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普通病区COVID-19 疫情防控措施与体会

2020-02-16 11:08王卫珍WANGWeizhen吴美燕WUMeiyan程凤敏CHENGFengmin朱玲凤ZHULingfeng朱峰ZHUFeng张锐利ZHANGRuili
医院管理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病区流程肺炎

□ 王卫珍 WANG Wei-zhen 吴美燕 WU Mei-yan 程凤敏 CHENG Feng-min 朱玲凤 ZHU Ling-feng 朱峰 ZHU Feng张锐利 ZHANG Rui-li

2019 年12 月以来,湖北武汉陆续发现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肺炎患者,随着疫情的蔓延和感染例数的增加,1 月20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将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纳入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指出,COVID-19 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2]。综合医院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是疫情防控的重点,但由于普通病区人员密集,流动性大,住院的患者、家属及工作人员都面临新型冠状病毒暴露的风险,疫情防控不容忽视。我院是本市综合实力最强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COVID-19 患者定点收治单位,医院设有公共医学卫生中心,集中收治COVID-19 患者。在COVID-19 疫情期间,普通病区制定了一系列防控措施,有效防止了疫情在院内传播。

建立病区疫情防控规范和流程

在COVID-19 疫情特殊时期,为避免院外输入性感染,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医院组织疫情防控专家组按照《传染病防治法》[3]、《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等要求,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制定《新冠肺炎防治医务人员操作手册》,组织编写了50 余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防控流程》,其中涉及普通病区的感控流程有20 余项,包括发热/呼吸道症状患者感染防控、陪护管理、医护人员接诊防控、COVID-19 疑似患者转病区及出院后终末消毒等流程,为普通病区防控作业提供依据。组织临床医务人员采用视频、网络、微信或现场学习等方式组织培训,提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能力。

与科室签订防控承诺书

科主任是科室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科室COVID-19 疫情防控管理工作。科主任对疫情防控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防控的效果。为提高科主任的责任意识,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医院与各病区签订科室防控承诺书,促使病区各项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与落实。

加强普通病区各类人员的管理

普通病区进出的人群包括医务工作者、保洁员、护理员、患者及其家属等,人员复杂,给防控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对各类人员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关系到防控工作成败的关键环节。

医务人员是病区工作的主体,如果自身出现身体问题,将会引起病区聚集性感染的风险。我院对所有上岗工作人员严格筛查,调查流行病学史,对有异常的人员按防控要求严格居家隔离。每日排查每位员工的健康状况,实施钉钉在线健康打卡,对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呼吸道或肺炎等症状,及时请专家组会诊或到发热门诊排查,不符合健康状况的工作人员严格限制上班。

梳理疫情防控期间病区各类人员的工作指导规范

疫情期间,病区工作应有重点,在结合防控规范的基础上,组织梳理了病区各类工作人员防控期间的工作侧重点,指导各类人员有的放矢,不放过疫情防控的任何环节。如科主任要全面把控疫情防控动态;临床医生要严格筛查患者,落实COVID-19初筛组套(血常规、血沉、CRP、胸部CT)检查,尽早识别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护士长需重点关注病房规范管理、人员培训,监管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等;各层级护士需按规范执行各项规章、学习新冠肺炎防控相关知识、落实陪护管理、做好手卫生及个人防护等工作;护理员则注重工作中物表的规范消毒、消毒液浓度的正确配制、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理等。工作指导规范,条目清晰,能够更好地让各类工作人员按规范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各司其职,避免工作的疏忽和遗漏,引发不良后果。

制订图文并茂的细化标准作业书

简洁扼要的工作流程能给工作人员提供大方向,但工作中细节的落实更为重要。为让临床工作人员对重点环节操作更明确,专家组组织制作了图文形式的细化标准作业书,内容涵盖医务人员的接诊、病区COVID-19 待查病人的管理转运、物表消毒、医疗废物处理、终未消毒等,关注到每个实施的细节,如床单位擦拭的顺序、医疗废物袋口封扎方法等,一目了然,实用性强。

住院患者及家属的管理

1.严格住院患者的筛查与管理。COVID-19 疑似病例的早发现和早隔离是避免院内交叉感染,防止疫情扩散的关键举措[4]。由于可能存在无症状或处于潜伏期的COVID-19 感染者,对新住院患者实施医院入口、入院管理中心和病区三级排查后才可以正常收住入院。新入院患者在入院前需完成COVID-19 初筛组套(血常规、血沉、CRP、胸部CT)检查,对产科、新生儿科、小儿科等特殊人员制订相应规范。入院时所有患者签署COVID-19 告知书,再次筛查流行病学史,提高防控意识。住院期间,对不能明确发热原因的患者收治单间病房,请专家组排查,必要时进行核酸检测,或收治隔离病房。为防止手术室的污染,对未做COVID-19 风险评估、初筛组套检查或初筛组套检查未出结果前不得安排患者实施手术。

2.明确住院发热与非发热患者胸部CT 检查流程。由于所有患者需进胸部CT 低剂量筛查,为避免放射科检查室的交叉感染,对有发热的患者,检查前先联系放射科值班医生,患者戴2层医用外科口罩,由医护人员陪同,设定专用路线,在放射科专用CT 室进行检查。

3.严把出院关。出院患者严格把握指征,发热患者原则上不出院,确有原因需要出院如自动出院患者仍有发热,则须填写发热病人出院审批表,经科主任签字,报医务部组织专家组讨论、经分管院长签字后才可以办理出院;严格把控自动出院转上级医院的患者,确需转院需上报防保科,帮助联系上级医院医生。严格把控出院关,可防止疑似患者漏诊引起的病毒传播。

4.陪护探视管理。病区住院患者严格实行“一患一陪”制度,取消探视时间。设计陪护证,限定进出住院部次数,护士长把关严格管理。对每一位陪护人员筛查流行病学史,实行体温监测≥1 次/天,实名测量且清晰记录。对陪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监督个人防护措施的落实。如陪护或家属有发热或流行病学史的,由护士采用一级防护,陪同至发热门诊就诊;有流行病史者限制陪护。此外,为方便患者及陪护人员的日常生活所需,医院综合服务部开启在线购物送货到病房、实行陪护订餐等措施,减少陪护人员外出频次,降低风险。

信息系统优化助力COVID-19 防控

为提高工作效率,在信息中心的配合下,优化信息系统建设,利用信息的防呆功能,助力病区COVID-19 防控工作。

1.告知书嵌入病历系统。将COVID-19 告知书嵌入电子病历系统,会自动产生患者相应的信息,对患者实施告知及流行病学史调查。同时流行病学史情况会自动导入到入院病历的个人史中,规范病历记录。

2.实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评估”。质改部联合医务部,结合新冠肺炎防控的要求,在住院医生工作站增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评估。新患者入院后,住院医生站默认启动该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评估表,临床医生根据病史特点进行流行病学史、症状、辅助检查相关选项填报,系统根据选择结果决定是否自动触发“请感染科会诊”的建议及在临时医嘱里增加“感染科会诊”等医嘱。经评估有感染风险者,立刻按COVID-19 待查患者采取措施。感染科会诊如高度怀疑,则转隔离病房。经评估无感染风险或感染科会诊排除感染可能,即按常规诊疗流程处理。如果未完成风险评估,系统将限制医生实施下一步操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评估能有效帮助医生识别潜在风险的患者并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3.启用发热患者诊疗决策流程。为了监管在院的发热病人,根据新冠肺炎诊疗指南(第五版),开发了COVID-19 疫情期间的发热患者诊疗决策流程,嵌入住院医生站。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发热情况,系统会自动弹出评估提示,医生根据提示进行新冠病毒感染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示邀请感染科会诊、初判发热原因。48 小时后重新评估病人体温是否改善/发热原因是否明确,若体温未改善、发热原因不明确,系统提示上报科主任,并进入下一流程。若5 天后病人体温仍未改善,系统提示启动多学科会诊。发热患者诊疗决策程序能为医生提供发热决策信息,以及时发现存在风险的患者并采取干预措施。

启动院科两级感控督查

在COVID-19 防控工作初期,医院即成立院级COVID-19感控督查组,设立门急诊组、医技组、行政组、发热门诊和隔离病房、住院管理等五个组,其中住院普通病房督查设3 个小组。督查组成员由质改部、护理部、院感科及临床医疗护理等中层干部组成,讨论制订COVID-19 医院感染控制评价标准。

感控督查组根据各部门防控工作落实、服务职能和作业服务条件等综合因素,采用LEC 法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各部门风险初始评估级别,实行不同级别风险色彩可视化管理,分别用红、橙、黄、蓝、绿对应特别重大风险、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轻微风险。每个风险等级督查的频次不同,分别为每天一次、隔天一次、每周二次或每周一次(检查频次与风险等级对应),对评估结果每周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红黄绿卡实行升、降级处理。

督查组根据感控标准重点督查个人防护、手卫生执行、流调及病历记录、物表消毒、制度/流程的掌握、标本及医疗废物处理、陪护执行等环节。督查以发现问题,现场指导改进为主。对不能即时改进的难点问题,反馈职能部门、各病区,组织讨论解决,提高临床实际防控质量,持续追踪改进效果。各病区设立监督岗,监督岗职责明确,每天由专人依据感控标准进行自我监控。院科两级感控督查,提高了病区防控的重视程度,促进了难点问题的解决。

结果

医院自2020 年1 月中旬开始COVID-19 疫情防控工作。截至2020 年2 月21 日22 点,我市共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146 例,其中我院收治3 例确诊病例,1 例重症COVID-19患者,收治ICU 负压病房,好转后转公卫中心。另2 例为轻症COVID-19 病例,在我院隔离病区治疗后转公卫中心。普通病区共收治新冠肺炎待排查患者20 余例,其中4 例由普通病区转入隔离病区,后经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截至目前,我院普通病房未发生COVID-19 交叉感染病例,防控措施取得一定的成效。

体会

目前COVID-19的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其他途径尚待明确,普通人群具有普遍易感性。

防控COVID-19 在普通病区的传播,关键要快速筛查所有可疑的传染源,并予以隔离。各病区要明确防控职责,制订切实有效可操作可执行的规范流程,严格各类人员的管理,对住院患者严格落实COVID-19 组套筛查、流行病学史调查,疑似患者早发现早隔离;落实好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废物处理等各项防控措施;同时,利用信息系统干预,优化新冠肺炎防控流程;建立院科两级COVID-19 感控督查,持续改进,才能有效避免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降低病区人群院内感染发生率。

猜你喜欢
病区流程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