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风,占昌朝,高 艳
(1.九江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5;2.九江学院 旅游与地理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5)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号召下,全国范围内兴起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热潮,“双创”(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1]。在“双创”人才培养过程中,各高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受传统文化、应试教育体制等因素制约,高校毕业生的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为全面实现“双创”人才的培养目标,高校需要不断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改革完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需要[3]。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强化实践实训,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形成“产学研结合、面向应用、服务当地经济、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对“双创”人才的需要,对促成学校、学生、企业和教师的多赢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4]。
五位一体的“产-联-研-赛-训”(practice-cooperate- research-race-train,简称:PCRRT)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化学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产学合作,校企协同,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具体来讲是指政府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实现高校、政府和企业协同育人的多元联合;以研促教,以教带研,加强转化,实现研教融合;通过层次化和模块化的实践实训,强训提能,注重综合实践、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兴赛促学,促练促创。参与协同教育的各方平等合作、互惠互利、优势互补,政府、高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笔者所在的江西九江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从构建“PCRRT”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打造“双创”能力培养平台、营造强训提能全真实践环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学生双创实践“第二课堂”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初步构建了“双创”背景下五位一体的PCRRT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企业既是协同教育体系的“产”,也是体系的“用”,是PCRRT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载体。通过企业积极参与到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按照行业的发展需求对培养计划来进行调整,可以将企业的生产技术、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同时利用企业的生产经验和高校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打造一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对实践教学进行指导,或定期给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培训[5]。
在五位一体的PCRRT人才培养体系实践中,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建立更加紧密的校企联合办学机制,在专业建设、实践课程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深化与地方企业的“订单培养”合作,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高校为企业培养出上手快,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创新意识,能够被地方化工企业用得上、靠得住、留得下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在应用型人才“PCRRT”协同培养体系的实施过程中,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动态调整课程体系和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真正实现学校、学生、企业和教师多赢的局面,有力保障“PCRRT”协同教育的顺利实施。
五位一体的“PCRRT”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多元联合的协同教育是否真正融入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这需要我们重点探索高校人才培养与政府、企业间的结合点,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现高校、政府、企业间的多元有机结合。高校需要联合政府、企业的力量,整合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构建多元联合协同教育的长效机制,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产业链,营造更好的育人环境,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政府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本地化工类相关企业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校外实训实践教育基地,承接材料化学专业学生各类实习实训;高校为人才培养提供实验平台、教育教学环境,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个人职业涯规划提供指导,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渗透一些就业导向/职业规划类的课程。多元联合协同育人的核心措施包括提高教学时间利用率,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6]。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让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把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科学、合理的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创造才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7]。加强双师型、双高型、双聘型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8]。以江西省化学学科联盟为契机,密切与省内高校(如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的科研、教学等平台,实现我院学科建设的大发展。这种“校-政-企-会”的紧密结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提高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平台,以点带面,逐层推进,解决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最终实现人才培养创新的整体目标。
在我院现行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学态度和专业水平都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肯定。学生虽然比较容易接受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普遍较低也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不够严谨,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专业实践类课时太少,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教师缺乏宽广的国际视野等等。
我院激励教师进行教研融合,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将科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结合起来,围绕市场和企业技术需求进行科学研究;教师的科研成果主要通过企业进行推广应用并实现转化,充分发挥教师和科研机构在技术创新中的独特作用。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能实现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的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同时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以各种方式(如外出培训和学历深造)进修提高,按计划、分批次遴选中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顶岗挂职锻炼,同时贯彻落实“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针,吸引九江石化等本地优质高层次工程技术专家全程参与专业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重点打造教学名师和学术带头人主动对接社会需求,定期派遣教授/博士到政府或企业挂职,或担任顾问,发挥专业优势;还实施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充分发挥柔性引进的两位国家杰青对学科专业建设的指导作用;积极引进外籍教师,探索中西方教学模式的异同,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我院原有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学过程中太注重理论研讨,实践实训类课程设置较少,导致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未被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理论教学还未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施“PCRRT”五位一体的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多参加实验实践类课程,或者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甚至直接到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体验社会工作的岗位职责,认识自身的责任,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和自信心,树立了更积极主动的人生观;还有效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吸收者,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动力,让学生在实践和劳动中成长,在认识自我的同时认识社会。
为此我院实施了模块化和层次化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实践教学可分为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工程设计三个模块[9]。其中实验教学模块可分为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与计算机仿真实验五个层次;实践教学模块分为认知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四个层次; 工程设计模块分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两个层次。
通过层次化和模块化的实践训练,让学生先进行基本技能的规范化训练,再进入专业技能综合运用的集成化训练,最后进行科技创新的创新能力训练,形成从了解认识到动手实践、创新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9]。学生在自主进行各种实践实训过程中,通过查找资料、选题、调研论证、实验方案撰写、仪器设备选择、设计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综合分析讨论和论文报告的撰写等环节的训练,强化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实验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还可根据学生的能力要求安排各层次各模块的实践教学,实现企业和高校、产和学、研和学、学和用的无缝衔接[10],保证了“PCRRT”的协同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顺利实施。
“PCRRT”人才培养体系实践中,学院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这是检验“PCRRT”人才培养模式效用的试金石,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展示的平台。为此学院制定了大学生素质测评办法,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研项目、技能培训和专业学科竞赛等活动;还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设计大赛、创意大赛、演讲比赛等各种活动,并要求学生轮流主持相关会议,人人发言,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还鼓励教师的科研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实验、进活动,提高学生科研参与率及成果获得率;实施了技能培训与岗位资格证直通车,提升学生各类技能培训率和证书获得率;加大了定(顶)岗实习,拓展大学生综合能力训练,提高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率;提高各类竞赛参与率和获奖率。
该体系在笔者所在的江西九江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已实施和实践三年,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并荣获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在全国化学化工会议上经口头报告推广,被台州学院、南京晓庄学院等院校借鉴应用,并深受好评。通过“PCRRT”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和实践证明,丰富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加强了实践教学水平的锻炼与提高,“双师型”、“双聘型”及双高型专兼职教师比例比实施前提高了约10%,期间7人获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教学名师及模范教师各1人次。我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获一等奖1项(江西省首次突破)、二等奖3项,省首届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团体总分第三名、专利授权7项。学院本科生的考研录取率连续多年位于全校首位,一次性就业率平均为92%,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实现了学生科研参与率、竞赛获奖率、考研录取率、就业率、社会满意率位居同类高校专业前列。
总之,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实施五位一体的PCRRT协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产学合作,校企协同,研教融合,以研促教,强训提能,兴赛促学等方面有机结合,增强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强调学生掌握厚实的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通过生产与技术开发过程去领会理论、去锤炼技术的熟练性、获得学习的动力。通过PCRRT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快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毕业时既可以通过寻找合适的岗位实现就业,又能寻求更好的自我发展机遇,走向自主创业的道路。高等学校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更好地发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的功能。参与协同教育的各方平等合作、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弥补高校的硬件和师资的不足,携手共同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