此外,还可以通过掺合料的添加来改善其强度,适当调整掺合料的用量以使其具备形态效应。在搅拌过程中,可以通过高活性掺合料的添加来提升其活性效应。
为了提升高性能混凝土在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包塑性和施工性能,需要通过提升混凝土的流动性来实现高流动性的混凝土特征可以保证其具备良好的工作性能,使其工作性能达到最理想的状态,因此通过科学化的材料配比对高性能混凝土进行合理的调配,并且在合理的出机及使用流程设置的前提下,确保其在混凝土出机2小时以内使用,可以最大程度的实现高性能混凝土的流动性保持。
在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为了增强混凝土体积的耐久性和稳定性,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全面掌握材料的位置和用量,同时,还要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把控,需要严格控制模板的刚度和强度,并且也要仔细考量模板的尺寸等因素。此外,公路桥梁工程的施工还需要综合考量多种不利因素,防止外界环境对施工作业带来负面的影响,例如模板污染等问题。
及时有效的养护工作是确保高性能混凝土发挥性能优势的关键环节,在混凝土施工完成之后,工程人员需要结合当地其后和天气等因素对混凝土工程做及时养护,对浇筑之后的混凝土通过表面覆盖或洒水的工作,避免工程表面由于失水带来的开裂或收缩等问题。并且要在后续日常的检测过程中,努力做到问题发现与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通过合理的后置处理程序实现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发挥和公路桥梁的结构性安全。
随着国内高性能混凝土在公路桥梁工程的普及和应用,合理有效的施工工艺成为确保混凝土及工程质量的基础条件,因此在公路桥梁等大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及使用方法进行全面分析才能提升其自身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