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血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20-02-16 12:42:44正,赵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曲池皮损口服

张 正,赵 颖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皮肤科,山东 济南 250014)

自血疗法是指采集患者本人的静脉血后,根据患者疾病将患者血液或将血液与药物混合后,注射到穴位中以治疗多种疾病的方法[1]。自血疗法起源于20世纪40-50年代的苏联,用于肺结核的治疗。我国在1961年采用自血疗法与青霉素联合治疗大叶性肺炎[2]。之后经过历代医者对于该疗法的探索与发展,其适应证逐渐增多,在皮肤、呼吸、骨科、消化、妇科、耳鼻喉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收获良好疗效[3]。现将自血疗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整理如下。

1 临床应用

1.1 寻常痤疮

陆军伟等[4]将68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予自血疗法,穴位选择单侧足三里及血海,每次治疗间隔3日,交替穴位注射;对照组34例口服米诺环素,每日2次,每次服用0.1 g。1个月后两组疗效统计,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更佳。

秦小勇等[5]将70例痤疮患者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自血疗法治疗,选穴双侧足三里、曲池、血海,每周治疗1次,对照组口服异维A酸胶丸,10 mg/次,2次/日;白天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2次/日;晚睡前外涂用维A酸乳膏。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维A酸联合抗生素治疗痤疮是指南中推荐的一线疗法,疗效毋庸置疑,但维A酸制剂的副作用如皮肤黏膜干燥、致畸等,痤疮丙酸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等副作用成为该方案的短板。自血疗法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晕针、晕血、皮下淤血、凝血及溅血、皮下肿胀包块,这些不良反应大多因为施术者操作不熟练、不规范导致,通过掌握自血疗法的适应证及禁忌证,熟练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可以避免大部分不良反应事件,充分发挥自血疗法的优势[6]。

1.2 慢性荨麻疹

简峰等[7]将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口服枸地氯雷他定,8.8 mg/次,连服1个月。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血疗法并口服中药灭荨汤,自血疗法每周2次,共4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瘙痒程度、风团数量、风团大小、风团持续性时间评分比较,两组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各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12.5%,对照组为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联合自血治疗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在缓解症状、降低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常规应用抗组胺药治疗。

1.3 湿疹

张会莲等[8]治疗慢性湿疹患者108例,对照组47例口服氯雷他定外用丙酸卤倍他索乳膏,治疗组6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自血治疗并口服中药汤剂。自血治疗穴位分3组,分别为单侧血池、血海。足三里,双侧肺腧、肾腧,双侧膈俞、脾腧。三组穴位交替注射,每周治疗2次。2个月后两组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85.25%,对照组59.57%。随访6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25.0%,对照组复发率55.6%。

许璧瑜[9]将70例慢性湿疹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单用自血疗法,穴位选择单侧曲池及足三里,每次注射交替选穴,2次/周。对照组患者口服氯雷他定片,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54.2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湿疹是一种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其剧烈瘙痒、反复发作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发病可能是在患者免疫功能、皮肤屏障功能异常的基础上合并多种内外因素致病[10]。局部治疗是湿疹的主要治疗手段,慢性湿疹皮损肥厚、表面粗糙,外用药物常选择中、强效激素。诱发或加重局部感染、导致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多毛、色素改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也随之增加。抗组胺药作为首选的止痒药物则会导致嗜睡、困倦及抗胆碱能作用。自血疗法集针灸、放血、穴位注射于一体,用自体血对经络穴位长时间刺激,行气活血、调和阴阳,且不良反应少,可避免外用激素及口服抗组胺药的诸多副作用,并且在降低慢性湿疹复发率上也有优势。

1.4 银屑病

周琼艳等[11]将92例寻常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治疗组48例,对照组采用卡泊三醇软膏及哈西奈德溶液序贯疗法,清除阶段每日各2次外用卡泊三醇软膏及哈西奈德溶液,共2周;过渡阶段每天外用卡泊三醇软膏2次,每周连用5天,每周其余2天外用哈西奈德溶液日1次,共2周;维持阶段仅每日2次外用卡泊三醇软膏,共4周。治疗组再增加自血疗法,选择双侧曲池、足三里,每周1次。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3%,对照组为59.1%。

海新云等[12]采用自血疗法配合中药治疗银屑病患者44例。结合患者病情选择血海、曲池、足三里等,皮损以背部为主选择大椎、肝俞、肺俞等穴位;若上肢为主,则选择合谷、手三里等;腿部为主则选择风市、悬钟等穴。中药组方为乌梢蛇5 g,蝉蜕10 g,苍耳子、菟丝子、当归、赤芍、白芍、桑叶各15 g,生地20 g。风热血燥者加蒲公英10 g、紫花地丁10 g、金银花15 g、水牛角30 g;血虚风燥者加熟地8 g、阿胶10 g、川芎15 g。2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20例,显效15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45%。

银屑病的形成多属于血分热盛,营血亏耗,生风生燥,肌肤失养。中医多从“血”论治。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合穴,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阳明经多血多气,通过对阳明经合穴的刺激,调理脏腑阴阳气血,调节机体免疫,濡养肌肤促进皮损消退[13]。现代医学对于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多采用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维甲酸类、生物制剂等,患者易复发且药物副作用大。自血疗法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皮损症状,明显延长皮损缓解期,无不良反应,且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是值得推广的绿色疗法。但自血疗法适合病程较长的银屑病患者,急性期不宜使用[14]。

1.5 白癜风

霍亚兰等[15]治疗70例局限型白癜风患者。治疗组33例,根据患者白斑大小抽取适量静脉血,在白斑处局部注射,皮损较厚或在进展期的皮损除患者静脉血外再酌量加入醋酸甲泼尼龙,混合后局部注射,每2周1次,同时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对照组37例,每日2次外用卤米松软膏并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16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1.82%,对照组总有效率51.35%;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局部烧灼感,2例出现毛囊性红色丘疹,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杨燕[16]抽取20例患者静脉血后混合利多卡因及醋酸泼尼松注射液,在白斑处行皮内注射。每1~2周注射1次,4次为1个疗程。内服白驳风汤,组成为黄芪、白术、当归、白蒺藜、白芷、桃仁各10 g,何首乌、补骨脂各15 g,红花、甘草各6 g。3个疗程后,痊愈5例,显效13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为90.00%。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黏膜色素脱失性疾病。其发病可能与全身或局部免疫异常相关。患者血清中存在抗黑素细胞抗体,机体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导致黑素细胞破坏。注射到皮损处的血液细胞发生崩解,释放的活性物质和能量充分营养黑色素细胞,促进功能恢复,改善整体或局部免疫功能,提高皮损部位微循环,使肌肤得到气血津液的充分濡养[17]。

1.6 瘙痒症

喻红等[18]将60例瘙痒症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静滴葡萄糖酸钙、复方甘草酸苷;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并外涂维生素E软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增加自血疗法,穴选双侧足三里,每周1次。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瘙痒症状积分分别为(5.88±2.35)分、(5.91±2.35)分,8周后对照组积分为(3.89±2.08)分,观察组为(2.21±2.17)分,观察组瘙痒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肖会等[19]应用自血疗法治疗62例瘙痒症患者。取穴分两组,一组为足三里、曲池、血海,第二组为肺俞、膈俞,两组穴位交替注射,两次治疗间隔3天。治疗周期2个月,半年后随访观察,结果17例患者瘙痒完全消失,半年内未复发;33例瘙痒明显减轻半年内没有明显加重;9例患者治疗后瘙痒减轻,半年内再次反复;剩余3例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5.2%。

1.7 扁平疣

吴爱萍[20]将80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选双侧足三里行自血治疗,每周1次,同时内服并外洗自拟中药方剂(珍珠母、牡蛎、薏苡仁、马齿苋各30 g,桃仁、红花、赤芍、陈皮、夏枯草、金银花、香附、木贼、紫草各10 g,板蓝根、大青叶、连翘各15 g)。对照组口服胸腺肽胶囊,外用维A酸乳膏。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70.00%,自血疗法配合中药治疗扁平疣疗效明显。

1.8 神经性皮炎

杨琴俊等[21]将86例神经性皮炎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3例。常规组患者外用派瑞松乳膏,每日2次,连用15日后停15日。观察组患者接受耳尖放血、背部走罐、皮损处梅花针扣刺后拔罐及自血治疗。自血治疗取穴曲池、血海、风市、手三里、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大椎、太冲。根据患者证型每次取主穴1个,如肝郁化火型以太冲、大椎、三阴交取其一为主穴;风湿蕴肤型以曲池、血海、风市取一穴为主穴;血虚风燥型以足三里、手三里、合谷选一穴为主穴,其余穴位为配穴,每次可选择1~2个。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2.1%。1年后随访,常规组复发率为80.00%,观察组复发率为16.67%。自血放血加走罐治疗神经性皮炎效果显著,且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1.9 黄褐斑

陆小连等[22]将8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针刺颜面皮损区阿是穴及双侧合谷、太冲、阳陵泉、三阴交、血海、内关、足三里;选双侧血海、足三里、三阴交行自血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口服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8%,对照组为60.53%。

1.10 斑秃

李力[23]治疗162例斑秃患者,治疗组84例,将山莨菪碱、自身静脉血、枸掾酸钠、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后,在皮损浅层多点注射,直至整个皮损渗透药液,每10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78例,曲安奈德注射液加2%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后以同样方法注射,每2周1次,7次为1个疗程。在两组患者接受1个疗程治疗后统计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6%。

2 自血疗法机理

2.1 自血的特异性作用

李小莎[24]在联合盐酸奥洛他定的基础上,对比了自血治疗与穴位注射生理盐水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结果示自血疗法组在疗效及复发率方面均优于生理盐水组。张东淑[25]对64例不同中医证型、不同痤疮分级的患者进行自血治疗与穴位注射丹参注射液的疗效对比,结果显示自血疗法组疗效更佳。

目前大多数医者认为,人体血液内含有大量不同种类微量物质,如各种微量元素、抗体、激素和酶类等。血液注射到穴位中通过经络的传导及人体自身缓慢吸收,特异性地刺激机体产生自身的抗体,从而产生一种非特异脱敏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对病邪的耐受性,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26]。

2.2 穴位的特异性作用

研究显示穴位处注射与非穴位处注射疗效有差异。刘明清等[27]对比了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与臀部肌肉注射治疗中风后呃逆的临床效果。其中接受穴位注射的患者在症状控制及降低复发率方面疗效更佳。

2.3 穴位注射三重效应

在进针数分钟及数小时,由于针刺与自血的注入对穴位刺激产生即时效应;注射后数小时至1天,血液与穴位处生化作用形成慢效应;调动、恢复患者自身调节功能的后作用[28]。

2.4 自血疗法的生化机制

周梅花等[29]研究发现,采用自血联合中药消风散治疗后,慢性荨麻疹患者CD4+、CD4+/CD8+水平增高,CD8+、IgE、CRP、IL-6水平下降。阳媚等[30]应用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观察发现治疗后患者IL-4水平降低,IL-2和IFN-γ水平升高。屈强强[31]发现痤疮患者血清IL-8和TNF-α的浓度高于健康人,经过自血治疗干预后患者IL-8和TNF-α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

3 结语

自血疗法集针灸、放血、穴位注射于一体,在皮肤病的治疗中特别在免疫相关疾病中收获良好疗效,本法取穴少而精、安全、简便,避免了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发扬了中医治病的特色和优势。

此外自血疗法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穴位注射不同剂量药物会出现不同的疗效[32]。文献中自血疗法穴位选择多以足三里、曲池等穴位为主,是否可以辨病辨证选择不同的穴位?且穴位注血量不相同,最合适的注血量还需验证并统一。最后是理论依据欠缺,探究自血治疗生化指标的文献仍为少数,研究该疗法具体作用机制,增强该方法的科学性也是之后值得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曲池皮损口服
曲池穴主治病症的古代文献研究*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口服避孕药谨防不良反应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小穴位 大健康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
中国药业(2014年12期)2014-06-06 02: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