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通山县中蜂养殖现状及发展建议

2020-02-16 09:13陈灯明
养殖与饲料 2020年1期
关键词:蜂农蜜源中蜂

陈灯明

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农业农村局,湖北通山437600

中华蜜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本地蜂种,又称中蜂或土蜂。在山区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具有飞行敏捷、嗅觉灵敏、采集勤奋、抗热抗寒能力强、抗病抗蜂螨能力强、善于利用及采集零散蜜源和在没有人为管理的情况下依然可以正常生存等优点。发展中蜂养殖,投资少、见效快,是交通不便、蜜源零星的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好门路,也是一项欣欣向荣、朝气蓬勃、接地气的“甜蜜产业”。

1 通山县中蜂养殖现状

通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幕阜山脉北麓,四季分明,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及丰富的蜜源植物。勤劳的通山人民利用山区丰富的蜜源植物从事中蜂养殖历史悠久,积累了比较丰富的饲养和管理经验,蜂农遍布全县12 个乡镇和九宫山风景名胜管理区。特别是2017 年湖北省畜牧兽医局在通山县实施中蜂养殖助推精准扶贫试点工作以来,通过对100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中蜂养殖扶持的示范带动,通山县中蜂养殖业迅猛发展,蜂农数量和蜂蜜产量双双提升,形势喜人。

1)蜜源植物丰富。据统计,全县拥有蜜源植物面积12 万余hm2,蜜源植物遍布全县12 个乡镇,主要有春季的油菜、紫云英、樱花;夏季的板栗、刺槐、枣树;秋季的五倍子、荞麦;冬季的野桂花、枇杷等。其中中华蜜蜂冬季独采的野桂花蜜源植物以厦铺镇的山界、林上、翠屏、杨坪和闯王镇的高源及九宫山风景区的东港、西港等地尤为丰富,全县合计面积有2 万hm2,居咸宁市6 个县市首位,发展中蜂养殖潜力巨大。每逢秋高气爽时节,全国各地为数很多的蜂农赶着蜂群,云集在通山采野桂花蜜。野桂花蜜称“蜜中之王”,味道芳香且含有能够充分被人体吸收的果糖和葡萄糖,并含有多种维生素、酶、矿物质元素,是不可多得的营养品和保健品,国内和国际市场供不应求。

2)养殖群体较大。据统计,到2018 年底,全县共注册成立了通山百花园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幕阜北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幕阜山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福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顺蜂业专业合作社、太阳山养蜂专业合作社和联合蜂业生态专业合作社等7 家养蜂专业合作社,共有养蜂户521 户,蜂群3 万多箱。2018 年产蜂蜜800 多t,出售蜂种8 000 箱,年产值达5 000 万元左右。蜂农主要集中在厦铺镇、闯王镇、九宫山镇、杨芳林乡、南林镇、通羊镇,占总量的80%;其余乡镇次之。中蜂养殖规模在100 箱以上的达到了94 户,养殖规模在60~100箱之间的达到了232 户,养殖规模在20~60 箱之间的有195 多户。

3)养殖方式多样。通山本地农民基本上是以养殖中蜂为主,共513 户,占到养蜂户总数98%以上;养殖意大利蜂的有8 户,接近占养蜂户总数的2%。通山蜂农中蜂养殖方式有定地养蜂(群数在100 箱以下)、定地加小转地养蜂(群数在100~200 箱)和大转地养蜂(群数在200 箱以上,转场到神农架、十堰、鄂州、潜江、黄冈蕲春,江西武宁等地赶蜜)3 种,其中以定地加小转地养蜂为主。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蜜源植物面积逐减。蜜源植物的面积直接决定了蜂蜜的产量、质量及蜂农的经济效益,但近年来通山县的蜜源植物面积出现了减少现象。一是由于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和城镇化的发展, 造成了许多山间垅头岔尾的田地抛荒和农田被改变用途的情况发生,农业种植物和蜜源植物大量减少,比如油菜、荞麦和红花草的播种面积在逐年萎缩,给中蜂每年4、5 月份的春繁扩群及饲养强群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二是中蜂冬季独采的野桂花蜜源植物(柃木)没有得到有效保护,许多在20 世纪70、80 年代被当地农民大量砍伐当柴烧了,使得宝贵的野桂花蜜源植物遭到破坏。近几年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的实施,蜜源植物的生长及保护情况有所改善,但恢复要有一个过程。

2)养殖区域保护不足。一是通山县12 个乡镇蜜源植物分布不均,部分区域赶蜂采蜜过度对蜜源植物造成破坏的情况依然存在,对野生蜜源植物特别是野桂花蜜源植物(柃木)生长丰富的区域没有合理规划放养蜂群的数量及存载量;二是没有建立通山县中蜂自然保护区,没有划定保护区域的范围及面积。意蜂蜂群随意进入中蜂养殖区域,会对中蜂造成致命的破坏和毁灭。一是意蜂容易给中蜂传染囊状幼虫病、孢子虫病等病害,严重影响中蜂的生存;二是意蜂在中蜂繁殖季节干扰中蜂雄蜂与蜂王交尾,造成中蜂繁殖力大幅下降;三是意蜂在蜜源植物花期结束、在花蜜匮乏期容易潜入中蜂蜂群杀死蜂王,盗取掠夺中蜂巢内蜂蜜。

3)合作示范带动不力。虽然通山县养蜂行业成立了7 家合作社,但各个合作社都是各自为政,没有“抱团取暖”的意识,没有形成合力,合作社带动引领作用不明显,没有形成统一供种、统一培训、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五统一”合作经营模式。蜂农的蜂蜜产品互相杀价、恶性竞争等情况常常发生,蜜未成熟未封盖就取导致浓度不够、甚至部分没有诚信的养蜂者大量饲喂白糖以劣充优等不好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通山中蜂野桂花蜜的信誉和知名度,损害了大部分蜂农的正当利益。

4)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目前通山县蜂蜜产品存在加工、包装、宣传、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经济效益没有充分得到体现的问题。目前只有2 家合作社注册了商标,位于通羊镇郑家坪村的百花园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了“蜜谨记”商标,建有蜂蜜提炼加工、灌装、包装生产设备和厂房,能够从事蜜蜂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位于九宫山镇横石村的幕阜北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了“觅桂源”商标。其余的5 家合作社都没有注册商标,都是简单地分装后进行原蜜出售。优质的野桂花蜜大部分只卖80~100 元/kg,而相隔不远的湖北省恩施州和神农架林区的野桂花蜜可以卖260~300 元/kg,是通山售价的3 倍。通山养蜂人没有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没有把野桂花蜜是“蜜中之王”的特色唱响和宣传好,没有深挖掘野桂花蜜的潜力和提高加工附加值。

3 今后发展的建议

1)大力宣传发动,扩大蜜源植物的面积。一是鼓励和动员广大蜂农扩大秋播油菜、紫云英、荞麦的种植面积。油菜不但是很好的油料作物,同时还是优质的蜜源植物,对中蜂春繁扩群和培养强群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紫云英一方面是优质的蜜源植物,另一方面作为绿肥可以改良土壤的肥力。二是政府牵头,由公安、林业、农业等相关部门联合通知或出动宣传车宣传,禁止砍伐和破坏野桂花植物资源,对野桂花植物资源进行保护。三是鼓励蜂农在荒山、荒坡地及门前屋后人工栽植野桂花,人为扩大栽植面积,让野桂花树成为通山人民的致富树、幸福树、发财树。

2)保护利用齐抓,建立中蜂自然保护区。中蜂是采集野桂花蜜的主力军,建立中蜂自然保护区能更好地保护中蜂资源,能够为农民朋友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一是为了避免生存竞争保护物种,要做到未雨绸缪,建议在通山县境内的夏铺镇、杨芳乡、闯王镇、九宫山镇等野桂花主要生长分布区域进行保护,做好挂牌及管理工作,禁止养意大利蜂和意大利蜂群的侵入;二是农业部门牵头,对野桂花植物资源进行全面系统普查,因为早、中、晚及春桂4种类型野桂花蜜源植物分布不均。通过普查后要合理补栽缺项部分,做到早、中、晚、春桂都有,形成一种野桂花蜜源植物完整体系。

3)加大企业带动,提升蜂蜜产品附加值。加快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中蜂养殖大户创建蜂产品品牌,一是鼓励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农户发展养蜂产业,按照“五个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培训、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进行养殖,养殖利润由合作社与养殖户按比例分成,为蜂农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二是加强品牌打造和宣传力度,着力创建通山县“野桂花蜜”特色品牌;三是鼓励开展蜂蜜产品深加工,提升蜂蜜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建立实体店和电商网上销售双平台。

4)加大技术培训,推广科学饲养中蜂。一是利用和对接湖北省新型农民职业培训项目,邀请省、市专家定期来通山开展中蜂养殖培训班,推广科学饲养中蜂技术,提高蜂农和养蜂技术人员在日常饲养管理、饲养强群、高产、越冬管理及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同时提升在加工、包装、宣传及销售等方面的技巧和能力水平;二是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和经验交流,发动和鼓励一大批年轻农民朋友进入中蜂养殖行业,解决养蜂人老龄化和后继无人的局面,为山区人民靠山吃山和发展壮大中蜂养殖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持续保障。

猜你喜欢
蜂农蜜源中蜂
林下拓蜜源 蜂业上台阶
中华蜜蜂
指示蜜源的导蜜鸟
追花寻“蜜”
遂昌县中蜂产业发展对策
蜂产业蜂农技术需求偏好研究
——基于武汉市黄陂区的调查
蜜蜂采花蜜
对“救护中蜂刻不容缓”的不同看法
蜜蜂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评价
中蜂箱养场地选择为首要